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不懂说将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里所说的的“冲动”,是所谓“创作冲动”,如果你是准备看“性冲动”的,那你就上当了,不过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我已经说过,我写的几个故事:,,等,都不是“创作”,而是故事,它们依次是:我自己的故事,我朋友的故事,我朋友的朋友的故事(看来我的手是越伸越远了:))。
我对故事的定义,或者说我同意黄颜对故事的定义:故事就是“故旧”的事,就是过去的事。所以我写的故事,都是生活里发生过的事,而不是“虚构”或曰“创作”。
如果说我参与码出的故事还有那么一点“创作”或者说“虚构”——就是最后把jason写成了植物人——的话,那么我自己写的几个故事,包括都不再有“创作”的成分。
我在写的时候就有人问过:“难道你这十年来每天都记日记吗?如果没记,那你怎么记得那些琐碎的细节和复杂的对话呢?”
这就有点吹毛求“庇”了。有些原话我是一字不漏的记得的,永远都不会忘记,但我不可能记得说过的每一句话,我记得的是那些对话的基本要点。我写出来的,当然是根据我的记忆写的,很可能把“你想我了没有”写成了“你想我了吗”,但大意是一样的。这不叫创作,只是回忆加再现。
有人曾问过我:你为什么总要声明自己写的东西不是“文学”,不是“创作”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它们事实上不是文学,也不是创作。
如果的故事是我创作出来的,我会很高兴地告诉大家那是我的创作,因为很多人都很喜欢那个故事,如果我能塑造出老三这样一个为大家所喜爱的人物,那是我的骄傲,我为什么要不承认呢?
但那的确不是我的创作,我只不过是把一个发生了的故事写下来而已。用黄颜的话说:“如果你喜欢这个故事,那是人物原型们的骄傲;如果你不喜欢这个故事,那是人物原型们的失落。”
我没有创作的冲动,首先是因为我很懒,要我构思一个小说,安排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像,我觉得实在是太麻烦了。不说别的,你得时时想着这个人物这样说话符合不符合她的性格,结局这样安排有没有道理,太麻烦,不如写真实的东西,如果人物语言不符合他的性格,那也不怪我,是他自己那样说的。如果几个人物说的话都差不多,那也不怪我,谁叫他们几个都那么说的呢?
没有创作冲动的最大原因是:花费这么多心思,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如果说是为了出名或者赚稿费,我可以说我早就没有这个野心也没有这个兴趣了。从前出一本书,还可以看作是一件大事,至少是被出版社认可了,自己的名字印成铅字了。现在出一本书,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有无数的后门和关系,名字印成铅字只有自己还在当一回事;如果是学术性的东西,评职称的时候还用得上。除此之外,基本没什么实际价值。
市面上每天都有很多新书出来,我们买过几本?又读过几本?我自己是很少买书的,彻底信奉“书非借,不能读”的教条。现在有了网络,连借书都很少了,只借教材,因为不想花几十块钱去买一本书。借不到就复印,反正是能不买就不买。要我买一本书,就像割我的肉一样痛。
当然,有很多人搞文学创作并非仅仅为了看自己的名字被印成铅字,有的是真有话要说,有message要传达,有一种很强的责任感,要唤醒大众,教育群氓。于是他们写小说,让故事和人物来传达自己的message。
我个人认为这种创作冲动,或者说责任感、义务感,或者说这种要传达某个message的意图,可以用来区别一个人是“作者”还是“码字的”。“作者”总要“作”点什么吧?而码字的无非是把字码成堆。
所以黄颜总是把自己称为“码字的”,因为他写并不是出于创作冲动,而是出于“创作被动”,因为别人要他写。如果说他的还有点“编造”的痕迹——如果“编造”就是指把几个人的故事合在一个人物身上的话——那么我写的故事就真正是码字了。
我没有创作冲动,我想不出我为什么要费心费时间编一个故事并把它写下来,我不想教育谁、启迪谁,也没有message要传达。我写一个故事,是因为有那么一个故事,最开始是闲得无聊,码字打发时光,也把自己的一段生活记录下来。后来是因为朋友要我写,而网友也想看。
所以说,看我写的故事,千万不要费心去找什么中心思想,去探究我在歌颂什么,反对什么,想说明什么问题,要传达什么信息,谁是正面人物,谁是反面人物,我们应该向人物学习什么,我们应该从中获得什么教训。
因为我并没想歌颂什么,反对什么,说明什么,传达什么。我也没想塑造一个榜样,供大家学习,或者刻画一个反面人物,供大家批判。我也没想过写出一个矛盾的人物,来反映人性的复杂,或者绘出一个时代的画卷,来再现某段社会历史。
但有人不相信,有人说:艾米写,绝对不仅仅是写一个故事,总是有个什么更深刻的目的的。
这真是太恭维我了,我写,就是因为黄颜要我写,而且每到下午四点,就会有人等着看。于是我就写,而且尽量写长点。
我写故事没有什么重大的目的,我不是一个深刻的人,也不想做一个深刻的人,更不想写深刻的东西。我满足于做一个浅薄的人,庸俗的人,吃饱了,喝足了,看点八卦东西,开几个黄色玩笑,洗洗睡觉。
世界上有很多深刻的人,绝对不缺我一个。世界上有很多深刻的东西,一个人一生绝对看不完。我满足于我的浅薄无知,油嘴滑舌,只想嘻嘻哈哈过一生,而不想去问:“人为什么活着”。对这个问题,我绝对是受黄颜的影响:人为什么活着?生下来了,就活下去。that’sit。
生命是一种体验,可惜我只能体验我的人生,也就是说我一生只能有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自己的生命。所以我读小说,从里面体验别人的人生。我看别人写的东西的时候,只把它们当作某个人的一段生活经历,如果碰巧跟我的经历一样,我就想:“哈,看见没有,还有人跟我一样傻”;如果跟我的经历不一样,我就想:“哇,世界上还有人是这样活的?你吓我哟。”。
但我懒得对人物作道德上的评判:“嗯,这个人物未婚先孕,是不对的”;“嗯,那个人物撒谎,是不道德的”。我以为我是“水”?我自己不是什么道德典范,我也不关心故事人物的道德典范还是不典范。不过是一个故事,犯得上那么较真吗?
我看故事,一目十行,哪里有时间和心思来想那么多?如果想那么多,这一生就看不了几本书了。所以我看书是真正的“不求甚解”,看过了,知道故事情节了,别人问起来“看过某某书没有?”,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说“看过了”,就行了。
一旦有那么一本书,我不得不仔细看,看了还要写出我的见解,我就对它骂声不绝,生怕把自己的脑筋想痛了,生怕把自己的思想搞深刻了。
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左右你的阅读习惯,叫你也跟我一样做个浅薄庸俗粗枝大叶的读者... -->>
这里所说的的“冲动”,是所谓“创作冲动”,如果你是准备看“性冲动”的,那你就上当了,不过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我已经说过,我写的几个故事:,,等,都不是“创作”,而是故事,它们依次是:我自己的故事,我朋友的故事,我朋友的朋友的故事(看来我的手是越伸越远了:))。
我对故事的定义,或者说我同意黄颜对故事的定义:故事就是“故旧”的事,就是过去的事。所以我写的故事,都是生活里发生过的事,而不是“虚构”或曰“创作”。
如果说我参与码出的故事还有那么一点“创作”或者说“虚构”——就是最后把jason写成了植物人——的话,那么我自己写的几个故事,包括都不再有“创作”的成分。
我在写的时候就有人问过:“难道你这十年来每天都记日记吗?如果没记,那你怎么记得那些琐碎的细节和复杂的对话呢?”
这就有点吹毛求“庇”了。有些原话我是一字不漏的记得的,永远都不会忘记,但我不可能记得说过的每一句话,我记得的是那些对话的基本要点。我写出来的,当然是根据我的记忆写的,很可能把“你想我了没有”写成了“你想我了吗”,但大意是一样的。这不叫创作,只是回忆加再现。
有人曾问过我:你为什么总要声明自己写的东西不是“文学”,不是“创作”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它们事实上不是文学,也不是创作。
如果的故事是我创作出来的,我会很高兴地告诉大家那是我的创作,因为很多人都很喜欢那个故事,如果我能塑造出老三这样一个为大家所喜爱的人物,那是我的骄傲,我为什么要不承认呢?
但那的确不是我的创作,我只不过是把一个发生了的故事写下来而已。用黄颜的话说:“如果你喜欢这个故事,那是人物原型们的骄傲;如果你不喜欢这个故事,那是人物原型们的失落。”
我没有创作的冲动,首先是因为我很懒,要我构思一个小说,安排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像,我觉得实在是太麻烦了。不说别的,你得时时想着这个人物这样说话符合不符合她的性格,结局这样安排有没有道理,太麻烦,不如写真实的东西,如果人物语言不符合他的性格,那也不怪我,是他自己那样说的。如果几个人物说的话都差不多,那也不怪我,谁叫他们几个都那么说的呢?
没有创作冲动的最大原因是:花费这么多心思,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如果说是为了出名或者赚稿费,我可以说我早就没有这个野心也没有这个兴趣了。从前出一本书,还可以看作是一件大事,至少是被出版社认可了,自己的名字印成铅字了。现在出一本书,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有无数的后门和关系,名字印成铅字只有自己还在当一回事;如果是学术性的东西,评职称的时候还用得上。除此之外,基本没什么实际价值。
市面上每天都有很多新书出来,我们买过几本?又读过几本?我自己是很少买书的,彻底信奉“书非借,不能读”的教条。现在有了网络,连借书都很少了,只借教材,因为不想花几十块钱去买一本书。借不到就复印,反正是能不买就不买。要我买一本书,就像割我的肉一样痛。
当然,有很多人搞文学创作并非仅仅为了看自己的名字被印成铅字,有的是真有话要说,有message要传达,有一种很强的责任感,要唤醒大众,教育群氓。于是他们写小说,让故事和人物来传达自己的message。
我个人认为这种创作冲动,或者说责任感、义务感,或者说这种要传达某个message的意图,可以用来区别一个人是“作者”还是“码字的”。“作者”总要“作”点什么吧?而码字的无非是把字码成堆。
所以黄颜总是把自己称为“码字的”,因为他写并不是出于创作冲动,而是出于“创作被动”,因为别人要他写。如果说他的还有点“编造”的痕迹——如果“编造”就是指把几个人的故事合在一个人物身上的话——那么我写的故事就真正是码字了。
我没有创作冲动,我想不出我为什么要费心费时间编一个故事并把它写下来,我不想教育谁、启迪谁,也没有message要传达。我写一个故事,是因为有那么一个故事,最开始是闲得无聊,码字打发时光,也把自己的一段生活记录下来。后来是因为朋友要我写,而网友也想看。
所以说,看我写的故事,千万不要费心去找什么中心思想,去探究我在歌颂什么,反对什么,想说明什么问题,要传达什么信息,谁是正面人物,谁是反面人物,我们应该向人物学习什么,我们应该从中获得什么教训。
因为我并没想歌颂什么,反对什么,说明什么,传达什么。我也没想塑造一个榜样,供大家学习,或者刻画一个反面人物,供大家批判。我也没想过写出一个矛盾的人物,来反映人性的复杂,或者绘出一个时代的画卷,来再现某段社会历史。
但有人不相信,有人说:艾米写,绝对不仅仅是写一个故事,总是有个什么更深刻的目的的。
这真是太恭维我了,我写,就是因为黄颜要我写,而且每到下午四点,就会有人等着看。于是我就写,而且尽量写长点。
我写故事没有什么重大的目的,我不是一个深刻的人,也不想做一个深刻的人,更不想写深刻的东西。我满足于做一个浅薄的人,庸俗的人,吃饱了,喝足了,看点八卦东西,开几个黄色玩笑,洗洗睡觉。
世界上有很多深刻的人,绝对不缺我一个。世界上有很多深刻的东西,一个人一生绝对看不完。我满足于我的浅薄无知,油嘴滑舌,只想嘻嘻哈哈过一生,而不想去问:“人为什么活着”。对这个问题,我绝对是受黄颜的影响:人为什么活着?生下来了,就活下去。that’sit。
生命是一种体验,可惜我只能体验我的人生,也就是说我一生只能有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自己的生命。所以我读小说,从里面体验别人的人生。我看别人写的东西的时候,只把它们当作某个人的一段生活经历,如果碰巧跟我的经历一样,我就想:“哈,看见没有,还有人跟我一样傻”;如果跟我的经历不一样,我就想:“哇,世界上还有人是这样活的?你吓我哟。”。
但我懒得对人物作道德上的评判:“嗯,这个人物未婚先孕,是不对的”;“嗯,那个人物撒谎,是不道德的”。我以为我是“水”?我自己不是什么道德典范,我也不关心故事人物的道德典范还是不典范。不过是一个故事,犯得上那么较真吗?
我看故事,一目十行,哪里有时间和心思来想那么多?如果想那么多,这一生就看不了几本书了。所以我看书是真正的“不求甚解”,看过了,知道故事情节了,别人问起来“看过某某书没有?”,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说“看过了”,就行了。
一旦有那么一本书,我不得不仔细看,看了还要写出我的见解,我就对它骂声不绝,生怕把自己的脑筋想痛了,生怕把自己的思想搞深刻了。
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左右你的阅读习惯,叫你也跟我一样做个浅薄庸俗粗枝大叶的读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