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重生宋末之山河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衰落、社会混战不休的局面,使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又走上了一个高峰。“政事之原,莫大于官制”,宋代封建**集权之所以能维持三百年之久,北宋前期奠定的行政管理体制,确实也起了莫大的作用。
通过动军事政变建立起来的赵宋王朝,为了稳定人心,减少旧势力对新皇朝的威胁,太祖赵匡胤没有去触动后周的官僚机构;在太祖、太宗两朝进行“先南后北”的统一战争过程中,同样采取了“伪署并仍旧”的办法。然而,这不过是策略而已。他们有惩于唐末、五代“君弱臣强”、“藩镇割据”、“武臣擅权”的流弊,在旧机构旁增设新机构。
但那老两位制定的官制,却不是仅针对武人,士人也在防范之列。比如中书门下旁,又立三司;吏、兵部旁,另设审官东、西院、三班院、流内铨;刑部之旁,又建审刑院;太常寺旁,另建太常礼院;秘书省之侧,另设三馆秘阁,等等,以分割相权、省部寺监之权,既使留用的大批旧官员乾领俸禄、不能掌握实权,又使其互相牵掣,便于皇帝驾驭操纵。
同时为了打击武人们的骄矜之心,宋廷还制定了种种限制武臣的制度,如对武官多设等级,责其边功,非有奇功殊勋,无因越,故文臣正郎,员外郎各止于三转,而武臣正使,副使必各九转。与此同时,有步骤地,用委派有才干的省台寺监文臣京朝官,出任知州、知县,以接管节度使、团练使等武臣所掌地方之权,“三岁一易,坐销外重分列之势”。而原坐镇地方的武官职,则给予优厚的俸禄,削夺其事权,使其变成为武臣迁转之贵阶。
“陛下所言不错,太祖当年以士人治天下,却又削弱相权,压制武人权力,确有独树皇权之意!”应节严不得不承认太祖在建国初年的国策,是以士人遏制武人,防止藩镇割据重演。
“朕以为太祖此策乃是两权相侵取其轻,并非是将武人至于人下,只是仁宗之后的文风日盛,武人地位日趋人下,行以文驭武之策。结果对契丹、西夏之战及此后的对金、蒙的作战中鲜有胜绩,这其中缘故想两位先生也知……”赵昺言道。
他以试以宋真宗与仁宗之际为界将北宋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就枢府武职出身者地位的变迁状况,对前后的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后期的官制对武人已经日趋严苛,假若一个士兵积战功升迁,那么他不会因为身份的转变而影响别人对他的歧视。另类的王德用和狄青,其在枢密院的遭遇几与以往马知节、曹玮的结局如出一辙。
特别是在宋仁宗时期,武将出身的西府长2或为庸碌之辈,受到轻视;或小有军功,便遭受猜忌、打击,遂几近为摆设之物。到嘉祐以后,枢密院实际上成为文臣的一统天下,武将则几乎被清除殆尽,出现以庸懦武臣忝位枢府的现象,实在令人可笑,坐实了弱宋之名。
“陛下所言不错,却有些偏颇了,此策却保了大宋三百年,而对武人也给予厚禄,并非轻慢!”应节严听了小皇帝的大论,心中不大得劲儿。他清楚大宋今日之局面,士人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而对陛下的看法也有改观,心道这孩子经史学的不咋地,可这圣王之道却门清儿。
“先生此话有些勉强,时人张演曾评说: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禄而薄其礼也。”赵昺笑笑分辨道,“宰执富弼甚至也多有不满,称:枢密使掌天下之兵柄,代天子之武威,像夏守赟这样既无清名又乏才术者入居西府,势必遭天下人耻笑。这些想必也晓得吧!”
“这……臣知道,但是臣以为陛下改武人官制,与文臣平行,以便转资,还需慎重啊!”应节严不得不承认以文驭武之策被士人们玩儿坏了,有矫枉过正之嫌,但是对陛下改动官制还是持审慎态度。
“先生所言不错,但是此弊不除,恐将士难以用命,复国更是空谈!”赵昺听罢皱皱眉言道,虽说他同意其所言改官制会有阻力,可后边的话说的不能说不重。
赵昺待了这几年才搞明白宋朝武人地位低下,不仅表现在权力的分配上,在升迁上也受到打压。而这些不仅是是当时“以文驭武”政策的极端化体现,也是刘太后垂帘时期保守政治的产物,似乎惟其如此才能将武将的地位压到极点。
宋朝武官有阶官和军职之别。武阶官是表示官员等级、确定品位和俸禄而无实际职掌的虚衔,军职升迁的同时按说阶官也随之升至相应的品位,可这也成了士人打压武人的工具。北宋前期官品,采用唐官品总为三十阶,本官官品及爵基本上依《唐官品令》。文散官、武散官各二十九阶,除缺正一品阶外,自从一品以下一阶一品,以此决定文、武官员章服,并无分别。
事情在政和年出现了变化,以《改武选官名诏》为界,分前期旧名号与后期新官号两个阶段。但不论新旧名号,武阶由高低几个层次组成不变:正任官、遥郡官、横行官、诸司正使、诸司副使、大使臣、小使臣,以及殿侍以下无品、不系磨勘之杂阶。改新名之特点在于,把不同层次的武阶,综合成自太尉至承信郎五十二阶,文臣官阶却没有变化,形成文武不同的体系。
到了南宋绍兴间,作了进一步调整,把诸郎统移置于大夫之下,并增加了无品的武阶进勇副尉、守阙进勇副尉二阶,使杂阶增为八阶;加上有品之五十二阶,总计六十阶,且武臣与内侍通用。这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武人的升职之路迢迢。
赵昺作为现代人当然知道升职与工资是挂钩的,若是升职无望,第一选择往往就是炒了领导的鱿鱼。可大宋军人是终身制,想走除非死了、残了或是退休了,那在升职涨工资都无望,又难以离开的情况下第一选择就成了混日子,怎么舒服怎么来。一支没有了上进心,士气全无的军队是个什么状况大家用脚丫子恐怕都能想到,上了战场他们只怕不跑就已经是对得起身上这身皮了,要指望他们打胜仗除非是圣人上身了……
衰落、社会混战不休的局面,使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又走上了一个高峰。“政事之原,莫大于官制”,宋代封建**集权之所以能维持三百年之久,北宋前期奠定的行政管理体制,确实也起了莫大的作用。
通过动军事政变建立起来的赵宋王朝,为了稳定人心,减少旧势力对新皇朝的威胁,太祖赵匡胤没有去触动后周的官僚机构;在太祖、太宗两朝进行“先南后北”的统一战争过程中,同样采取了“伪署并仍旧”的办法。然而,这不过是策略而已。他们有惩于唐末、五代“君弱臣强”、“藩镇割据”、“武臣擅权”的流弊,在旧机构旁增设新机构。
但那老两位制定的官制,却不是仅针对武人,士人也在防范之列。比如中书门下旁,又立三司;吏、兵部旁,另设审官东、西院、三班院、流内铨;刑部之旁,又建审刑院;太常寺旁,另建太常礼院;秘书省之侧,另设三馆秘阁,等等,以分割相权、省部寺监之权,既使留用的大批旧官员乾领俸禄、不能掌握实权,又使其互相牵掣,便于皇帝驾驭操纵。
同时为了打击武人们的骄矜之心,宋廷还制定了种种限制武臣的制度,如对武官多设等级,责其边功,非有奇功殊勋,无因越,故文臣正郎,员外郎各止于三转,而武臣正使,副使必各九转。与此同时,有步骤地,用委派有才干的省台寺监文臣京朝官,出任知州、知县,以接管节度使、团练使等武臣所掌地方之权,“三岁一易,坐销外重分列之势”。而原坐镇地方的武官职,则给予优厚的俸禄,削夺其事权,使其变成为武臣迁转之贵阶。
“陛下所言不错,太祖当年以士人治天下,却又削弱相权,压制武人权力,确有独树皇权之意!”应节严不得不承认太祖在建国初年的国策,是以士人遏制武人,防止藩镇割据重演。
“朕以为太祖此策乃是两权相侵取其轻,并非是将武人至于人下,只是仁宗之后的文风日盛,武人地位日趋人下,行以文驭武之策。结果对契丹、西夏之战及此后的对金、蒙的作战中鲜有胜绩,这其中缘故想两位先生也知……”赵昺言道。
他以试以宋真宗与仁宗之际为界将北宋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就枢府武职出身者地位的变迁状况,对前后的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后期的官制对武人已经日趋严苛,假若一个士兵积战功升迁,那么他不会因为身份的转变而影响别人对他的歧视。另类的王德用和狄青,其在枢密院的遭遇几与以往马知节、曹玮的结局如出一辙。
特别是在宋仁宗时期,武将出身的西府长2或为庸碌之辈,受到轻视;或小有军功,便遭受猜忌、打击,遂几近为摆设之物。到嘉祐以后,枢密院实际上成为文臣的一统天下,武将则几乎被清除殆尽,出现以庸懦武臣忝位枢府的现象,实在令人可笑,坐实了弱宋之名。
“陛下所言不错,却有些偏颇了,此策却保了大宋三百年,而对武人也给予厚禄,并非轻慢!”应节严听了小皇帝的大论,心中不大得劲儿。他清楚大宋今日之局面,士人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而对陛下的看法也有改观,心道这孩子经史学的不咋地,可这圣王之道却门清儿。
“先生此话有些勉强,时人张演曾评说: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禄而薄其礼也。”赵昺笑笑分辨道,“宰执富弼甚至也多有不满,称:枢密使掌天下之兵柄,代天子之武威,像夏守赟这样既无清名又乏才术者入居西府,势必遭天下人耻笑。这些想必也晓得吧!”
“这……臣知道,但是臣以为陛下改武人官制,与文臣平行,以便转资,还需慎重啊!”应节严不得不承认以文驭武之策被士人们玩儿坏了,有矫枉过正之嫌,但是对陛下改动官制还是持审慎态度。
“先生所言不错,但是此弊不除,恐将士难以用命,复国更是空谈!”赵昺听罢皱皱眉言道,虽说他同意其所言改官制会有阻力,可后边的话说的不能说不重。
赵昺待了这几年才搞明白宋朝武人地位低下,不仅表现在权力的分配上,在升迁上也受到打压。而这些不仅是是当时“以文驭武”政策的极端化体现,也是刘太后垂帘时期保守政治的产物,似乎惟其如此才能将武将的地位压到极点。
宋朝武官有阶官和军职之别。武阶官是表示官员等级、确定品位和俸禄而无实际职掌的虚衔,军职升迁的同时按说阶官也随之升至相应的品位,可这也成了士人打压武人的工具。北宋前期官品,采用唐官品总为三十阶,本官官品及爵基本上依《唐官品令》。文散官、武散官各二十九阶,除缺正一品阶外,自从一品以下一阶一品,以此决定文、武官员章服,并无分别。
事情在政和年出现了变化,以《改武选官名诏》为界,分前期旧名号与后期新官号两个阶段。但不论新旧名号,武阶由高低几个层次组成不变:正任官、遥郡官、横行官、诸司正使、诸司副使、大使臣、小使臣,以及殿侍以下无品、不系磨勘之杂阶。改新名之特点在于,把不同层次的武阶,综合成自太尉至承信郎五十二阶,文臣官阶却没有变化,形成文武不同的体系。
到了南宋绍兴间,作了进一步调整,把诸郎统移置于大夫之下,并增加了无品的武阶进勇副尉、守阙进勇副尉二阶,使杂阶增为八阶;加上有品之五十二阶,总计六十阶,且武臣与内侍通用。这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武人的升职之路迢迢。
赵昺作为现代人当然知道升职与工资是挂钩的,若是升职无望,第一选择往往就是炒了领导的鱿鱼。可大宋军人是终身制,想走除非死了、残了或是退休了,那在升职涨工资都无望,又难以离开的情况下第一选择就成了混日子,怎么舒服怎么来。一支没有了上进心,士气全无的军队是个什么状况大家用脚丫子恐怕都能想到,上了战场他们只怕不跑就已经是对得起身上这身皮了,要指望他们打胜仗除非是圣人上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