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伪钞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7000~8500米。
而作为苏联人给德国人的喀秋莎火箭炮系统,编号为BM-2,共有8条发射滑轨,滑轨长5米,弹长1300毫米,弹重40千克,一次齐射可发射口径为132毫米的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8千米,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6~9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11秒,初速70米/秒,高低射界7°~45°,方向射界左右各10°,运载车时速60公里,最大射程6500~7500米。
打眼一看,就知道该火箭炮的射击火力非常凶猛,杀伤范围大,是一种大面积消灭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火力配系和摧毁敌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一旦用于敌我两军主力大规模遭遇作战时,将起到非常恐怖的决定性作用。
苏联人给德国人的的确是阉割版,这从发生滑轨数量、火箭弹威力、射程等方面就看得出来。
不过这仅仅只是让彭德皱皱眉头而已,还没有达到吓到他的目的,毕竟中华帝国也有火箭炮项目,只不过没有对外公开而已。
实际上,当初李卫国得知俄国革命使用了反坦克火箭弹时,就已经猜到火箭这种武器已经被斯达琳、希特勒等人拿出来改变历史了,所以未雨绸缪的李卫国当即下令,中华帝国军方也开始了各种有关火箭武器的研发,其中一项就是火箭炮武器系统,毕竟火箭炮的威力在未来战场上可以被当做终极兵器来使用,是绝对不能落后的。
同苏联人的喀秋莎火箭炮相比,中华帝国的火箭炮也有名字,叫做密集阵。
在中华帝国的战斗序列当中,还有一个密集阵名词,那就是海军战舰上装备的舰载防空火炮系统,其中一个研发项目也叫密集阵,不过那并不产生影响,那是海军型密集阵,陆军型密集阵就是火箭炮。
彭德起身,向李卫国致敬,然后说道:“陛下,单就喀秋莎火箭炮的逐项性能而言,我不得不承认苏联人在火箭炮的研究上面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但要说超越我们中华帝国的相关技术水平,那还有段距离。”
李卫国点点头,他最近并没有关注密集阵系统的研发,见彭德还很自信,他心中也很是高兴。
实际上李卫国很早就不再对科研人员过多的进行干预了,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个研究的大方向和课题,让研究人员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样的好处是将来就算没有李卫国的指挥,科研人员们也可以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不至于变成没有野外生存能力的圈养动物。
反之,如果李卫国一味的干预,一直给科研人员们喂食,而不让他们锻炼自己出去主动觅食,那就会彻底断送了中华帝国的科研未来。
眼前彭德便是负责密集阵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当初李卫国也只是下达了一个有关火箭炮的未来展望计划而已,并没有把未来的火箭炮发展方向和技术一股脑的拿出来,也没有强行掰开彭德的脑袋把这些信息装进去,在这种情况下,彭德依然完成了密集阵火箭炮系统的研制工作,这才是让李卫国最为高兴的地方。
李卫国点点头,道:“那么,喀秋莎和密集阵之间,孰优孰劣呢?”
彭德当然也想在李卫国面前给自己表现机会了,于是说道:“臣负责的密集阵项目,目前已经发展到M32甲型,它可以实现32管发射滑轨,使用128毫米口径的烈焰二号火箭弹,弹重25公斤,一次齐射可发射烈焰火箭弹32发,最大飞行速度420米每秒,最大射程10公里,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5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11秒,高低射界0°~48°,方向射界左右各30°,运载车时速90公里。”
李卫国听取报告,只关注火箭弹的口径、数量等敏感性问题。
他问道:“这么说,你们研制的M32密集阵在一次齐射火箭弹数量上超过了喀秋莎,但128毫米口径,还是略逊色于喀秋莎的132毫米火箭弹,杀伤力对比如何?”
彭德解释道:“128毫米和132毫米差别不是很大,如果都是相同的战斗部装药,那么喀秋莎要略微占点优势,不过据臣所知,苏联在吙药方面还是很落后的,所以推断喀秋莎的132毫米火箭弹应该还使用黄色zhayao,即便是德国版喀秋莎,顶多也是普通T恩梯罢了,而帝国的M32密集阵使用的则是高强度混合比例特种爆破药(一定比例的黑索金和T恩梯混合装药)。所以,我方火箭弹的杀伤力绝对远高于苏德两国的喀秋莎杀伤力。”
“另外,我方为M32密集阵特别研发了专用的烈焰火箭弹,当中增加了大量的燃烧剂,在爆炸中心瞬间可以融穿钢铁,大量消耗氧气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做到跟燃烧弹一样窒息敌人的效果。”
李卫国点点头,目光转向其他数据。
在彭德等相关人员的讲解下,对M32密集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实,除了火箭发射管数量和威力之外,对于火箭炮的性能指标当中,还包括命中率、射程、机动能力、二次装填时间等等各种因素在内,都决定战斗结果的。
其中M32密集阵对比BM-3喀秋莎、BM-2风琴(德版喀秋莎),在弹道散布方面,也就是命中率方面,还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
比如M32密集阵,其距离公算偏差只有一百六十四分之一,方向公算偏差只有九十分之一,而苏联的喀秋莎和德国的风琴,在命中率方面的数据都远没有M32精确。
当然,这都是理论上的数据,由于中华帝国军方缺乏苏联喀秋莎火箭炮和德意志风琴火箭炮的相关实测数据,因此也没法进行彻底的对比。
不过单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中华帝国的M32密集阵火箭炮,显然要远远比苏联喀秋莎火箭炮和德意志风琴火箭炮优秀的多。
至于实际效果如何,也只能在战争中才能进行检验了。
好在李卫国从斯达琳那里得到了一条重要情报,那就是德意志帝国军方已经秘密将一批BM-2喀秋莎火箭炮,也就是德版风琴火箭炮运往了利比里亚战场,因此李卫国相信,很快中德两军的火箭炮就会在战场上见面了。
7000~8500米。
而作为苏联人给德国人的喀秋莎火箭炮系统,编号为BM-2,共有8条发射滑轨,滑轨长5米,弹长1300毫米,弹重40千克,一次齐射可发射口径为132毫米的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8千米,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6~9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11秒,初速70米/秒,高低射界7°~45°,方向射界左右各10°,运载车时速60公里,最大射程6500~7500米。
打眼一看,就知道该火箭炮的射击火力非常凶猛,杀伤范围大,是一种大面积消灭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火力配系和摧毁敌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一旦用于敌我两军主力大规模遭遇作战时,将起到非常恐怖的决定性作用。
苏联人给德国人的的确是阉割版,这从发生滑轨数量、火箭弹威力、射程等方面就看得出来。
不过这仅仅只是让彭德皱皱眉头而已,还没有达到吓到他的目的,毕竟中华帝国也有火箭炮项目,只不过没有对外公开而已。
实际上,当初李卫国得知俄国革命使用了反坦克火箭弹时,就已经猜到火箭这种武器已经被斯达琳、希特勒等人拿出来改变历史了,所以未雨绸缪的李卫国当即下令,中华帝国军方也开始了各种有关火箭武器的研发,其中一项就是火箭炮武器系统,毕竟火箭炮的威力在未来战场上可以被当做终极兵器来使用,是绝对不能落后的。
同苏联人的喀秋莎火箭炮相比,中华帝国的火箭炮也有名字,叫做密集阵。
在中华帝国的战斗序列当中,还有一个密集阵名词,那就是海军战舰上装备的舰载防空火炮系统,其中一个研发项目也叫密集阵,不过那并不产生影响,那是海军型密集阵,陆军型密集阵就是火箭炮。
彭德起身,向李卫国致敬,然后说道:“陛下,单就喀秋莎火箭炮的逐项性能而言,我不得不承认苏联人在火箭炮的研究上面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但要说超越我们中华帝国的相关技术水平,那还有段距离。”
李卫国点点头,他最近并没有关注密集阵系统的研发,见彭德还很自信,他心中也很是高兴。
实际上李卫国很早就不再对科研人员过多的进行干预了,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个研究的大方向和课题,让研究人员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样的好处是将来就算没有李卫国的指挥,科研人员们也可以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不至于变成没有野外生存能力的圈养动物。
反之,如果李卫国一味的干预,一直给科研人员们喂食,而不让他们锻炼自己出去主动觅食,那就会彻底断送了中华帝国的科研未来。
眼前彭德便是负责密集阵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当初李卫国也只是下达了一个有关火箭炮的未来展望计划而已,并没有把未来的火箭炮发展方向和技术一股脑的拿出来,也没有强行掰开彭德的脑袋把这些信息装进去,在这种情况下,彭德依然完成了密集阵火箭炮系统的研制工作,这才是让李卫国最为高兴的地方。
李卫国点点头,道:“那么,喀秋莎和密集阵之间,孰优孰劣呢?”
彭德当然也想在李卫国面前给自己表现机会了,于是说道:“臣负责的密集阵项目,目前已经发展到M32甲型,它可以实现32管发射滑轨,使用128毫米口径的烈焰二号火箭弹,弹重25公斤,一次齐射可发射烈焰火箭弹32发,最大飞行速度420米每秒,最大射程10公里,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5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11秒,高低射界0°~48°,方向射界左右各30°,运载车时速90公里。”
李卫国听取报告,只关注火箭弹的口径、数量等敏感性问题。
他问道:“这么说,你们研制的M32密集阵在一次齐射火箭弹数量上超过了喀秋莎,但128毫米口径,还是略逊色于喀秋莎的132毫米火箭弹,杀伤力对比如何?”
彭德解释道:“128毫米和132毫米差别不是很大,如果都是相同的战斗部装药,那么喀秋莎要略微占点优势,不过据臣所知,苏联在吙药方面还是很落后的,所以推断喀秋莎的132毫米火箭弹应该还使用黄色zhayao,即便是德国版喀秋莎,顶多也是普通T恩梯罢了,而帝国的M32密集阵使用的则是高强度混合比例特种爆破药(一定比例的黑索金和T恩梯混合装药)。所以,我方火箭弹的杀伤力绝对远高于苏德两国的喀秋莎杀伤力。”
“另外,我方为M32密集阵特别研发了专用的烈焰火箭弹,当中增加了大量的燃烧剂,在爆炸中心瞬间可以融穿钢铁,大量消耗氧气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做到跟燃烧弹一样窒息敌人的效果。”
李卫国点点头,目光转向其他数据。
在彭德等相关人员的讲解下,对M32密集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实,除了火箭发射管数量和威力之外,对于火箭炮的性能指标当中,还包括命中率、射程、机动能力、二次装填时间等等各种因素在内,都决定战斗结果的。
其中M32密集阵对比BM-3喀秋莎、BM-2风琴(德版喀秋莎),在弹道散布方面,也就是命中率方面,还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
比如M32密集阵,其距离公算偏差只有一百六十四分之一,方向公算偏差只有九十分之一,而苏联的喀秋莎和德国的风琴,在命中率方面的数据都远没有M32精确。
当然,这都是理论上的数据,由于中华帝国军方缺乏苏联喀秋莎火箭炮和德意志风琴火箭炮的相关实测数据,因此也没法进行彻底的对比。
不过单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中华帝国的M32密集阵火箭炮,显然要远远比苏联喀秋莎火箭炮和德意志风琴火箭炮优秀的多。
至于实际效果如何,也只能在战争中才能进行检验了。
好在李卫国从斯达琳那里得到了一条重要情报,那就是德意志帝国军方已经秘密将一批BM-2喀秋莎火箭炮,也就是德版风琴火箭炮运往了利比里亚战场,因此李卫国相信,很快中德两军的火箭炮就会在战场上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