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伪钞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高射炮投入战场后,势必会引起各国军方的高度重视,他们会加快研发战斗机的升限,使其提高至5000米以上空域,避免平飞时就被击落。
这一定会刺激各国加快速度研发升限高的战斗机,说不定会突破历史限制,直接从8000米高空升限到一万米高空。
这些都极有可能,所以李卫国自然要未雨绸缪。
针对李卫国的警告,皇家兵工厂便在前两款高射炮的基础上,又推出了GSP-丙型和GSP-丁型高射炮。
其中GSP-丙型高射炮为37毫米口径,战斗全重2650公斤,采用双联装设计,炮身长2740毫米,身管长2315毫米,使用1.5公斤榴弹时初速850米每秒,使用1.45公斤穿甲弹时,初速880米每秒,最大射程8500米,有效斜距3500米,有效射高3000米,高低射界为-10度至85度,带有旋转底盘,可360度全方位射击。
8500米高度,这是李卫国预先做出的规定,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各国的战斗机最大升限应该到8000米左右就到顶了,至于一万米高度,虽然有可能,但是可能性不高,毕竟一万米的高空空气稀薄,并不适合现在的果奔战斗机,对飞行员要求太高,一般不太可能。
所以,8500米的射高,是一个分水岭,除非欧美各国军方提前研发出高空供氧系统,否则很难飞到8500米以上。
GSP-丁型高射炮,实际上就是在GSP-丙型高射炮的基础上,实现4联装并联,即四个枪管同时射击,火力凶猛。
另外还有两款高射炮,GSP-戊型和GSP-己型,前者是20毫米口径,基本配置跟GSP-乙型高射炮一样,不同之处在于是车载,使用4×4轮式战车搭载,机动性高,可以跟随步兵进行机动防空。
后者是37毫米口径,因为高射炮重量大,弹药重量也不轻,轮式战车携带不方便,因此改为履带式,高射炮的结构基本上沿用GSP丙型或者丁型,不同之处就是有双联装和四联装之分,双联装携带弹药少一些,速度略快一些,四联装携带弹药多一些,速度略慢一些。
实际上对于T25型坦克的底盘而言,双联装和四联装的速度基本上差不多,后来经过中华帝国军方实战检验后,统一改成了双联装,在战场上当重型反坦克战车使用,效果反而比防空好得多。
最后便是两款海军型防空高射炮。
因为海军有着巨大的舰体和载重能力,所以海军型防空高射炮的体型就可以比较大了。
海军型的高射炮只有20毫米口径和37毫米口径两种,整体配置跟陆军各型差不多,但并联程度高出陆军型很多,清一色的四联装。
实际上,李卫国也命皇家兵工厂开发了密集阵,不过考虑到海军暂时用不上这种大杀器,所以只是停留在图纸阶段,没有实际研发。
当然,根本原因是李卫国不想让其他国家都知道中华帝国把防空都安装到海军战舰上了,如果被各国发现后,各国海军势必跟风,加强各国海军战舰的防空能力,这不符合李卫国的战略计划。
在李卫国看来,欧美各国的海军最好一直忽视战舰防空,只有这样,中华帝国空军将来突袭他们的海军战舰时,才会拥有更强的攻击力和战术效果。
甚至在海战关键时刻,中华帝国空军突然出动,敌方海军缺乏防空能力,结果必然是被虐出翔来,甚至可以令中华帝国海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因此基于这种考虑,李卫国不太愿意把防空武器部署到战舰上去。
这或许就是每一个领导者的想法吧!
历史上英国海军在一战中就建成了航空母舰,这表明英国领导人非常清楚航空母舰的作用,否则谁闲的没事发展航母。可是后来英国却故意让航母发展缓慢,表面上看这是英国领导人的失误,可是谁能知道这不是英国领导人故意的?目的跟李卫国现在的想法一样,不希望其他国家重视航母。
毕竟当时的英国是全世界海军力量最强的,英国海军的动作,势必会影响到其他国家海军的发展方向。所以英国人未必不知道航母的重要性。
如今这种情况便发生在李卫国的身上,他将心比心之后,把立场转移到其他国家层面,不难发现其中的关键。
在这种矛盾心理影响下,李卫国只能选择折中办法,即偷摸的在中华帝国海军战舰上安装防空速射炮武器,还不要大张旗鼓,不要太高调,要低调。
这样一来,中华帝国海军战舰上,除了大口径主炮之外,其他副炮系统将偷摸改装成高平两用火炮,既可以对空开火,也可以平射,外观上还不明显,一般人难以发现其中的猫腻。
海军的大规模改装计划很快出台了,中华帝国海军各舰队主力舰轮流进船坞进行维修,对外宣称是炮管在战斗中寿命耗尽而进行更换炮管作业,实际上是安装了拥有高平两种射击能力的高平两用火炮。
反正中华帝国海军目前并没有太重要的作战任务,美日海军被灭,欧洲战场上因为德意奥等盟友都在耍小心眼,拒绝中华帝国海军主力前往欧洲助战,而美日战场上,基本上都在内陆了,海军基本上帮不上忙,所以目前中华帝国海军反倒成了最清闲的部队了。
不过清闲归清闲,在海军各舰纷纷进船坞更换炮管和高射瞄准系统时,李卫军奉诏觐见,李卫国当面将一些重要的战略计划告诉他,让他回去秘密准备。
中华帝国海军不可能一直闲着,欧洲战场上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让李卫国感到不妙。
李卫国担心德意志帝国打破欧洲战场的平衡状态,眼看着德意志帝国的经济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李卫国希望直到最后一刻,欧洲战场都应该平衡下去,英法俄跟德意奥最终打个平手,这样最符合中华帝国的核心利益。
只是随后在北海上发生的一场英法德意大规模海战,彻底打破了欧洲海上力量均势,令李卫国不得不提早让中华帝国海军主力舰队,介入欧洲战场了。(未完待续。)
高射炮投入战场后,势必会引起各国军方的高度重视,他们会加快研发战斗机的升限,使其提高至5000米以上空域,避免平飞时就被击落。
这一定会刺激各国加快速度研发升限高的战斗机,说不定会突破历史限制,直接从8000米高空升限到一万米高空。
这些都极有可能,所以李卫国自然要未雨绸缪。
针对李卫国的警告,皇家兵工厂便在前两款高射炮的基础上,又推出了GSP-丙型和GSP-丁型高射炮。
其中GSP-丙型高射炮为37毫米口径,战斗全重2650公斤,采用双联装设计,炮身长2740毫米,身管长2315毫米,使用1.5公斤榴弹时初速850米每秒,使用1.45公斤穿甲弹时,初速880米每秒,最大射程8500米,有效斜距3500米,有效射高3000米,高低射界为-10度至85度,带有旋转底盘,可360度全方位射击。
8500米高度,这是李卫国预先做出的规定,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各国的战斗机最大升限应该到8000米左右就到顶了,至于一万米高度,虽然有可能,但是可能性不高,毕竟一万米的高空空气稀薄,并不适合现在的果奔战斗机,对飞行员要求太高,一般不太可能。
所以,8500米的射高,是一个分水岭,除非欧美各国军方提前研发出高空供氧系统,否则很难飞到8500米以上。
GSP-丁型高射炮,实际上就是在GSP-丙型高射炮的基础上,实现4联装并联,即四个枪管同时射击,火力凶猛。
另外还有两款高射炮,GSP-戊型和GSP-己型,前者是20毫米口径,基本配置跟GSP-乙型高射炮一样,不同之处在于是车载,使用4×4轮式战车搭载,机动性高,可以跟随步兵进行机动防空。
后者是37毫米口径,因为高射炮重量大,弹药重量也不轻,轮式战车携带不方便,因此改为履带式,高射炮的结构基本上沿用GSP丙型或者丁型,不同之处就是有双联装和四联装之分,双联装携带弹药少一些,速度略快一些,四联装携带弹药多一些,速度略慢一些。
实际上对于T25型坦克的底盘而言,双联装和四联装的速度基本上差不多,后来经过中华帝国军方实战检验后,统一改成了双联装,在战场上当重型反坦克战车使用,效果反而比防空好得多。
最后便是两款海军型防空高射炮。
因为海军有着巨大的舰体和载重能力,所以海军型防空高射炮的体型就可以比较大了。
海军型的高射炮只有20毫米口径和37毫米口径两种,整体配置跟陆军各型差不多,但并联程度高出陆军型很多,清一色的四联装。
实际上,李卫国也命皇家兵工厂开发了密集阵,不过考虑到海军暂时用不上这种大杀器,所以只是停留在图纸阶段,没有实际研发。
当然,根本原因是李卫国不想让其他国家都知道中华帝国把防空都安装到海军战舰上了,如果被各国发现后,各国海军势必跟风,加强各国海军战舰的防空能力,这不符合李卫国的战略计划。
在李卫国看来,欧美各国的海军最好一直忽视战舰防空,只有这样,中华帝国空军将来突袭他们的海军战舰时,才会拥有更强的攻击力和战术效果。
甚至在海战关键时刻,中华帝国空军突然出动,敌方海军缺乏防空能力,结果必然是被虐出翔来,甚至可以令中华帝国海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因此基于这种考虑,李卫国不太愿意把防空武器部署到战舰上去。
这或许就是每一个领导者的想法吧!
历史上英国海军在一战中就建成了航空母舰,这表明英国领导人非常清楚航空母舰的作用,否则谁闲的没事发展航母。可是后来英国却故意让航母发展缓慢,表面上看这是英国领导人的失误,可是谁能知道这不是英国领导人故意的?目的跟李卫国现在的想法一样,不希望其他国家重视航母。
毕竟当时的英国是全世界海军力量最强的,英国海军的动作,势必会影响到其他国家海军的发展方向。所以英国人未必不知道航母的重要性。
如今这种情况便发生在李卫国的身上,他将心比心之后,把立场转移到其他国家层面,不难发现其中的关键。
在这种矛盾心理影响下,李卫国只能选择折中办法,即偷摸的在中华帝国海军战舰上安装防空速射炮武器,还不要大张旗鼓,不要太高调,要低调。
这样一来,中华帝国海军战舰上,除了大口径主炮之外,其他副炮系统将偷摸改装成高平两用火炮,既可以对空开火,也可以平射,外观上还不明显,一般人难以发现其中的猫腻。
海军的大规模改装计划很快出台了,中华帝国海军各舰队主力舰轮流进船坞进行维修,对外宣称是炮管在战斗中寿命耗尽而进行更换炮管作业,实际上是安装了拥有高平两种射击能力的高平两用火炮。
反正中华帝国海军目前并没有太重要的作战任务,美日海军被灭,欧洲战场上因为德意奥等盟友都在耍小心眼,拒绝中华帝国海军主力前往欧洲助战,而美日战场上,基本上都在内陆了,海军基本上帮不上忙,所以目前中华帝国海军反倒成了最清闲的部队了。
不过清闲归清闲,在海军各舰纷纷进船坞更换炮管和高射瞄准系统时,李卫军奉诏觐见,李卫国当面将一些重要的战略计划告诉他,让他回去秘密准备。
中华帝国海军不可能一直闲着,欧洲战场上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让李卫国感到不妙。
李卫国担心德意志帝国打破欧洲战场的平衡状态,眼看着德意志帝国的经济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李卫国希望直到最后一刻,欧洲战场都应该平衡下去,英法俄跟德意奥最终打个平手,这样最符合中华帝国的核心利益。
只是随后在北海上发生的一场英法德意大规模海战,彻底打破了欧洲海上力量均势,令李卫国不得不提早让中华帝国海军主力舰队,介入欧洲战场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