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an class="content-word">
第十章
</span>
1991年美国波士顿
1991年10月底,万圣节将至,哈佛的校园里也呈现出一派节日气氛。周五的下午白太太打来电话。
“这个周末忙吗?”她礼貌地问道。
我迟疑片刻,想着周末的几个万圣节派对和自己早该重整的社交生活。
“有一点忙。”我言不由衷地答道。
“哦,我理解,孩子。”白太太继续着和蔼的语调,“舅舅这几天念叨着想找时间去奥本山公墓,去看看伊莎白小姐的墓地。我猜他会想让你一起去的。”
虽是在电话上,可白太太的期望也能从话语中传来。
“那,”我想着如何措辞,“我下个星期再看看?”
“我理解,我理解。下星期你要有空了,给我来电话好吗?”
周五晚上,同宿舍的几个室友约了去买万圣节化妆派对的服装。我在国内从未如此装扮过,进了店里,霎时眼花手乱。
“这件尤达长老的合适你,“大高个的Evan笑着对比他矮二十多公分的Jeff说道。
“一边去!“Jeff虚空一拳,脸上带着坏笑,说道:”我看你的头发扮个莉亚公主倒是不错。”
跟在他俩身边,我礼貌地笑笑,心里却是愈发紧张不知这服装中暗藏的深浅。不一会儿,他俩都选好了星战中的戏服,看着我仍是手中空空,两眼无神,Jeff拍了拍我的肩膀,问道:“你们在中国不过万圣节吧?”
我无助地摇摇头,答道:“就是听说过。好像还看过新闻,有人把不好的东西放在糖里面。”
“你被洗脑了!”Jeff手指着自己的头,“还是因为你们小时候没糖吃吧?我们小时候不好好吃饭,我妈就说中国的孩子们还在挨饿呢。”
“哪有的事,”我淡淡地答道,“我们过节也有糖吃。”
“行吧,”他耸耸肩,“那你还要不要帮忙了?”
“谢谢你啦!”我低声答道。
“这件怎么样,”他从靠墙的架子上取下一套黄色的衣服。“嗨,真不错啊!有全套的衣服帽子还有假胡子呢。”
我上下打量着这套黄色的袍褂,黑色的呢帽,仿佛回到前清。
“这是什么啊?皇帝的龙袍吗?”我不解地问道。
“你不知道傅满楚吗?”Jeff嘴角含笑地问道,“他可太有名了。”
Jeff见我还是眼中茫然,把那顶呢子官帽扣在头上,两手捏着假胡子放在嘴边,晃着脑袋,憋着嗓子念道:“傅满楚博士是清朝皇室,有德国海德尔堡、法国索尔邦、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学位。他会说至少五种语言,深谙十种酷刑,能调制二十种毒药。”
“要扮个大坏蛋吗?”我不安地问道。
“万圣节可不就是要这样?越吓人越好啊!”Jeff高声宣布道。“再说,这套衣服我们穿不合适,”他左眼一眨,使个夸张的鬼脸,“你穿没事!”
周六的黄昏,对着镜子装扮停当。虽说看着自己贴着两绺胡须的扮相也觉可笑,可兴奋之情已难掩盖。派对在一年级食堂,从Canaday楼过去要斜穿哈佛园。走出楼门时,心里还有几分紧张,毕竟以前从未以此形象见人。
刚拐过纪念教堂,却是发现整个校园已被魔界占领。各类光怪陆离的角色四下嬉笑,而纪念教堂门前的树上也满是风中飘曳的卫生纸挂饰。
“这戏服真酷!”一个不认识的女同学笑道。
“怎么样,听我的没错吧,”Jeff用胳臂顶了我的身侧,满脸都是得意之情。
怀德纳图书馆门口,身穿黑服的殖民地法官和长发披肩、白衣飘飘的受审女巫拉着过往的同学照相留念。我们三个停下脚步,也排起了队。
驻足不久后,却是发现不远的暮色中一个清癯的剪影似曾相识。待他再走近几步,看得更加清楚,正是一周未见的李先生。他并没在意身边的嬉笑,只是缓步前行。一念闪过,我忙转过身,双眼直盯着激情满身的女巫,心中默念千万不要被认出来。
心中虽是这么想,眼睛的余光却是能看到李先生的身影。他并没有停步,可走得更慢了,足有一分钟才从我的视线中消失。那天晚上的派对直到午夜之后才结束。虽不只一个同学称赞我的服装酷炫,可心里却总觉着有双眼睛在身后看自己。
周日清晨,八点才过我就醒了。窗外虽是天光大亮,可小径上却是鲜有人走动。经过一夜的狂欢,哈佛园还没有完全醒来。
“这是Canaday楼吗?”窗外传来一个老年男音。声音听着是波士顿本地的口音。
“哦,是啊先生。不过你需要门禁卡才能进去的。”一个年轻的男声答道,听着像是楼上那位每天清晨长跑的加州同学。
“没事,我在外面等等就好。”老年男声答道。
此时,我从窗中看出去,一层入口外,一位老者扶着栏杆小心地走下台阶。虽只是看到侧影,我却是认不错的,那正是昨天晚上才看到过的李先生。
他走到纪念教堂的北墙下,手扶着墙壁上的藤蔓,站定了身子。我盼着他站站就走了,他却是在墙边的木椅上坐下,神情肃穆,眼看着远方。
那时天气还不寒冷,秋日的阳光也该暖人。只是李先生坐在阴影之中,一阵微微的秋风袭过,藤蔓上黄叶挲挲,他花白的头发也随风而动。
不知为何那一刻我心中羞悔之情涌过,忙着穿好衣服。想了想,又拎起书包,出了门。
虽说做出一副偶遇的样子,可和李先生打了招呼,却是难抑脸上的微红。
“我听白太太说你这个周末很忙,”他拍拍身旁的椅面,示意我坐下。
“哦,有个很大的习题集要做。“我低下头答道。
“没事,我醒的早,在学校转转,”李先生缓声说道,“你要是忙,你就先去忙吧。”
“我陪您一会儿吧,”我想着这么说该能让自己心中的内疚舒缓几分。
“昨天有个万圣节大派对?”他微笑着问道,却是没等我作答,就接着说,“我刚才过来,看见纪念教堂门前的树上还挂着手纸。以前可是不敢这样,那时候每个周日早上学生们都得上教堂。”
“那时候您也来吗?”我想起了飞机上李先生的祷告。
他没有马上回答,却是喃喃地说道:“以前这一片都不一样。这座教堂也是后建的。”
“你还是忙吧,”他边说边站起身,“白太太一会儿要来接我。”
李先生顺着教堂边的小径走开,在光影之中眼看着就要拐出我的视野。
“李先生您等等,”我跑着追了上去,“我陪您一起去。”
秋日在剑桥行车如诗似画。枫树、橡树、榆树的树冠异彩纷呈,公路在这个年轻的国度中最古老的村镇间曲折穿行。路旁的房子,掩映在森茂的草木之中。寒来暑往,日月经天,那里两、三个世纪以来,曾见证了独立与自由的畅想,哲人与教育家的沉思,朗费罗和洛厄尔的诗句。
奥本山公墓坐落在奥本山街和布拉特尔街交汇的地方。一扇大铁门后,幽静的小路蜿蜒而行,通向一片树林。进了那扇铁门,此间的景象令我着实惊讶。
几万棵树遍布四野,不乏比美国的历史还要长的原生古木。空气中凝满了草木的温润气味,耳边簌簌的尽是枝叶的轻柔声响。沿途纪念碑自然成序,或倚小径,或隐草丛,或三五成组,或独立一隅,或古雅而高贵,或华美且雍容。
仔细看过去,岁月给花岗岩浸上了不同的色调,新近才安放的保持着灰色的庄严,而历经风雨的墓碑则现出深褐的斑驳。无论是巍峨高冢,还是平平小碑都肃穆整洁,绝无荒芜之虞。
我们沿一座石桥跨过一个大池塘。水中睡莲盛开,池畔姜草在微风中摇曳。桥头巨木参天,浓荫华盖遮住了半片天空,向上望去,秋日清亮,枝叶间万缕金光闪动。
转过一座巍峨的罗马亭,山坡后林木愈茏,寂静安和。这里的墓碑不见恢弘之制,有些几近埋没在百草之间。周六的清晨,尚无他人祭扫,远近只听得我们轻缓的脚步声。
“妈妈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白太太说着,指向一丛长青灌木的后面。“工人们一个小时之后才会来,所以我们可以有一会儿时间独处。”
绕过草木,一尊精巧的雕塑展现在眼前。这是一位生着双翼的女神。她脸庞温润,双目含情,柔美的秀发由一根丝带束起。尽管丝带是用花岗岩雕刻而成,飘扬的姿态却将丝绸柔软的质地和微风的无形刻画得惟妙惟肖。她双手托着一本敞开的书,搭在膝上,好像正在翻飞的书页间阅读文字。
女神脚下,是梯形的底座。一块已经绿锈斑驳的铜牌上面简洁地刻着:伊丽莎白·普特南·白灵顿,1898-1958。下面是几排凸起的点字,该是盲文的墓志。
李先生前行一步,我为了扶他也跟上前去。他单膝跪下,抚摸着雕塑和铭文。他的手虽已苍老粗糙,可他的抚摸却仍是柔情脉脉。
“真美,”他轻声道。
他把头转向白太太,深情地说道:“伊莎贝尔,我真希望你姐姐可以看到这个。”
听到“姐姐”,白太太身子一颤,眼圈竟是顷刻间就红了。
我扶李先生起身,他从那只旧布袋里取出一团仔细叠好的薄纱。那纱叠得很小,慢慢展开,有了半张信纸的大小,上面隐约看到纤细的墨水字迹。字迹随着年月已变得斑驳,有些地方的纱也不再完整,但还是能看出是工整书写的英文。
&... -->>
<span class="content-word">
第十章
</span>
1991年美国波士顿
1991年10月底,万圣节将至,哈佛的校园里也呈现出一派节日气氛。周五的下午白太太打来电话。
“这个周末忙吗?”她礼貌地问道。
我迟疑片刻,想着周末的几个万圣节派对和自己早该重整的社交生活。
“有一点忙。”我言不由衷地答道。
“哦,我理解,孩子。”白太太继续着和蔼的语调,“舅舅这几天念叨着想找时间去奥本山公墓,去看看伊莎白小姐的墓地。我猜他会想让你一起去的。”
虽是在电话上,可白太太的期望也能从话语中传来。
“那,”我想着如何措辞,“我下个星期再看看?”
“我理解,我理解。下星期你要有空了,给我来电话好吗?”
周五晚上,同宿舍的几个室友约了去买万圣节化妆派对的服装。我在国内从未如此装扮过,进了店里,霎时眼花手乱。
“这件尤达长老的合适你,“大高个的Evan笑着对比他矮二十多公分的Jeff说道。
“一边去!“Jeff虚空一拳,脸上带着坏笑,说道:”我看你的头发扮个莉亚公主倒是不错。”
跟在他俩身边,我礼貌地笑笑,心里却是愈发紧张不知这服装中暗藏的深浅。不一会儿,他俩都选好了星战中的戏服,看着我仍是手中空空,两眼无神,Jeff拍了拍我的肩膀,问道:“你们在中国不过万圣节吧?”
我无助地摇摇头,答道:“就是听说过。好像还看过新闻,有人把不好的东西放在糖里面。”
“你被洗脑了!”Jeff手指着自己的头,“还是因为你们小时候没糖吃吧?我们小时候不好好吃饭,我妈就说中国的孩子们还在挨饿呢。”
“哪有的事,”我淡淡地答道,“我们过节也有糖吃。”
“行吧,”他耸耸肩,“那你还要不要帮忙了?”
“谢谢你啦!”我低声答道。
“这件怎么样,”他从靠墙的架子上取下一套黄色的衣服。“嗨,真不错啊!有全套的衣服帽子还有假胡子呢。”
我上下打量着这套黄色的袍褂,黑色的呢帽,仿佛回到前清。
“这是什么啊?皇帝的龙袍吗?”我不解地问道。
“你不知道傅满楚吗?”Jeff嘴角含笑地问道,“他可太有名了。”
Jeff见我还是眼中茫然,把那顶呢子官帽扣在头上,两手捏着假胡子放在嘴边,晃着脑袋,憋着嗓子念道:“傅满楚博士是清朝皇室,有德国海德尔堡、法国索尔邦、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学位。他会说至少五种语言,深谙十种酷刑,能调制二十种毒药。”
“要扮个大坏蛋吗?”我不安地问道。
“万圣节可不就是要这样?越吓人越好啊!”Jeff高声宣布道。“再说,这套衣服我们穿不合适,”他左眼一眨,使个夸张的鬼脸,“你穿没事!”
周六的黄昏,对着镜子装扮停当。虽说看着自己贴着两绺胡须的扮相也觉可笑,可兴奋之情已难掩盖。派对在一年级食堂,从Canaday楼过去要斜穿哈佛园。走出楼门时,心里还有几分紧张,毕竟以前从未以此形象见人。
刚拐过纪念教堂,却是发现整个校园已被魔界占领。各类光怪陆离的角色四下嬉笑,而纪念教堂门前的树上也满是风中飘曳的卫生纸挂饰。
“这戏服真酷!”一个不认识的女同学笑道。
“怎么样,听我的没错吧,”Jeff用胳臂顶了我的身侧,满脸都是得意之情。
怀德纳图书馆门口,身穿黑服的殖民地法官和长发披肩、白衣飘飘的受审女巫拉着过往的同学照相留念。我们三个停下脚步,也排起了队。
驻足不久后,却是发现不远的暮色中一个清癯的剪影似曾相识。待他再走近几步,看得更加清楚,正是一周未见的李先生。他并没在意身边的嬉笑,只是缓步前行。一念闪过,我忙转过身,双眼直盯着激情满身的女巫,心中默念千万不要被认出来。
心中虽是这么想,眼睛的余光却是能看到李先生的身影。他并没有停步,可走得更慢了,足有一分钟才从我的视线中消失。那天晚上的派对直到午夜之后才结束。虽不只一个同学称赞我的服装酷炫,可心里却总觉着有双眼睛在身后看自己。
周日清晨,八点才过我就醒了。窗外虽是天光大亮,可小径上却是鲜有人走动。经过一夜的狂欢,哈佛园还没有完全醒来。
“这是Canaday楼吗?”窗外传来一个老年男音。声音听着是波士顿本地的口音。
“哦,是啊先生。不过你需要门禁卡才能进去的。”一个年轻的男声答道,听着像是楼上那位每天清晨长跑的加州同学。
“没事,我在外面等等就好。”老年男声答道。
此时,我从窗中看出去,一层入口外,一位老者扶着栏杆小心地走下台阶。虽只是看到侧影,我却是认不错的,那正是昨天晚上才看到过的李先生。
他走到纪念教堂的北墙下,手扶着墙壁上的藤蔓,站定了身子。我盼着他站站就走了,他却是在墙边的木椅上坐下,神情肃穆,眼看着远方。
那时天气还不寒冷,秋日的阳光也该暖人。只是李先生坐在阴影之中,一阵微微的秋风袭过,藤蔓上黄叶挲挲,他花白的头发也随风而动。
不知为何那一刻我心中羞悔之情涌过,忙着穿好衣服。想了想,又拎起书包,出了门。
虽说做出一副偶遇的样子,可和李先生打了招呼,却是难抑脸上的微红。
“我听白太太说你这个周末很忙,”他拍拍身旁的椅面,示意我坐下。
“哦,有个很大的习题集要做。“我低下头答道。
“没事,我醒的早,在学校转转,”李先生缓声说道,“你要是忙,你就先去忙吧。”
“我陪您一会儿吧,”我想着这么说该能让自己心中的内疚舒缓几分。
“昨天有个万圣节大派对?”他微笑着问道,却是没等我作答,就接着说,“我刚才过来,看见纪念教堂门前的树上还挂着手纸。以前可是不敢这样,那时候每个周日早上学生们都得上教堂。”
“那时候您也来吗?”我想起了飞机上李先生的祷告。
他没有马上回答,却是喃喃地说道:“以前这一片都不一样。这座教堂也是后建的。”
“你还是忙吧,”他边说边站起身,“白太太一会儿要来接我。”
李先生顺着教堂边的小径走开,在光影之中眼看着就要拐出我的视野。
“李先生您等等,”我跑着追了上去,“我陪您一起去。”
秋日在剑桥行车如诗似画。枫树、橡树、榆树的树冠异彩纷呈,公路在这个年轻的国度中最古老的村镇间曲折穿行。路旁的房子,掩映在森茂的草木之中。寒来暑往,日月经天,那里两、三个世纪以来,曾见证了独立与自由的畅想,哲人与教育家的沉思,朗费罗和洛厄尔的诗句。
奥本山公墓坐落在奥本山街和布拉特尔街交汇的地方。一扇大铁门后,幽静的小路蜿蜒而行,通向一片树林。进了那扇铁门,此间的景象令我着实惊讶。
几万棵树遍布四野,不乏比美国的历史还要长的原生古木。空气中凝满了草木的温润气味,耳边簌簌的尽是枝叶的轻柔声响。沿途纪念碑自然成序,或倚小径,或隐草丛,或三五成组,或独立一隅,或古雅而高贵,或华美且雍容。
仔细看过去,岁月给花岗岩浸上了不同的色调,新近才安放的保持着灰色的庄严,而历经风雨的墓碑则现出深褐的斑驳。无论是巍峨高冢,还是平平小碑都肃穆整洁,绝无荒芜之虞。
我们沿一座石桥跨过一个大池塘。水中睡莲盛开,池畔姜草在微风中摇曳。桥头巨木参天,浓荫华盖遮住了半片天空,向上望去,秋日清亮,枝叶间万缕金光闪动。
转过一座巍峨的罗马亭,山坡后林木愈茏,寂静安和。这里的墓碑不见恢弘之制,有些几近埋没在百草之间。周六的清晨,尚无他人祭扫,远近只听得我们轻缓的脚步声。
“妈妈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白太太说着,指向一丛长青灌木的后面。“工人们一个小时之后才会来,所以我们可以有一会儿时间独处。”
绕过草木,一尊精巧的雕塑展现在眼前。这是一位生着双翼的女神。她脸庞温润,双目含情,柔美的秀发由一根丝带束起。尽管丝带是用花岗岩雕刻而成,飘扬的姿态却将丝绸柔软的质地和微风的无形刻画得惟妙惟肖。她双手托着一本敞开的书,搭在膝上,好像正在翻飞的书页间阅读文字。
女神脚下,是梯形的底座。一块已经绿锈斑驳的铜牌上面简洁地刻着:伊丽莎白·普特南·白灵顿,1898-1958。下面是几排凸起的点字,该是盲文的墓志。
李先生前行一步,我为了扶他也跟上前去。他单膝跪下,抚摸着雕塑和铭文。他的手虽已苍老粗糙,可他的抚摸却仍是柔情脉脉。
“真美,”他轻声道。
他把头转向白太太,深情地说道:“伊莎贝尔,我真希望你姐姐可以看到这个。”
听到“姐姐”,白太太身子一颤,眼圈竟是顷刻间就红了。
我扶李先生起身,他从那只旧布袋里取出一团仔细叠好的薄纱。那纱叠得很小,慢慢展开,有了半张信纸的大小,上面隐约看到纤细的墨水字迹。字迹随着年月已变得斑驳,有些地方的纱也不再完整,但还是能看出是工整书写的英文。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