吾玩文学 www.5wwx.com,文科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来济不由得暗骂自己当年为什么没有把史学学好了,结果现在出了一个大丑。自己想当然的把那个“相”当做了宰相,可是却严重的忽略了丞相宰相的历史来源脉络。而这个历史来源脉络是有很多脉络的,一个官职不同时代也都有不同时代的权力范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为了避免卿大夫权力扩大,所以加强了自己的内廷力量,所以这才造成了丞、宰、相这三个本来是负责君王私人事务的人员逐步在家天下的时代扩大了权力。
而后来历史也都是一直如此循环,皇帝认为丞相权力太大,所以设立了尚书台之类的秘书机构再次分割宰相权力,最后尚书台中书省等等也都再次从皇帝的秘书机构演变成为了中枢机构。后来明朝不也是如此,内阁本来是君王的秘书机构,可是随着时间发展也都成了中央机构。这种例子很多,官制不是一层不变的,一个官职虽然名称相同,可不同时代却有不同的权力职责范围。来济发现自己史学没有学好,结果这次被人抨击了。
不过,来济当然不可能这么认输了,马上说:“那请问,孔子诛杀少正卯,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这个可是孔子七日而诛少正卯,既然写了这个‘诛’,那杀了少正卯是毋庸置疑了,难道你还能够说出什么别的说法了吗?”
不过时不凡对于这个问题,很快也都有了一个说法。时不凡首先在纸张上面写了一个繁体字的“诛”字,然后展现给了大家看看。
“大家看看这个‘诛’字,这个诛左边是一个言字旁,然后旁边是朱红色的朱。而这个诛读音为朱,也就是旁边那个朱的读音。可是为什么加上了一个言字旁,而这个言字旁肯定有他的历史来源。而我研读史书的时候,我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知道,很多文字也都有古今异义的区别。也许现在是这个意思,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不是这个意思了。这种情况,大家也都应该明白吧?这种古今异义,我想大家应该也都有所了解。”时不凡说道。
任雅相马上赶紧说:“没错,文字有很多古今异义的。”
这种字词当中的古今异义,是完全不同的。不同时代的文字意思完全不同,甚至一个词在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意思。也许有些词在古代是褒义词,可是到了后来却成了贬义词。甚至有些是贬义词,到了不同时代成了褒义词。甚至词性肯定有变化,如果到了网络时代更是如此,甚至很多骂人的话都变成了变相的褒义词,这样其实是非常正常的。这点,很多人也都明白,只要是稍微有些史学知识的人都明白这个区别。
“我们目前所知道的‘诛’字,主要意思是杀的意思,大家听到了这个字往往意味着想到了杀戮的意思。可是根据我所知道的,这个诛最早其实并非是指杀人。诛字旁边是一个言字旁,说明这个字是最早和言论有关,并非是金字旁的金属器皿的那种字。而我华夏造字,不是凭空造字的,是象形字。而这个诛字既然有言字旁,那说明他肯定是和言论有关。他没有金字旁,也都没有和杀戮有关的部分,所以我可以认为他最早造字的先贤并非是想要因此杀人的意思。”
“反而,大家也许有些人会知道,这个诛字除了杀戮的意思,还有一层意思是指谴责。是指用言论谴责,而因此还有一个成语叫‘口诛笔伐’,这个口诛笔伐也是最早的诛的意思,代表了用言论去谴责他,让他名声扫地,这个才是‘诛’字最早的意思。”
而大家听了这话,更是面色震惊,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还有这种解释方法?要知道大家提起了“诛”字,往往认为是和杀戮有关,一直到了后世二十一世纪,提起了这个“诛”字往往第一个想法也就是指杀戮,并非是言论谴责。可是现在时不凡居然提出了另一个说法,那如果这样的“诛”字是指谴责,那是不是情况也就彻底变了?如果这个“诛”是指谴责的意思,那这样当年孔子是不是并没有杀死少正卯,只是用言论谴责他,骂了他一个狗血淋头,然后少正卯也都被骂的无地自容了呢?
所以,大家听到了这个说法,顿时感觉豁然开朗了。如果这个“诛”是指谴责的意思,那这样岂不是在说明孔子并非是一个靠着刑罚随便杀戮论敌的人,反而是用自己的言论谴责对方,最后让对方被骂了一个狗血淋头。这样情况彻底颠倒过来了,从一个杀戮变成了用言论谴责,这样区别太大了。用言论谴责辩论,那少正卯说不过人家,自然也就是无法能说什么了。
至于如果是这样,那代表过去大家认为少正卯是被孔子杀死的,这个言论也都不是那么可靠了。既然这样,杀死少正卯的情况也都做不了证据,无法用来作为污蔑孔子的理由了。甚至还有很多人所谓以孔子诛杀少正卯作为先例,也都无法作为后来的例子,不能够用这个例子来对政敌或者是言论不同的人进行杀戮。这样绝对是颠倒过来的,完全是彻底的颠覆了。
“这个诛,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言论谴责,一层是杀戮的意思。可是在春秋时期,这个诛的意思更多是代表了言论谴责。可是自从战国时候,各地战乱频繁,战争爆发非常之多,比起春秋时期多了很多倍,那这个诛字里面的杀戮的含义顿时提升了很多,甚至最后超越了谴责的意味,成了主流的观点,直至今日。可是史学之人一般把三家分晋作为春秋和战国的断代区分。可是那个时候孔子已经去世,所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而荀子,和后来的那些人都是战国时期的人。春秋时期的战争相... -->>
来济不由得暗骂自己当年为什么没有把史学学好了,结果现在出了一个大丑。自己想当然的把那个“相”当做了宰相,可是却严重的忽略了丞相宰相的历史来源脉络。而这个历史来源脉络是有很多脉络的,一个官职不同时代也都有不同时代的权力范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为了避免卿大夫权力扩大,所以加强了自己的内廷力量,所以这才造成了丞、宰、相这三个本来是负责君王私人事务的人员逐步在家天下的时代扩大了权力。
而后来历史也都是一直如此循环,皇帝认为丞相权力太大,所以设立了尚书台之类的秘书机构再次分割宰相权力,最后尚书台中书省等等也都再次从皇帝的秘书机构演变成为了中枢机构。后来明朝不也是如此,内阁本来是君王的秘书机构,可是随着时间发展也都成了中央机构。这种例子很多,官制不是一层不变的,一个官职虽然名称相同,可不同时代却有不同的权力职责范围。来济发现自己史学没有学好,结果这次被人抨击了。
不过,来济当然不可能这么认输了,马上说:“那请问,孔子诛杀少正卯,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这个可是孔子七日而诛少正卯,既然写了这个‘诛’,那杀了少正卯是毋庸置疑了,难道你还能够说出什么别的说法了吗?”
不过时不凡对于这个问题,很快也都有了一个说法。时不凡首先在纸张上面写了一个繁体字的“诛”字,然后展现给了大家看看。
“大家看看这个‘诛’字,这个诛左边是一个言字旁,然后旁边是朱红色的朱。而这个诛读音为朱,也就是旁边那个朱的读音。可是为什么加上了一个言字旁,而这个言字旁肯定有他的历史来源。而我研读史书的时候,我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知道,很多文字也都有古今异义的区别。也许现在是这个意思,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不是这个意思了。这种情况,大家也都应该明白吧?这种古今异义,我想大家应该也都有所了解。”时不凡说道。
任雅相马上赶紧说:“没错,文字有很多古今异义的。”
这种字词当中的古今异义,是完全不同的。不同时代的文字意思完全不同,甚至一个词在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意思。也许有些词在古代是褒义词,可是到了后来却成了贬义词。甚至有些是贬义词,到了不同时代成了褒义词。甚至词性肯定有变化,如果到了网络时代更是如此,甚至很多骂人的话都变成了变相的褒义词,这样其实是非常正常的。这点,很多人也都明白,只要是稍微有些史学知识的人都明白这个区别。
“我们目前所知道的‘诛’字,主要意思是杀的意思,大家听到了这个字往往意味着想到了杀戮的意思。可是根据我所知道的,这个诛最早其实并非是指杀人。诛字旁边是一个言字旁,说明这个字是最早和言论有关,并非是金字旁的金属器皿的那种字。而我华夏造字,不是凭空造字的,是象形字。而这个诛字既然有言字旁,那说明他肯定是和言论有关。他没有金字旁,也都没有和杀戮有关的部分,所以我可以认为他最早造字的先贤并非是想要因此杀人的意思。”
“反而,大家也许有些人会知道,这个诛字除了杀戮的意思,还有一层意思是指谴责。是指用言论谴责,而因此还有一个成语叫‘口诛笔伐’,这个口诛笔伐也是最早的诛的意思,代表了用言论去谴责他,让他名声扫地,这个才是‘诛’字最早的意思。”
而大家听了这话,更是面色震惊,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还有这种解释方法?要知道大家提起了“诛”字,往往认为是和杀戮有关,一直到了后世二十一世纪,提起了这个“诛”字往往第一个想法也就是指杀戮,并非是言论谴责。可是现在时不凡居然提出了另一个说法,那如果这样的“诛”字是指谴责,那是不是情况也就彻底变了?如果这个“诛”是指谴责的意思,那这样当年孔子是不是并没有杀死少正卯,只是用言论谴责他,骂了他一个狗血淋头,然后少正卯也都被骂的无地自容了呢?
所以,大家听到了这个说法,顿时感觉豁然开朗了。如果这个“诛”是指谴责的意思,那这样岂不是在说明孔子并非是一个靠着刑罚随便杀戮论敌的人,反而是用自己的言论谴责对方,最后让对方被骂了一个狗血淋头。这样情况彻底颠倒过来了,从一个杀戮变成了用言论谴责,这样区别太大了。用言论谴责辩论,那少正卯说不过人家,自然也就是无法能说什么了。
至于如果是这样,那代表过去大家认为少正卯是被孔子杀死的,这个言论也都不是那么可靠了。既然这样,杀死少正卯的情况也都做不了证据,无法用来作为污蔑孔子的理由了。甚至还有很多人所谓以孔子诛杀少正卯作为先例,也都无法作为后来的例子,不能够用这个例子来对政敌或者是言论不同的人进行杀戮。这样绝对是颠倒过来的,完全是彻底的颠覆了。
“这个诛,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言论谴责,一层是杀戮的意思。可是在春秋时期,这个诛的意思更多是代表了言论谴责。可是自从战国时候,各地战乱频繁,战争爆发非常之多,比起春秋时期多了很多倍,那这个诛字里面的杀戮的含义顿时提升了很多,甚至最后超越了谴责的意味,成了主流的观点,直至今日。可是史学之人一般把三家分晋作为春秋和战国的断代区分。可是那个时候孔子已经去世,所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而荀子,和后来的那些人都是战国时期的人。春秋时期的战争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