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新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顾荣家照料了一上午,吃了中饭,小莉就出来了。
这中午大热天去哪儿呢?她除了写小说,从来在房间里坐不住,这两天心中尤其不静,总有一种要到什么地方去找什么人的冲动。她并不知道自己要找谁。穿过县委机关大院时,她看见县委书记办公室的两个房间都挂着锁。院里寂静无人,很冷清。她到了街上,一边神思恍惚地走着,扬手一下下揪着柳叶,一边想着早晨李向南在叔叔床前的难堪样子,不禁想笑。一个铁腕人物有点窝囊窘困,反而显出可爱。她一抬头,发现自己无意中又走过了那个城门楼的门洞。
前面一条直直的窄街,就是熙攘喧闹人喊畜叫的自由集市。
今天是逢十大集。人流喧闹拥挤。尘土、汗气、吆喝声混成一片。两边店铺前是各种筐筐篓篓的摊子,一个挨一个。摊子后面蹲着卖主,张罗着,招揽着。这一段街是菜蔬瓜果;紧挨着一段是豆麦黍稷、五谷杂粮;再一段是鸡鸭猪羊;再往前走,两边是铁器、木器、锅碗瓢盆的杂货。街到尽头是一个个油锅、汤锅、烘炉,有的支着布棚,有的就在太阳下面,卖着丸子汤、粉汤、炸油糕、烤饼子、水煎包、刀削面擀面杖在案板上敲得啪啪响,油晃晃的面团在案板上劈里啪啦翻来翻去,刀削面一根根飞到开水锅里。
小莉突然眼一亮,在人群中看见了李向南。她想挤过去和他打招呼,又想到什么。决定躲在人群中,看看这个年轻的县委书记怎样逛集市。
李向南正背着手慢慢在人流中走着,左右一个摊子一个摊子看着。不时停一停,问一问价,打听两句村里的事。这是个卖菜刀的摊子,一块帆布铺在地上,摆着几十把菜刀,蹲着个黑瘦精干的中年农民。
李向南背着手站住了:“你这菜刀够古陵刀的水平吗?”
“你自己看嘛。”
“敢削铁吗?”
“怎么不敢?”中年农民拿起一把菜刀用刀刃削起另一把菜刀的刀背,一条条细长的铁屑亮晶晶地卷着就下来了。
“好刀。你是专管卖刀吧?”
“是。我替公社铁器厂卖刀。”
“祈庄的?”
“你怎么知道?”
“我耳朵长点。”李向南笑笑“卖一把能挣多少钱?”
“五毛。”
“那一天卖上二十把,就挣十块了?”
“不行,在咱们古陵卖不动。”
“是产菜刀的太多。你不会去外县、外省?”
“有时候也出去。不过出去跑花销也大,弄不好也不合算。”
“铁器厂承包了吗?”
“他们正计划着承包呢。”
李向南点点头又往前走,小莉在人流中跟着。想到自己在“监视”、“跟梢”县委书记,分外有趣。这是个眼睛眯缝得有点睁不开的卖凉粉老头,围着个蓝布系腰,坐在小板凳上,看人总要仰起头来吃力地睁着眼。
“您一天能卖多少凉粉啊?”李向南站住问道。
老头正在把旋成细条的凉粉水淋滑溜地抓到一个个碗里,又洒上点黄瓜丝,他打量着看了看李向南:“十斤粉面的。”他低下头,一边回答一边继续在矮方桌上摆布着他的营生。
“您这是多少钱一碗?”
“一毛八。”
“那您一天能挣二十块,发财了。”
“挣不下。”老头不高兴地说“下”字拖得特别长,还带拐弯的。
“我给您算了,您这一斤粉面起码出十斤凉粉,是吧?”
“出不了。”
“我做过,您还骗我?”李向南一笑。
“顶多也就是十斤。”
“您这一碗也就是半斤凉粉。”
“可不止。”
“我的眼没错,”李向南又风趣地笑笑“要不我旁边拿把秤来称称好不好?保不住半斤还差一半两呢!”
“看来您是懂行。”
“您这一斤粉面出十斤凉粉,卖二十碗,就是三块六。卖十斤粉面的凉粉,就是三十六块。”
“我这买的是高价粉面,正经高粱粉。”
“是一块一斤吧?”
“啊是。”
“十斤十块钱,是本钱。”
“还有这些黄瓜调料呢!”老头一指方桌上的蒜泥盐水罐、芥茉罐、醋罐、辣椒罐说道。
“这些黄瓜调料,加上做凉粉的白矾、煤火钱,往多了说,一天六块钱怎么也打住了吧?”
“打住了。”
“三十六块钱刨去十斤粉面的十块钱,再刨去这六块,不是一天挣二十块?”
“您可真会算账,您是当会计的?”
“会计倒不是,可会算点账。您并不是天天都能赶上大集;平常卖五斤粉面的、三斤粉面的时候也有;阴天下雨了,就没买的了,所以也不能天天这么挣。是吧?”
“是是是。”老头连忙点头。
“钱是挣到怀里的怕少,说到嘴上的怕多。”李向南笑嘻嘻地看着老头。
老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是。”停了一下,突然想起什么,看看左右小声问道:“您是不是县委李书记啊?”
“您怎么突然想起来了?”
老头一笑:“照人家说的,您像。”
“人家怎么说?”
“都说您看一眼买卖就有账。”
“有个会替你们算账的县委书记好不好?”
老头憨厚地乐了。
李向南在方桌旁的小凳上坐下,抽出烟递过去一支,自己也叼上一支。两个人点着了烟。“您能不能告我句实在话,您现在攒下多少钱了?”
“我”
“我不打听您姓名。我就是知道您姓名,也替您保密。我说话算话。”
“四千九百多块。”
“您想挣到多少钱?”
“我想挣够六千。”
“给儿子娶媳妇?”
“我没儿女,老伴俩。”
“盖房子?”
“房子已经盖下了。”
“置家具?”
“我不置东西。”
“存银行,得利息?”
“不存银行,存不惯。”
&... -->>
在顾荣家照料了一上午,吃了中饭,小莉就出来了。
这中午大热天去哪儿呢?她除了写小说,从来在房间里坐不住,这两天心中尤其不静,总有一种要到什么地方去找什么人的冲动。她并不知道自己要找谁。穿过县委机关大院时,她看见县委书记办公室的两个房间都挂着锁。院里寂静无人,很冷清。她到了街上,一边神思恍惚地走着,扬手一下下揪着柳叶,一边想着早晨李向南在叔叔床前的难堪样子,不禁想笑。一个铁腕人物有点窝囊窘困,反而显出可爱。她一抬头,发现自己无意中又走过了那个城门楼的门洞。
前面一条直直的窄街,就是熙攘喧闹人喊畜叫的自由集市。
今天是逢十大集。人流喧闹拥挤。尘土、汗气、吆喝声混成一片。两边店铺前是各种筐筐篓篓的摊子,一个挨一个。摊子后面蹲着卖主,张罗着,招揽着。这一段街是菜蔬瓜果;紧挨着一段是豆麦黍稷、五谷杂粮;再一段是鸡鸭猪羊;再往前走,两边是铁器、木器、锅碗瓢盆的杂货。街到尽头是一个个油锅、汤锅、烘炉,有的支着布棚,有的就在太阳下面,卖着丸子汤、粉汤、炸油糕、烤饼子、水煎包、刀削面擀面杖在案板上敲得啪啪响,油晃晃的面团在案板上劈里啪啦翻来翻去,刀削面一根根飞到开水锅里。
小莉突然眼一亮,在人群中看见了李向南。她想挤过去和他打招呼,又想到什么。决定躲在人群中,看看这个年轻的县委书记怎样逛集市。
李向南正背着手慢慢在人流中走着,左右一个摊子一个摊子看着。不时停一停,问一问价,打听两句村里的事。这是个卖菜刀的摊子,一块帆布铺在地上,摆着几十把菜刀,蹲着个黑瘦精干的中年农民。
李向南背着手站住了:“你这菜刀够古陵刀的水平吗?”
“你自己看嘛。”
“敢削铁吗?”
“怎么不敢?”中年农民拿起一把菜刀用刀刃削起另一把菜刀的刀背,一条条细长的铁屑亮晶晶地卷着就下来了。
“好刀。你是专管卖刀吧?”
“是。我替公社铁器厂卖刀。”
“祈庄的?”
“你怎么知道?”
“我耳朵长点。”李向南笑笑“卖一把能挣多少钱?”
“五毛。”
“那一天卖上二十把,就挣十块了?”
“不行,在咱们古陵卖不动。”
“是产菜刀的太多。你不会去外县、外省?”
“有时候也出去。不过出去跑花销也大,弄不好也不合算。”
“铁器厂承包了吗?”
“他们正计划着承包呢。”
李向南点点头又往前走,小莉在人流中跟着。想到自己在“监视”、“跟梢”县委书记,分外有趣。这是个眼睛眯缝得有点睁不开的卖凉粉老头,围着个蓝布系腰,坐在小板凳上,看人总要仰起头来吃力地睁着眼。
“您一天能卖多少凉粉啊?”李向南站住问道。
老头正在把旋成细条的凉粉水淋滑溜地抓到一个个碗里,又洒上点黄瓜丝,他打量着看了看李向南:“十斤粉面的。”他低下头,一边回答一边继续在矮方桌上摆布着他的营生。
“您这是多少钱一碗?”
“一毛八。”
“那您一天能挣二十块,发财了。”
“挣不下。”老头不高兴地说“下”字拖得特别长,还带拐弯的。
“我给您算了,您这一斤粉面起码出十斤凉粉,是吧?”
“出不了。”
“我做过,您还骗我?”李向南一笑。
“顶多也就是十斤。”
“您这一碗也就是半斤凉粉。”
“可不止。”
“我的眼没错,”李向南又风趣地笑笑“要不我旁边拿把秤来称称好不好?保不住半斤还差一半两呢!”
“看来您是懂行。”
“您这一斤粉面出十斤凉粉,卖二十碗,就是三块六。卖十斤粉面的凉粉,就是三十六块。”
“我这买的是高价粉面,正经高粱粉。”
“是一块一斤吧?”
“啊是。”
“十斤十块钱,是本钱。”
“还有这些黄瓜调料呢!”老头一指方桌上的蒜泥盐水罐、芥茉罐、醋罐、辣椒罐说道。
“这些黄瓜调料,加上做凉粉的白矾、煤火钱,往多了说,一天六块钱怎么也打住了吧?”
“打住了。”
“三十六块钱刨去十斤粉面的十块钱,再刨去这六块,不是一天挣二十块?”
“您可真会算账,您是当会计的?”
“会计倒不是,可会算点账。您并不是天天都能赶上大集;平常卖五斤粉面的、三斤粉面的时候也有;阴天下雨了,就没买的了,所以也不能天天这么挣。是吧?”
“是是是。”老头连忙点头。
“钱是挣到怀里的怕少,说到嘴上的怕多。”李向南笑嘻嘻地看着老头。
老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是。”停了一下,突然想起什么,看看左右小声问道:“您是不是县委李书记啊?”
“您怎么突然想起来了?”
老头一笑:“照人家说的,您像。”
“人家怎么说?”
“都说您看一眼买卖就有账。”
“有个会替你们算账的县委书记好不好?”
老头憨厚地乐了。
李向南在方桌旁的小凳上坐下,抽出烟递过去一支,自己也叼上一支。两个人点着了烟。“您能不能告我句实在话,您现在攒下多少钱了?”
“我”
“我不打听您姓名。我就是知道您姓名,也替您保密。我说话算话。”
“四千九百多块。”
“您想挣到多少钱?”
“我想挣够六千。”
“给儿子娶媳妇?”
“我没儿女,老伴俩。”
“盖房子?”
“房子已经盖下了。”
“置家具?”
“我不置东西。”
“存银行,得利息?”
“不存银行,存不惯。”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