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独舞的灵魂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今天是周末,起得很晚。
起床后,一一开启了原已紧闭着的窗扉,暖暖的秋日顿时倾泻到房间里,再打开vcd,音箱里流淌出柔和曼妙的秋日私语
梳洗完毕,搬了张藤椅放在阳台上,右手拿着一盒奶茶,左手捧着一本书,在暖暖的秋日里,坐在藤椅上,边吸着奶茶边看着书,那一刻身心有说不出的释然、惬意和快乐,感觉到幸福和快乐原来会是如此地简单!
联想到自己此刻的心情,想起了一首蝶蚁知时的诗:
天晴粉蜨翻衣晒
又看庭前蚁阵排
队伍整齐趋或退
时开时合思何佳
诗的大意是指天晴则蝶晒其翼,将雨则蚁出如摆阵,或进或退,时开时合,在蚁子亦甚得意矣,人与物同,各得其意,便是快活。这与老子讲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先秦诸子各有一套人生哲学和治国方略:老子讲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墨子讲究兼爱、非攻,信奉鬼神;韩非子讲究赏功、罚罪,利用法度;孔子讲究仁义、礼让,注重亲伦血缘的儒家学派
而我除了喜欢孔子讲究仁义、礼让,注重亲伦血缘的儒家学派思想以外,在生活中更喜欢老子讲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无意苦争春”的处世哲学。
在中国文化史中,真正能够与孔子相提并论的思想巨人,则要数老子了。先秦所谓“子”者,是对有知识、有学问者的尊称,类似于现在“老师”、“先生”之类的意思。故孔丘被称为“孔子”孟轲被称为“孟子”然而李耳并不姓老,何以不称作“李子”而被称为“老子”呢?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从时间上讲,老子恐怕比孔子更“老”也许才被称为“老子”的吧,因为史记里曾记有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龙。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大约年轻气盛而又博学多识的孔子,很想就周礼的问题向当时掌管档案图书从而知礼守礼的老子请教乃至切磋一番,但是老子却并不把那些死人说过的话放在心上,而是以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人生哲理将孔子数落了一番。有趣的是,孔子却并无任何怨言,反而不失风度地给老子以极高的评价,将其比作一尊“乘风云而上天”的龙。
的确,老子是一条龙,一条潜伏在浓云密雾、古潭幽涧之中的文化之龙。这条神龙偶尔露出一鳞半爪,便叫世间的人们叹为观止、为之动容,并根据所看到的这一鳞半爪而给其定性、为其命名,甚至将其神化。
大约自秦、汉以降,老子的声名便日渐隆盛,其神化的倾向也不断见诸文字。王阜作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这种“道成身化,蝉蜕渡世”的形象颇似基督教中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化身。事实上,自道教创立以来,便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尊老子为教主,也就是我们在道观中所常看... -->>
今天是周末,起得很晚。
起床后,一一开启了原已紧闭着的窗扉,暖暖的秋日顿时倾泻到房间里,再打开vcd,音箱里流淌出柔和曼妙的秋日私语
梳洗完毕,搬了张藤椅放在阳台上,右手拿着一盒奶茶,左手捧着一本书,在暖暖的秋日里,坐在藤椅上,边吸着奶茶边看着书,那一刻身心有说不出的释然、惬意和快乐,感觉到幸福和快乐原来会是如此地简单!
联想到自己此刻的心情,想起了一首蝶蚁知时的诗:
天晴粉蜨翻衣晒
又看庭前蚁阵排
队伍整齐趋或退
时开时合思何佳
诗的大意是指天晴则蝶晒其翼,将雨则蚁出如摆阵,或进或退,时开时合,在蚁子亦甚得意矣,人与物同,各得其意,便是快活。这与老子讲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先秦诸子各有一套人生哲学和治国方略:老子讲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墨子讲究兼爱、非攻,信奉鬼神;韩非子讲究赏功、罚罪,利用法度;孔子讲究仁义、礼让,注重亲伦血缘的儒家学派
而我除了喜欢孔子讲究仁义、礼让,注重亲伦血缘的儒家学派思想以外,在生活中更喜欢老子讲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无意苦争春”的处世哲学。
在中国文化史中,真正能够与孔子相提并论的思想巨人,则要数老子了。先秦所谓“子”者,是对有知识、有学问者的尊称,类似于现在“老师”、“先生”之类的意思。故孔丘被称为“孔子”孟轲被称为“孟子”然而李耳并不姓老,何以不称作“李子”而被称为“老子”呢?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从时间上讲,老子恐怕比孔子更“老”也许才被称为“老子”的吧,因为史记里曾记有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龙。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大约年轻气盛而又博学多识的孔子,很想就周礼的问题向当时掌管档案图书从而知礼守礼的老子请教乃至切磋一番,但是老子却并不把那些死人说过的话放在心上,而是以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人生哲理将孔子数落了一番。有趣的是,孔子却并无任何怨言,反而不失风度地给老子以极高的评价,将其比作一尊“乘风云而上天”的龙。
的确,老子是一条龙,一条潜伏在浓云密雾、古潭幽涧之中的文化之龙。这条神龙偶尔露出一鳞半爪,便叫世间的人们叹为观止、为之动容,并根据所看到的这一鳞半爪而给其定性、为其命名,甚至将其神化。
大约自秦、汉以降,老子的声名便日渐隆盛,其神化的倾向也不断见诸文字。王阜作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这种“道成身化,蝉蜕渡世”的形象颇似基督教中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化身。事实上,自道教创立以来,便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尊老子为教主,也就是我们在道观中所常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