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残唐重生李世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适一点也不傻。
他坐在深宫之上,却对外面的事情了如指掌。当他看到全国上下突然爆发出强烈的抗战情绪的时候,不由得有些惊呆了。在他看来,无论如何,平静的日子难道还会比战争难过一些么?他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宁愿不怕死的与吐蕃蛮子们拼命,也不愿意舍弃一个穷到掉渣的城池和一个蛮族女子,来换取平静的日子。与此同时,在他的心中,对汉王的忌惮已经上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不知所谓的李谊,难道忘了自己的本份么?他现在做的这些事情,就是要凌驾于皇权之上!
当民意越来越沸腾的时候,李适越发的感觉到了焦虑,对汉王的愤恨也更加空前的膨胀起来。要不是这小子惹事生非,我哪里会有这么多麻烦透顶的事情?现在倒好,根本下不来台了!看这架式,大唐天下的人都去支持他李谊,全没有把我这个皇帝和朝廷放在眼里了!
这还了得!
正当李适惊怒参半日夜不得安寝的时候,一匹流星快马从西川狂奔到了京城,将汉王的一封亲笔信递到了他的手上。
这不像是一封奏折,更像是一封家书:
“不孝儿臣谊,再拜父皇陛下:
李氏不幸,皇纲失统。先有安史乱国,后有四王二帝叛乱。大唐江山,日渐倾颓。然儿臣身负李家血脉,时刻不敢遗忘列祖列宗之遗训。儿臣所想,无非是要报效国家、效忠父皇。先有光复帝都,后有克师风翔。现如今蜀中归于一片宁定,皆赖陛下鸿福天恩所致。儿臣不孝,亲纳胡女,以致与吐蕃生隙。酿出兵祸。然事已至此,不可因儿臣一己之故,而让大唐领土缺失,让蜀地百姓受难,让天下人对大唐失望。一切罪责,皆在儿臣一身,儿臣无可推托。望陛下以大局为重。主倡大唐与吐蕃决一雌雄。如此,方可削减儿臣之罪,让李氏王朝重拾人心。日后惹要治罪,儿臣并无话说。只敢肯求陛下,如今以民意、民心、民生为重。力主抗胡。若如此,他日儿臣愿意背负荆棘,亲赴长安请罪。”
李适看完这封奏折,心中不由得一喜:哎哟,还算你识趣。居然主动请罪这下我可有台阶可下了。在仕人百姓们看来,我之前之所以同意割让维州、送出胡女,是为了帮我的不孝儿子减轻罪孽。不想让天下人诟病。现在倒好,既然你自己主动认罪了,我也可以大公无私的向天下宣布你的罪名。嗯,你们非要与吐蕃一战是吗?那就去战吧!反正我是不会上到前线,也不会再给你一兵一卒的。李谊、李晟、浑、李怀光,你们四个人,就能对抗如此强大的吐蕃吗?到头来,还不是要等着我用和谈再来收拾残局。到那时候。我这个皇帝仍然是天下之主你们这些哗众取宠的家伙,能成什么气候呢?
想到这里,李适的心情变得好了许多。
第二天上朝,底气十足地李适,突然一改平常的胆懦。十分勇壮的说道:“朕当初之所以答应割让维州并送回汉王妃,其缘由无外乎是出于一种父亲对儿子的溺爱。汉王李谊。为了一个胡女和吐蕃争风吃醋,也实在是太不像话了!朕这个当父亲的,实在不忍心让他被天下人唾骂,于是下旨让他自己去将这些事情抹平。现在看来,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了。吐蕃得理不饶人步步紧逼,大唐天下抗胡情绪日益高涨。民意难违啊,现如今,朕也只好让李谊戴罪立功,去抵抗吐蕃。诸位爱卿,以为朕的想法如何?”
满朝文武,自然没有谁会就这件十足敏感的事情发表什么重大地意见。既然皇帝都决定了,还有什么话可说?于是一起高呼吾皇英明。只是有许多人,心里隐隐感觉,这个当皇帝、当父亲的,居然将什么责任都推到自己的儿子和臣子身上,实在是
砰的一声响以后,盖着朱红大印的圣旨,再一次飞出了长安大明宫。当它到达西川地时候,李世民已经在成都打理好了一切备战后勤工作,准备亲自赶往维州。圣旨的到来与其中的内容,全在李世民的预料之中。对于李适的为人,李世民已经了如指掌。他肯定会在圣旨里好一顿假装慈眉善目,... -->>
李适一点也不傻。
他坐在深宫之上,却对外面的事情了如指掌。当他看到全国上下突然爆发出强烈的抗战情绪的时候,不由得有些惊呆了。在他看来,无论如何,平静的日子难道还会比战争难过一些么?他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宁愿不怕死的与吐蕃蛮子们拼命,也不愿意舍弃一个穷到掉渣的城池和一个蛮族女子,来换取平静的日子。与此同时,在他的心中,对汉王的忌惮已经上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不知所谓的李谊,难道忘了自己的本份么?他现在做的这些事情,就是要凌驾于皇权之上!
当民意越来越沸腾的时候,李适越发的感觉到了焦虑,对汉王的愤恨也更加空前的膨胀起来。要不是这小子惹事生非,我哪里会有这么多麻烦透顶的事情?现在倒好,根本下不来台了!看这架式,大唐天下的人都去支持他李谊,全没有把我这个皇帝和朝廷放在眼里了!
这还了得!
正当李适惊怒参半日夜不得安寝的时候,一匹流星快马从西川狂奔到了京城,将汉王的一封亲笔信递到了他的手上。
这不像是一封奏折,更像是一封家书:
“不孝儿臣谊,再拜父皇陛下:
李氏不幸,皇纲失统。先有安史乱国,后有四王二帝叛乱。大唐江山,日渐倾颓。然儿臣身负李家血脉,时刻不敢遗忘列祖列宗之遗训。儿臣所想,无非是要报效国家、效忠父皇。先有光复帝都,后有克师风翔。现如今蜀中归于一片宁定,皆赖陛下鸿福天恩所致。儿臣不孝,亲纳胡女,以致与吐蕃生隙。酿出兵祸。然事已至此,不可因儿臣一己之故,而让大唐领土缺失,让蜀地百姓受难,让天下人对大唐失望。一切罪责,皆在儿臣一身,儿臣无可推托。望陛下以大局为重。主倡大唐与吐蕃决一雌雄。如此,方可削减儿臣之罪,让李氏王朝重拾人心。日后惹要治罪,儿臣并无话说。只敢肯求陛下,如今以民意、民心、民生为重。力主抗胡。若如此,他日儿臣愿意背负荆棘,亲赴长安请罪。”
李适看完这封奏折,心中不由得一喜:哎哟,还算你识趣。居然主动请罪这下我可有台阶可下了。在仕人百姓们看来,我之前之所以同意割让维州、送出胡女,是为了帮我的不孝儿子减轻罪孽。不想让天下人诟病。现在倒好,既然你自己主动认罪了,我也可以大公无私的向天下宣布你的罪名。嗯,你们非要与吐蕃一战是吗?那就去战吧!反正我是不会上到前线,也不会再给你一兵一卒的。李谊、李晟、浑、李怀光,你们四个人,就能对抗如此强大的吐蕃吗?到头来,还不是要等着我用和谈再来收拾残局。到那时候。我这个皇帝仍然是天下之主你们这些哗众取宠的家伙,能成什么气候呢?
想到这里,李适的心情变得好了许多。
第二天上朝,底气十足地李适,突然一改平常的胆懦。十分勇壮的说道:“朕当初之所以答应割让维州并送回汉王妃,其缘由无外乎是出于一种父亲对儿子的溺爱。汉王李谊。为了一个胡女和吐蕃争风吃醋,也实在是太不像话了!朕这个当父亲的,实在不忍心让他被天下人唾骂,于是下旨让他自己去将这些事情抹平。现在看来,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了。吐蕃得理不饶人步步紧逼,大唐天下抗胡情绪日益高涨。民意难违啊,现如今,朕也只好让李谊戴罪立功,去抵抗吐蕃。诸位爱卿,以为朕的想法如何?”
满朝文武,自然没有谁会就这件十足敏感的事情发表什么重大地意见。既然皇帝都决定了,还有什么话可说?于是一起高呼吾皇英明。只是有许多人,心里隐隐感觉,这个当皇帝、当父亲的,居然将什么责任都推到自己的儿子和臣子身上,实在是
砰的一声响以后,盖着朱红大印的圣旨,再一次飞出了长安大明宫。当它到达西川地时候,李世民已经在成都打理好了一切备战后勤工作,准备亲自赶往维州。圣旨的到来与其中的内容,全在李世民的预料之中。对于李适的为人,李世民已经了如指掌。他肯定会在圣旨里好一顿假装慈眉善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