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半溪梅影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周围是金发碧眼的欧洲人的世界。我们这一行人融进人流,立刻成为少数民族,真实的感受了一把洋鬼子的待遇:我们成为一些身着中世纪服饰的摄影小贩兜揽生意的对象。大约是由于近年来中国人到欧洲旅游已渐成时尚,竟把有些欧洲人也逼出了中文。其中有一位看上去象是来自东欧国家的姑娘,说着非常流利的中文:“嗨,你们好。照张相吧!”不过,更多的人是说英语。有一位男士穷追不舍,在我们已多次婉言谢绝后,居然问“why not?”好不容易摆脱纠缠,我们上午参观的最后一个景点——圣。斯蒂芬大教堂到了。这座建于1433年的教堂,其高耸入云的尖塔是维也纳城的显著标志。正是中午12点钟,教堂正在举行宗教仪式,悠扬的钟声伴随我们结束了上午的行程。
午餐仍然是在昨晚去过的回春园。因为我们的车子有点毛病需要修理,因此,下午参观皇帝的行宫——美泉宫时我们就分成了两拨。导游开一辆小车可坐4人,回春园老板又帮着叫了辆出租。看见我们往出走,老板说:“那辆出租上可以坐4个——坏了,又说错了,应该是4位。”看来他确实不善此道,大约常在招呼客人就餐时把客人论“个”用错量词。不知是老板叫出租时没交代清楚,还是司机德语水平太差(他不是德国人),总之,他对我们的目的地发生了疑问,任凭导游在另一辆车上大叫“舍恩布龙(美泉宫)!舍恩布龙!”也无济于事。好在司机还算聪明,又返回饭店问明了事。
巴洛克风格的美泉宫座落在维也纳西南部,是王室的避暑离宫。那倾国倾城的茜茜公主生前长期居住于此。据说夏季的美泉宫,宫外的欧式园林美不胜收。宫内一派皇家气概,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风格独特的用六边形橡木桩打入地下所砌成的地板了。
参观完毕,我们启程前往萨尔斯堡。据周导儿介绍,由于欧洲纬度较高,冬季昼短夜长较北京尤甚,每天下午4点钟后,天就开始黑了。因此我们的行程基本上是上午参观,下午赶路。
当我们在半路上的一家中餐馆吃完晚餐后出来,才发现天开始下雪了。
三、萨尔斯堡
昨晚,在一片纷纷扬扬的大雪中,我们的车子沿着奥地利西北部蜿蜒的山路驶入了萨尔斯堡郊外的一个小山村。暮色四合,雪已堆积得很厚。在黑暗中行进了多时,蓦然回首,坡上那灯火阑珊处“家”的感觉一瞬间填得人满怀满抱。
那乡间别墅的主人是一对青年夫妇,很俊的一对儿。男主人帮我们停车、搬行李,女主人在门厅迎客,忙碌而又有条不紊。这家庭旅馆房间中的窗帘、床罩色泽鲜艳明快,气氛温馨,颇具乡村气息。楼梯走廊上的靠背椅、缝纫机,一帘、一垫、一花,看似不经意,实则极具匠心。
清晨,站在阳台上极目四望,一片银色世界。空气清新而寒冷,天光凝重而又浓郁。山路上间或有三三两两的小孩子,背着书包,踏着满地白雪上学去。
由于周导儿要去给车换冬胎保证安全,早餐后我们自由活动,在周围摄影留念。我和z在一户人家的门外发现了三只可爱的猫眯。z说:“眯眯,过来!”那猫仿佛听懂了,抬爪款款走来。我伸出手去,说:“握握手吧!”那小生命乖巧的将小脸凑上来,在我手边摩挲。z不失时机地按动了快门。回到别墅时,远远地看到p正挥舞着洋雪铲开展跨国学雷锋运动,那雪铲象是铝合金制品,泛着银光,非常漂亮。z又一次按动了快门。
9点多,我们告别了这留下了美好回忆的小山村,出发前往萨尔斯堡城内。
萨尔斯堡以盐河为界,分为新旧城区。河左为老城区,素有北方的罗马之称。是莫扎特的诞生地。
我们首先去“朝拜”那座落在山顶的中世纪的城堡。沿着由小块长方形石头拼成放射状图案的古老的小路渐次盘旋着向山顶攀登,我和z一马当先,走在最前面。看着山下那古老的教堂和修道院,我仿佛又听到了音乐之声中玛丽亚欢快的歌声
乘缆车下山后,先去瞻仰了莫扎特诞生地,参观了萨尔斯堡教堂。在步行街散步之后,我们过桥,从桥上拍下城堡的全景,在莫扎特广场上的莫扎特塑像前做无限景仰状拍照留念。所到之处,行色匆匆,难免走马观花。大家积极拍照,争先恐后。在一般旅游者身上所顽固存在的“到此一游”心态,到我们这里也未能免俗。
在维也纳就随处可见的鹰的标志,这里也很多,甚至在莫扎特塑像的基座上也有。而且,后来我们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常常见到。我估计这个标志应该源于伟大的哈布斯堡王朝。哈布斯堡(habsburg)意为“鹰的堡垒”那么,凡是历史上曾向强大的哈布斯堡王朝俯首称臣的国家,其疆土都应与“鹰”有着不解的渊源。这个想法未经导游证实,仅仅算是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猜测吧。
鸽子在盐河上自由飞翔,天穹澄彻如洗。午餐后我们驱车离开奥地利前往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这是一段寒冷的旅途,因为车子要在相当的海拔高度上行驶,而且中途还要穿越阿尔卑斯山脉。
为了满足大家对意大利皮货的特殊好感,也因为我们在意大利境内的两天正好是圣诞节期间,商店都要关门。因此,晚上,周导儿见缝插针地为我们安排了一场购物活动。
刚迈进店门,一串宏亮溜索的吆喝,让我在一瞬间发生了时空错位,以为自己置身于北京坊间的服装摊位上了——“瞧一瞧,看一看了啊!”——熟悉的北京“市声”乍入耳廓,真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在欧洲大陆上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国度。其实,这都是先声夺人的效果在作怪,后来再细听老板的口音,他应该是江浙一带人士,与老北京不搭界的。
周围是金发碧眼的欧洲人的世界。我们这一行人融进人流,立刻成为少数民族,真实的感受了一把洋鬼子的待遇:我们成为一些身着中世纪服饰的摄影小贩兜揽生意的对象。大约是由于近年来中国人到欧洲旅游已渐成时尚,竟把有些欧洲人也逼出了中文。其中有一位看上去象是来自东欧国家的姑娘,说着非常流利的中文:“嗨,你们好。照张相吧!”不过,更多的人是说英语。有一位男士穷追不舍,在我们已多次婉言谢绝后,居然问“why not?”好不容易摆脱纠缠,我们上午参观的最后一个景点——圣。斯蒂芬大教堂到了。这座建于1433年的教堂,其高耸入云的尖塔是维也纳城的显著标志。正是中午12点钟,教堂正在举行宗教仪式,悠扬的钟声伴随我们结束了上午的行程。
午餐仍然是在昨晚去过的回春园。因为我们的车子有点毛病需要修理,因此,下午参观皇帝的行宫——美泉宫时我们就分成了两拨。导游开一辆小车可坐4人,回春园老板又帮着叫了辆出租。看见我们往出走,老板说:“那辆出租上可以坐4个——坏了,又说错了,应该是4位。”看来他确实不善此道,大约常在招呼客人就餐时把客人论“个”用错量词。不知是老板叫出租时没交代清楚,还是司机德语水平太差(他不是德国人),总之,他对我们的目的地发生了疑问,任凭导游在另一辆车上大叫“舍恩布龙(美泉宫)!舍恩布龙!”也无济于事。好在司机还算聪明,又返回饭店问明了事。
巴洛克风格的美泉宫座落在维也纳西南部,是王室的避暑离宫。那倾国倾城的茜茜公主生前长期居住于此。据说夏季的美泉宫,宫外的欧式园林美不胜收。宫内一派皇家气概,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风格独特的用六边形橡木桩打入地下所砌成的地板了。
参观完毕,我们启程前往萨尔斯堡。据周导儿介绍,由于欧洲纬度较高,冬季昼短夜长较北京尤甚,每天下午4点钟后,天就开始黑了。因此我们的行程基本上是上午参观,下午赶路。
当我们在半路上的一家中餐馆吃完晚餐后出来,才发现天开始下雪了。
三、萨尔斯堡
昨晚,在一片纷纷扬扬的大雪中,我们的车子沿着奥地利西北部蜿蜒的山路驶入了萨尔斯堡郊外的一个小山村。暮色四合,雪已堆积得很厚。在黑暗中行进了多时,蓦然回首,坡上那灯火阑珊处“家”的感觉一瞬间填得人满怀满抱。
那乡间别墅的主人是一对青年夫妇,很俊的一对儿。男主人帮我们停车、搬行李,女主人在门厅迎客,忙碌而又有条不紊。这家庭旅馆房间中的窗帘、床罩色泽鲜艳明快,气氛温馨,颇具乡村气息。楼梯走廊上的靠背椅、缝纫机,一帘、一垫、一花,看似不经意,实则极具匠心。
清晨,站在阳台上极目四望,一片银色世界。空气清新而寒冷,天光凝重而又浓郁。山路上间或有三三两两的小孩子,背着书包,踏着满地白雪上学去。
由于周导儿要去给车换冬胎保证安全,早餐后我们自由活动,在周围摄影留念。我和z在一户人家的门外发现了三只可爱的猫眯。z说:“眯眯,过来!”那猫仿佛听懂了,抬爪款款走来。我伸出手去,说:“握握手吧!”那小生命乖巧的将小脸凑上来,在我手边摩挲。z不失时机地按动了快门。回到别墅时,远远地看到p正挥舞着洋雪铲开展跨国学雷锋运动,那雪铲象是铝合金制品,泛着银光,非常漂亮。z又一次按动了快门。
9点多,我们告别了这留下了美好回忆的小山村,出发前往萨尔斯堡城内。
萨尔斯堡以盐河为界,分为新旧城区。河左为老城区,素有北方的罗马之称。是莫扎特的诞生地。
我们首先去“朝拜”那座落在山顶的中世纪的城堡。沿着由小块长方形石头拼成放射状图案的古老的小路渐次盘旋着向山顶攀登,我和z一马当先,走在最前面。看着山下那古老的教堂和修道院,我仿佛又听到了音乐之声中玛丽亚欢快的歌声
乘缆车下山后,先去瞻仰了莫扎特诞生地,参观了萨尔斯堡教堂。在步行街散步之后,我们过桥,从桥上拍下城堡的全景,在莫扎特广场上的莫扎特塑像前做无限景仰状拍照留念。所到之处,行色匆匆,难免走马观花。大家积极拍照,争先恐后。在一般旅游者身上所顽固存在的“到此一游”心态,到我们这里也未能免俗。
在维也纳就随处可见的鹰的标志,这里也很多,甚至在莫扎特塑像的基座上也有。而且,后来我们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常常见到。我估计这个标志应该源于伟大的哈布斯堡王朝。哈布斯堡(habsburg)意为“鹰的堡垒”那么,凡是历史上曾向强大的哈布斯堡王朝俯首称臣的国家,其疆土都应与“鹰”有着不解的渊源。这个想法未经导游证实,仅仅算是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猜测吧。
鸽子在盐河上自由飞翔,天穹澄彻如洗。午餐后我们驱车离开奥地利前往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这是一段寒冷的旅途,因为车子要在相当的海拔高度上行驶,而且中途还要穿越阿尔卑斯山脉。
为了满足大家对意大利皮货的特殊好感,也因为我们在意大利境内的两天正好是圣诞节期间,商店都要关门。因此,晚上,周导儿见缝插针地为我们安排了一场购物活动。
刚迈进店门,一串宏亮溜索的吆喝,让我在一瞬间发生了时空错位,以为自己置身于北京坊间的服装摊位上了——“瞧一瞧,看一看了啊!”——熟悉的北京“市声”乍入耳廓,真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在欧洲大陆上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国度。其实,这都是先声夺人的效果在作怪,后来再细听老板的口音,他应该是江浙一带人士,与老北京不搭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