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安晓玲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至今公认,地球上的生命起于35亿年前,首先形成单核细胞细菌;在元古代的34~18亿年前,出现红藻、蓝藻、水母等生物。藻类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使地球的大气层中具有氧。在约32亿年之前,大气层内只有co2、ch4、n2、cn4、h2s、水蒸气等;随着植物数量的增加,大气层中氧含量不断增高;到8000万年前,达到30%以上(现在只21%)。
在大约5。3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一次生物大爆炸,形成大量生物品种;最后,动植物达40亿种。至4。39亿年前,发生第一次生物大绝灭,生物消失了三分之二。以后的四亿多年内,发生过多次大小的生物绝灭,比较大的有14次。
从目前的资料看,地球上生物的发展情况十分模糊。其中的主要问题有两个:
1)从35亿年前开始出现单细胞生物,到5。3亿年前的生物大爆发,经历了近30亿年;而在距今5。3亿年之后的一亿年左右,就出现鱼类时代和水生植物转化为陆地植物的时代;两亿年后,出现两栖动物时代和真蕨时代;2。5亿年后,出现爬行动物时代和裸子植物时代,其中恐龙在三亿年后统治地球;在约4。5亿年后,出现哺乳动物时代和被子植物时代。大约在250万年前,出现人类。这就是说,仅仅花了不到5亿年的时间,地球上先后形成过500万~1亿个物种,大约40亿种动植物。那么,在漫长的5。3亿年前,悠悠30亿年中,怎么可能只有一个以浮游生物和藻类植物为主的菌类和藻类时代呢?
2)从约4。39亿年前开始,地球上陆续出现“引起生物绝灭”的大灾难,比较大的至少有15次,导致地球上生物消失半数以上的大绝灭就有五次;那么,在此前的30余亿年中,地球上就没有出现过大的灾难吗?
近年(2006年)来挪威科学家在西斯匹次卑尔根岛挖掘出的化石证实,在15亿年前,海里存在的爬行动物——蛇颈龙(上龙),长度约15米,可以吞下一辆轿车。这是否意味着:地球上的生物演化史要重新编写呢?并不是目前所认为的:直到中生代三迭纪(大约2。5亿年前)才出现爬行动物;而是在15亿年前,就完成了由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生物三叶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的演变。不,这些事实意味了生物演化存在另一条途径。因自然环境不同(尤其是气温),可以不遵循达尔文的生物“循序渐进演化”途径,而按照“随机演化”的道路进行。只可惜,一次次的地球大灾难,消灭了遵循第二种途径演化所生成的动植物,使生物的演化过程反复从新开始。
当地表上出现积水后(大约在35亿年前),生命开始产生。如果按照五亿年完成一次生物的全面演化的话,到5。3亿年前的生物大爆炸为止,至少发生过6次地球生物的从新演化。这就是说,在目前公认的第一次生物大绝灭(约4。39亿年前)之前,至少发生过6次以上的大型生物大绝灭。属于古生代(5。7亿年前)以前的元古代生物大绝灭中,最末尾的一次是:大约在6亿年前,地球引力圈之内的行星撞击地球,发生软碰撞,形成以澳大利亚为主的大洋洲。
尺寸大于月球一倍的小行星在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不断缩小运行轨道;当距地表大约200公里时,便坠向地球,结果在地球上形成大洋洲(请看文章谈地球和生物大绝灭(1)和(2)。这次特大软碰撞造成火山大爆发和促使地球离开原有的运行轨道,离太阳的间距大增;导致气温急剧下降,海水全部结冰,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基本上都冻死或者冷冻。
在元古代由行星碰撞造成的大自然灾难,与后来年代不同之处有:
1)这个阶段的行星碰撞都是软碰撞,小行星都留在地表,形成高山;只使地表增高,未引起下陷;因而除了提高海平面外,不显著增大海水的局部深度;这时,地表基本上属于浅海。所以,一旦地球远离太阳,全球气温下降时,整个地球都结冰,将绝大部分生物都冻死;
2)元古代的生物演化不是周期式的从头开始,因为许多细菌类的生物,只是被冷冻。当地球恢复到原有轨道,海水解冻后,这些被冷冻的单细胞生物便复活,开始新一轮演化;
3)生物的演化不遵循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是“随机演变论”新生物的产生是通过已有生物(特别是细菌,他们容易吸收外来基因)的基因重组、杂交、蜕变或者染色体上某些基因的新启动,而形成新型的基因运作体,导致新生物的出现或者使生物具有新功能。也就是说,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变成爬行动物,而不必经过三叶虫、鱼类、两栖类动物等达尔文式的“逐步进化”过程。
4)由于元古代没有因海平面下降产生的陆地,只有伸出海面的、由小行星形成的山峰,因而生物的演化基本上在海水中进行;即只是水生动植物的演变。
... -->>
至今公认,地球上的生命起于35亿年前,首先形成单核细胞细菌;在元古代的34~18亿年前,出现红藻、蓝藻、水母等生物。藻类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使地球的大气层中具有氧。在约32亿年之前,大气层内只有co2、ch4、n2、cn4、h2s、水蒸气等;随着植物数量的增加,大气层中氧含量不断增高;到8000万年前,达到30%以上(现在只21%)。
在大约5。3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一次生物大爆炸,形成大量生物品种;最后,动植物达40亿种。至4。39亿年前,发生第一次生物大绝灭,生物消失了三分之二。以后的四亿多年内,发生过多次大小的生物绝灭,比较大的有14次。
从目前的资料看,地球上生物的发展情况十分模糊。其中的主要问题有两个:
1)从35亿年前开始出现单细胞生物,到5。3亿年前的生物大爆发,经历了近30亿年;而在距今5。3亿年之后的一亿年左右,就出现鱼类时代和水生植物转化为陆地植物的时代;两亿年后,出现两栖动物时代和真蕨时代;2。5亿年后,出现爬行动物时代和裸子植物时代,其中恐龙在三亿年后统治地球;在约4。5亿年后,出现哺乳动物时代和被子植物时代。大约在250万年前,出现人类。这就是说,仅仅花了不到5亿年的时间,地球上先后形成过500万~1亿个物种,大约40亿种动植物。那么,在漫长的5。3亿年前,悠悠30亿年中,怎么可能只有一个以浮游生物和藻类植物为主的菌类和藻类时代呢?
2)从约4。39亿年前开始,地球上陆续出现“引起生物绝灭”的大灾难,比较大的至少有15次,导致地球上生物消失半数以上的大绝灭就有五次;那么,在此前的30余亿年中,地球上就没有出现过大的灾难吗?
近年(2006年)来挪威科学家在西斯匹次卑尔根岛挖掘出的化石证实,在15亿年前,海里存在的爬行动物——蛇颈龙(上龙),长度约15米,可以吞下一辆轿车。这是否意味着:地球上的生物演化史要重新编写呢?并不是目前所认为的:直到中生代三迭纪(大约2。5亿年前)才出现爬行动物;而是在15亿年前,就完成了由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生物三叶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的演变。不,这些事实意味了生物演化存在另一条途径。因自然环境不同(尤其是气温),可以不遵循达尔文的生物“循序渐进演化”途径,而按照“随机演化”的道路进行。只可惜,一次次的地球大灾难,消灭了遵循第二种途径演化所生成的动植物,使生物的演化过程反复从新开始。
当地表上出现积水后(大约在35亿年前),生命开始产生。如果按照五亿年完成一次生物的全面演化的话,到5。3亿年前的生物大爆炸为止,至少发生过6次地球生物的从新演化。这就是说,在目前公认的第一次生物大绝灭(约4。39亿年前)之前,至少发生过6次以上的大型生物大绝灭。属于古生代(5。7亿年前)以前的元古代生物大绝灭中,最末尾的一次是:大约在6亿年前,地球引力圈之内的行星撞击地球,发生软碰撞,形成以澳大利亚为主的大洋洲。
尺寸大于月球一倍的小行星在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不断缩小运行轨道;当距地表大约200公里时,便坠向地球,结果在地球上形成大洋洲(请看文章谈地球和生物大绝灭(1)和(2)。这次特大软碰撞造成火山大爆发和促使地球离开原有的运行轨道,离太阳的间距大增;导致气温急剧下降,海水全部结冰,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基本上都冻死或者冷冻。
在元古代由行星碰撞造成的大自然灾难,与后来年代不同之处有:
1)这个阶段的行星碰撞都是软碰撞,小行星都留在地表,形成高山;只使地表增高,未引起下陷;因而除了提高海平面外,不显著增大海水的局部深度;这时,地表基本上属于浅海。所以,一旦地球远离太阳,全球气温下降时,整个地球都结冰,将绝大部分生物都冻死;
2)元古代的生物演化不是周期式的从头开始,因为许多细菌类的生物,只是被冷冻。当地球恢复到原有轨道,海水解冻后,这些被冷冻的单细胞生物便复活,开始新一轮演化;
3)生物的演化不遵循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是“随机演变论”新生物的产生是通过已有生物(特别是细菌,他们容易吸收外来基因)的基因重组、杂交、蜕变或者染色体上某些基因的新启动,而形成新型的基因运作体,导致新生物的出现或者使生物具有新功能。也就是说,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变成爬行动物,而不必经过三叶虫、鱼类、两栖类动物等达尔文式的“逐步进化”过程。
4)由于元古代没有因海平面下降产生的陆地,只有伸出海面的、由小行星形成的山峰,因而生物的演化基本上在海水中进行;即只是水生动植物的演变。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