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时空走私1859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或许是受另外一个时空影响,李永吉从一开始就对美国十分关注,哪怕是他还没有夺取全中国的时候,就开始惦记上美国内战了。(
原因很简单,李永吉认为美国的优势太大了,如无意外,美国终究会崛起,终究会成为中国未来称霸全球最大的敌人。
如果是二十世纪中期也就罢了,美国的地盘已经稳固,但现在不一样,要分裂美国还是有机会的,甚至夺得美国的西海岸,把太平洋变成自家内海也不是没机会。
正因为如此,李永吉才一直保持克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攻击性,甚至要不是王三武当时私自行动,他现在说不定还在满清的统治之下,成为一个地方性的军阀,而不会像现在这样,花费时间精力一统全国。
也就是说,按照李永吉原本的计划,他是希望暂时不攻打满清,暂时不建国称帝,最多只把太平军干掉,然后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依托最精华的江南地区,先当一段时间的军阀。
这样的好处是地盘小,事情少,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正军备战,尤其是搞海军,然后在美国内战开始的时候,就开始介入,帮美国南部成功独立,让美国至少分裂成两个国家。
可惜的是,李永吉崛起太快,手下的思想觉悟很低,而李永吉跟手下的沟通方面也不行,因此当部队散出去之后,才导致了王三武的私自行动,最终提前跟满清翻脸,不得不早早的攻打满清。
满清跟太平军不一样,尽管统治阶级是满人,但依旧是中华正统,所以反清就等于是明着开始争夺天下,根本不可能再安稳的当军阀。因此明白过来的李永吉彩泥不得不花费时间精力去迅速展开北伐,要直捣黄龙,干掉满清的统治基础,先建立政权统一中国再说。
哪怕是李永吉优势很大,推翻满清一统华夏的事情也占用了他大量的精力跟资源,这也让他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了去美国的行程。
精力就不说了,统一中国成为皇帝后,要他亲自处理的事情不但没少,反而越来越多,李永吉也根本无法继续安心的带兵。很多内政的事情也必须他出头,直到进行了军政改革,推出了国务院以及国防军,内部事情才总算是能让李永吉稍微歇口气。
除了精力,统一中国后,对李永吉手头的资源消耗也很大。
李永吉统计过,目前中华帝国的税赋,有九成是从帝国直辖区内收取的,而这九成的赋税呢。又有八成是李永吉起家的江南地区提供的。
原本李永吉还没造反,只拥有江南一带的时候,因为有时空交易的金手指,他的收入远远高于支出。或者说,江南一带需要的支出数目很小,并不大,可以让李永吉安心的集中力量求发展。也让李永吉有了轻徭役薄赋税的本钱。
可是李永吉造反以后,尤其是打下山东、安徽、苏北、河南,河北等地之后。这些地方给李永吉提供的税收不多,可支出却大,以至于连当初在江南一带搞的强制小学教育都搞不了。
也就是说,如果李永吉依旧只是统治江南一带外加安徽这些富庶地方的话,那么到了现在,李永吉的力量反而会更强,经济、科技、教育还有军事方面会发展的更好,不会像现在这样,让大量贫穷地区拖了李永吉的后腿。
这还多亏了李永吉真正的直辖区都是东边富庶地方,如果其他自治区也变成直辖区,那李永吉的负担会更重。
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那些放不下权力的自治区总督们,其实是变相的帮了李永吉的忙。
这让李永吉很郁闷,因为他忽然发现,地盘大了未必是好事儿,尤其是获得穷地方之后,至少在短期内,是投入远远大于回报。
本来这不算什么,因为毕竟地盘大了会有更多的人口与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晚会变成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问题是李永吉现在没空慢慢发展经济,他要早点安排好,然后去美国干涉内战。
美国内战现在已经持续了一年时间了,虽然很早的时候李永吉就暗地里给南方提供支持,比如以在华的美国南方商人的名义,以极低的价格偷偷卖给南方军火,这让南方在一开始拥有了巨大优势。
然而,美国南方终归实力远远不如北方,到如今,美国南方已经出现颓势,失败战役越来越多,相反,美国北方则缓过劲来,开始发挥自己人多工业强的优势,在战场上已经跟南方军形成了相持阶段。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南方军如果不能速战速决,继续这么相持下去,那么早晚会被北方吃掉,毕竟时间越久,对南方就越不利。
美国南方也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可就算他们有更优秀的指挥官,也有更好的武器以及经验更丰富的军队,但依旧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进展。
所以说,李永吉已经决定了,无论如何都要在1862年这一年内开始正式的干涉美国内战,再拖下去,那就不是联合南方联盟国打合众国,而是自己独立抵抗全美国了。
国家建设可以慢慢来,但机会稍纵即逝,如果放任下去,真让美国北方重新统一,那以后几乎就再也没有干涉美国的机会了。
正因为如此,李永吉做了一系列的准备。
李永吉想过了,他如果离开中国去美国乱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国内大后方的稳定,而要维持国内的稳定,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因素,一个是财,一个是兵,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财字。
中华帝国的军队几乎都是李永吉一手带出来的,军队对皇帝的忠诚心也可以得到保证,因此只要不缺钱,那么就算自己不在中国,也依旧可以保持国内的稳定。
因此,李永吉做的主要准备。就是想办法稳定帝国的财政。
财政方面,要想靠帝国本身的力量一点一点积累,那恐怕还欠点,所以李永吉主要用了点非常规的手段去积累财富,而这个非常规手段,自然就是他的时空交易系统了。
从三个月前开始,李永吉就大大减少了从现代社会进口日常消费品以及军事物资,转而增加了各种工业设备、还有白银跟黄铜等贵金属的数目。
这其中,大型的工业设备,还有一些技术资料以及实验耗材等。一般都是靠张信达,而白银黄铜等贵金属,则主要靠窦笔锋。
顺便说一句,由于连续的交易,窦笔锋的客户端早在一个月前就升级了,已经跟张信达一样,可以达到每天100吨的传送量,交易量反倒是李永吉跟张信达,依旧没有什么变化。
工业设备不用提。自然是为了提高自己国内的工业水平,让国内能够自行生产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业品。
时至今日,除了最基本的武器外,一些简单的化学药品以及一些简单的洗化用品等民用品。帝国都可以自行生产,并且对外出口的时候,也主要是出口帝国能够自产的产品,大大减少现代消费品的购入。
至于白银跟黄铜。不用多说,这是为了稳定帝国的金融,让帝国的货币改革不至于出问题。
虽然中华帝国也发行纸币。但在这个时代,纸币并没有建立起绝对的信用,所以帝国内部是硬币与纸币共同发行的局面。
硬币方面,主要是自行铸造的银币跟铜币,而这就需要大量的白银跟黄铜打底。
由于进口现代的贵金属主要是用来做货币,所以尽管纯铜的价值更高,但考虑到吨位限制问题,所以进口白银就更合算一些。
现代社会的白银跟黄铜十分便宜,而且产量也很大,所以李永吉目前已经陆续从现代社会购买了五千多吨含银量达99.99%的纯银,两千多吨含铜量99.9%的纯铜。
这其中,纯铜主要是当作工业品来用,一般不参与铸币,换言之,中华帝国的主要标准货币就是银币,实行的依旧是银本位制度。
目前,由于有金属货币的参与,加上为了方便跟旧货币通用,中华帝国的货币分元、角、分、厘四个级别。
一元十角,一角十分,一分十厘,其中一厘钱等于旧制一文钱,一元钱大概等于旧制一两银子。如果这么算,等于1元等于1000厘,换算大体相当。
但是,这个元角分厘之间的换算是死规矩,但跟旧制货币之间的换算就随行就市,通常来说,虽然不禁止旧制钱流通,而且新钱的含银量也不高,但因为新钱的技术含量更高,制作更精美,更难仿制,而且政府信用更高,使用方便,所以老百姓大都喜欢用新钱。
由于铜的不足,加上铜的作用很大,所以中华帝国的货币主要是以银元为标杆,其中元都是银币,角分厘的货币一般是用铜币跟纸币,但纸币数目远远大于铜币。
也就是说,元方面是以银元为主,次级货币则以纸币为主。
一枚一元的华元银币重30克,含银百分之八十五,也就是含银25.5克,这样一算,5000吨纯银,最少可以打造一亿九千万枚银元,从购买力来说,大概就等于一亿九千万两银子了。
需要说的是,这不是中信银行或者说帝国银行里的存银,只是李永吉从现代社会购买的纯银数目,真正的国库存银并不是这个数。
实际上,由于最近这两年李永吉地盘上的对外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导致外面的白银开始重新向李永吉控制区汇聚,这个回流不但是包括国外,也包括中国的其他自治区。
尤其是,中华帝国目前最核心的产业几乎都是被皇室企业所垄断,因此回流的白银几乎也都是流入了皇室企业,而这些企业跟正牌的皇家银行——中信银行是直接挂钩的,所以这些流入的白银几乎都进入了皇室的腰包。
根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中信银行自建立起,陆陆续续吸收的白银已经达到了13000吨白银的恐怖数字,其中重新流入市面的只有4500吨左右。大概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其他八千多吨白银当作储备金保存在中信银行的金库中。
相比而言,帝国银行里的储备金就少的可怜,只有500吨左右,而中华帝国的国库收入也只有三亿元,其中大部分还是靠发行国债讨来的,也就是说,中华帝国政府现在其实已经属于赤字财政了。
不过呢,由于是超级集权国家,所以李永吉的皇室收入跟国库收入其实等于是左手跟右手的关系。国库要是没钱,可以直接发行国债,面向社会,或者说直接从中央银行,也就是中信银行里拿钱。
... -->>
或许是受另外一个时空影响,李永吉从一开始就对美国十分关注,哪怕是他还没有夺取全中国的时候,就开始惦记上美国内战了。(
原因很简单,李永吉认为美国的优势太大了,如无意外,美国终究会崛起,终究会成为中国未来称霸全球最大的敌人。
如果是二十世纪中期也就罢了,美国的地盘已经稳固,但现在不一样,要分裂美国还是有机会的,甚至夺得美国的西海岸,把太平洋变成自家内海也不是没机会。
正因为如此,李永吉才一直保持克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攻击性,甚至要不是王三武当时私自行动,他现在说不定还在满清的统治之下,成为一个地方性的军阀,而不会像现在这样,花费时间精力一统全国。
也就是说,按照李永吉原本的计划,他是希望暂时不攻打满清,暂时不建国称帝,最多只把太平军干掉,然后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依托最精华的江南地区,先当一段时间的军阀。
这样的好处是地盘小,事情少,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正军备战,尤其是搞海军,然后在美国内战开始的时候,就开始介入,帮美国南部成功独立,让美国至少分裂成两个国家。
可惜的是,李永吉崛起太快,手下的思想觉悟很低,而李永吉跟手下的沟通方面也不行,因此当部队散出去之后,才导致了王三武的私自行动,最终提前跟满清翻脸,不得不早早的攻打满清。
满清跟太平军不一样,尽管统治阶级是满人,但依旧是中华正统,所以反清就等于是明着开始争夺天下,根本不可能再安稳的当军阀。因此明白过来的李永吉彩泥不得不花费时间精力去迅速展开北伐,要直捣黄龙,干掉满清的统治基础,先建立政权统一中国再说。
哪怕是李永吉优势很大,推翻满清一统华夏的事情也占用了他大量的精力跟资源,这也让他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了去美国的行程。
精力就不说了,统一中国成为皇帝后,要他亲自处理的事情不但没少,反而越来越多,李永吉也根本无法继续安心的带兵。很多内政的事情也必须他出头,直到进行了军政改革,推出了国务院以及国防军,内部事情才总算是能让李永吉稍微歇口气。
除了精力,统一中国后,对李永吉手头的资源消耗也很大。
李永吉统计过,目前中华帝国的税赋,有九成是从帝国直辖区内收取的,而这九成的赋税呢。又有八成是李永吉起家的江南地区提供的。
原本李永吉还没造反,只拥有江南一带的时候,因为有时空交易的金手指,他的收入远远高于支出。或者说,江南一带需要的支出数目很小,并不大,可以让李永吉安心的集中力量求发展。也让李永吉有了轻徭役薄赋税的本钱。
可是李永吉造反以后,尤其是打下山东、安徽、苏北、河南,河北等地之后。这些地方给李永吉提供的税收不多,可支出却大,以至于连当初在江南一带搞的强制小学教育都搞不了。
也就是说,如果李永吉依旧只是统治江南一带外加安徽这些富庶地方的话,那么到了现在,李永吉的力量反而会更强,经济、科技、教育还有军事方面会发展的更好,不会像现在这样,让大量贫穷地区拖了李永吉的后腿。
这还多亏了李永吉真正的直辖区都是东边富庶地方,如果其他自治区也变成直辖区,那李永吉的负担会更重。
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那些放不下权力的自治区总督们,其实是变相的帮了李永吉的忙。
这让李永吉很郁闷,因为他忽然发现,地盘大了未必是好事儿,尤其是获得穷地方之后,至少在短期内,是投入远远大于回报。
本来这不算什么,因为毕竟地盘大了会有更多的人口与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晚会变成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问题是李永吉现在没空慢慢发展经济,他要早点安排好,然后去美国干涉内战。
美国内战现在已经持续了一年时间了,虽然很早的时候李永吉就暗地里给南方提供支持,比如以在华的美国南方商人的名义,以极低的价格偷偷卖给南方军火,这让南方在一开始拥有了巨大优势。
然而,美国南方终归实力远远不如北方,到如今,美国南方已经出现颓势,失败战役越来越多,相反,美国北方则缓过劲来,开始发挥自己人多工业强的优势,在战场上已经跟南方军形成了相持阶段。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南方军如果不能速战速决,继续这么相持下去,那么早晚会被北方吃掉,毕竟时间越久,对南方就越不利。
美国南方也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可就算他们有更优秀的指挥官,也有更好的武器以及经验更丰富的军队,但依旧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进展。
所以说,李永吉已经决定了,无论如何都要在1862年这一年内开始正式的干涉美国内战,再拖下去,那就不是联合南方联盟国打合众国,而是自己独立抵抗全美国了。
国家建设可以慢慢来,但机会稍纵即逝,如果放任下去,真让美国北方重新统一,那以后几乎就再也没有干涉美国的机会了。
正因为如此,李永吉做了一系列的准备。
李永吉想过了,他如果离开中国去美国乱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国内大后方的稳定,而要维持国内的稳定,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因素,一个是财,一个是兵,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财字。
中华帝国的军队几乎都是李永吉一手带出来的,军队对皇帝的忠诚心也可以得到保证,因此只要不缺钱,那么就算自己不在中国,也依旧可以保持国内的稳定。
因此,李永吉做的主要准备。就是想办法稳定帝国的财政。
财政方面,要想靠帝国本身的力量一点一点积累,那恐怕还欠点,所以李永吉主要用了点非常规的手段去积累财富,而这个非常规手段,自然就是他的时空交易系统了。
从三个月前开始,李永吉就大大减少了从现代社会进口日常消费品以及军事物资,转而增加了各种工业设备、还有白银跟黄铜等贵金属的数目。
这其中,大型的工业设备,还有一些技术资料以及实验耗材等。一般都是靠张信达,而白银黄铜等贵金属,则主要靠窦笔锋。
顺便说一句,由于连续的交易,窦笔锋的客户端早在一个月前就升级了,已经跟张信达一样,可以达到每天100吨的传送量,交易量反倒是李永吉跟张信达,依旧没有什么变化。
工业设备不用提。自然是为了提高自己国内的工业水平,让国内能够自行生产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业品。
时至今日,除了最基本的武器外,一些简单的化学药品以及一些简单的洗化用品等民用品。帝国都可以自行生产,并且对外出口的时候,也主要是出口帝国能够自产的产品,大大减少现代消费品的购入。
至于白银跟黄铜。不用多说,这是为了稳定帝国的金融,让帝国的货币改革不至于出问题。
虽然中华帝国也发行纸币。但在这个时代,纸币并没有建立起绝对的信用,所以帝国内部是硬币与纸币共同发行的局面。
硬币方面,主要是自行铸造的银币跟铜币,而这就需要大量的白银跟黄铜打底。
由于进口现代的贵金属主要是用来做货币,所以尽管纯铜的价值更高,但考虑到吨位限制问题,所以进口白银就更合算一些。
现代社会的白银跟黄铜十分便宜,而且产量也很大,所以李永吉目前已经陆续从现代社会购买了五千多吨含银量达99.99%的纯银,两千多吨含铜量99.9%的纯铜。
这其中,纯铜主要是当作工业品来用,一般不参与铸币,换言之,中华帝国的主要标准货币就是银币,实行的依旧是银本位制度。
目前,由于有金属货币的参与,加上为了方便跟旧货币通用,中华帝国的货币分元、角、分、厘四个级别。
一元十角,一角十分,一分十厘,其中一厘钱等于旧制一文钱,一元钱大概等于旧制一两银子。如果这么算,等于1元等于1000厘,换算大体相当。
但是,这个元角分厘之间的换算是死规矩,但跟旧制货币之间的换算就随行就市,通常来说,虽然不禁止旧制钱流通,而且新钱的含银量也不高,但因为新钱的技术含量更高,制作更精美,更难仿制,而且政府信用更高,使用方便,所以老百姓大都喜欢用新钱。
由于铜的不足,加上铜的作用很大,所以中华帝国的货币主要是以银元为标杆,其中元都是银币,角分厘的货币一般是用铜币跟纸币,但纸币数目远远大于铜币。
也就是说,元方面是以银元为主,次级货币则以纸币为主。
一枚一元的华元银币重30克,含银百分之八十五,也就是含银25.5克,这样一算,5000吨纯银,最少可以打造一亿九千万枚银元,从购买力来说,大概就等于一亿九千万两银子了。
需要说的是,这不是中信银行或者说帝国银行里的存银,只是李永吉从现代社会购买的纯银数目,真正的国库存银并不是这个数。
实际上,由于最近这两年李永吉地盘上的对外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导致外面的白银开始重新向李永吉控制区汇聚,这个回流不但是包括国外,也包括中国的其他自治区。
尤其是,中华帝国目前最核心的产业几乎都是被皇室企业所垄断,因此回流的白银几乎也都是流入了皇室企业,而这些企业跟正牌的皇家银行——中信银行是直接挂钩的,所以这些流入的白银几乎都进入了皇室的腰包。
根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中信银行自建立起,陆陆续续吸收的白银已经达到了13000吨白银的恐怖数字,其中重新流入市面的只有4500吨左右。大概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其他八千多吨白银当作储备金保存在中信银行的金库中。
相比而言,帝国银行里的储备金就少的可怜,只有500吨左右,而中华帝国的国库收入也只有三亿元,其中大部分还是靠发行国债讨来的,也就是说,中华帝国政府现在其实已经属于赤字财政了。
不过呢,由于是超级集权国家,所以李永吉的皇室收入跟国库收入其实等于是左手跟右手的关系。国库要是没钱,可以直接发行国债,面向社会,或者说直接从中央银行,也就是中信银行里拿钱。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