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都不得好死;禹和稷都亲自种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请问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只是沉默没有做出回答;等到南宫适出去之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一位君子呀!这是一个真正尊重道德的人呀!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爱他,就会时常为他操劳;忠于他,就会时常给他劝告。
孟公绰做了晋国越氏、魏氏的家臣,凭他的才力,是游刃有余的;但是,他不能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因为那样做是不合适的。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bìchén)拟定文稿,再经世叔推敲斟酌,又由外交官子羽修改调整,最后由子产做润色完稿工作的。(这里解释一下。公文犹如圣旨,儿戏不得,必须经过草创、讨论、修饰、润色这四道程序。可见,量才适用,强调分工,强调配合是多么的重要!)
有人向孔子打听郑国的卿大夫子产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回答:子产是一位对百姓有恩惠的人;又有人向孔子打听楚国令尹子西的情况,孔子只是回答:他呀!他呀!又有人向孔子打听齐国管仲的事,孔子回答:管仲是个有才干的人,他把伯氏骈邑的三百户采地夺走了,使得伯氏只能吃粗茶淡饭,但伯氏直到老死也没有什么怨言。孔子说: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却是很容易做到的。
子路向孔子请教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回答他:一个人,如果具有臧武仲那样的智慧,孟公绰那样的克制,卞庄子那样的勇敢,冉有那样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的话,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美的人了。孔子接着回答:如今,完美的人何必一定要那样呢?面对财利的时候,能想到义的要求;国家有危难,关键的时刻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虽然长久地处在穷困的境遇中,但从不忘记平日的诺言,这样的话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
孔子向公明贾打听公叔文子时问道:听说公叔文子老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是真的吗?公明贾听后笑着回答:这是向您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是他没有说明白;公叔文子老先生他到了该说的时候才说,所以别人并不厌恶他说话;快乐的时候他才会笑,所以别人并不厌恶他笑;只有合于礼的财利他才会取,所以别人并不厌恶他取财;孔子听后不禁感叹:原来是这样啊!孔子说:臧武仲凭借着自己的封地防邑,要求鲁国的国君把他的后代立为大夫;虽然说他不是在要挟,但我还是不相信。
(臧武仲因为受到他人的陷害,逃到临近的邾国。不久,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防邑,请求鲁襄公立臧氏的后代为卿大夫,继承他的封邑,他自己离开这里。臧武仲的言辞看似谦逊,但话语中暗含着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就会据防造反的意思。最后,鲁襄公答应了他的要求,把防邑封给了他的哥哥。后来,臧武仲逃到了齐国。孔子在评论臧武仲的作为时,既肯定了他的头脑聪明,又从道义的角度,揭露了他要挟君主的行为是非礼的。在孔子的表述中,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孔子在叙事时的特点,那就是暗含褒贬、委婉表达的“春秋笔法”。)
后都不得好死;禹和稷都亲自种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请问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只是沉默没有做出回答;等到南宫适出去之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一位君子呀!这是一个真正尊重道德的人呀!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爱他,就会时常为他操劳;忠于他,就会时常给他劝告。
孟公绰做了晋国越氏、魏氏的家臣,凭他的才力,是游刃有余的;但是,他不能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因为那样做是不合适的。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bìchén)拟定文稿,再经世叔推敲斟酌,又由外交官子羽修改调整,最后由子产做润色完稿工作的。(这里解释一下。公文犹如圣旨,儿戏不得,必须经过草创、讨论、修饰、润色这四道程序。可见,量才适用,强调分工,强调配合是多么的重要!)
有人向孔子打听郑国的卿大夫子产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回答:子产是一位对百姓有恩惠的人;又有人向孔子打听楚国令尹子西的情况,孔子只是回答:他呀!他呀!又有人向孔子打听齐国管仲的事,孔子回答:管仲是个有才干的人,他把伯氏骈邑的三百户采地夺走了,使得伯氏只能吃粗茶淡饭,但伯氏直到老死也没有什么怨言。孔子说: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却是很容易做到的。
子路向孔子请教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回答他:一个人,如果具有臧武仲那样的智慧,孟公绰那样的克制,卞庄子那样的勇敢,冉有那样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的话,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美的人了。孔子接着回答:如今,完美的人何必一定要那样呢?面对财利的时候,能想到义的要求;国家有危难,关键的时刻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虽然长久地处在穷困的境遇中,但从不忘记平日的诺言,这样的话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
孔子向公明贾打听公叔文子时问道:听说公叔文子老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是真的吗?公明贾听后笑着回答:这是向您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是他没有说明白;公叔文子老先生他到了该说的时候才说,所以别人并不厌恶他说话;快乐的时候他才会笑,所以别人并不厌恶他笑;只有合于礼的财利他才会取,所以别人并不厌恶他取财;孔子听后不禁感叹:原来是这样啊!孔子说:臧武仲凭借着自己的封地防邑,要求鲁国的国君把他的后代立为大夫;虽然说他不是在要挟,但我还是不相信。
(臧武仲因为受到他人的陷害,逃到临近的邾国。不久,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防邑,请求鲁襄公立臧氏的后代为卿大夫,继承他的封邑,他自己离开这里。臧武仲的言辞看似谦逊,但话语中暗含着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就会据防造反的意思。最后,鲁襄公答应了他的要求,把防邑封给了他的哥哥。后来,臧武仲逃到了齐国。孔子在评论臧武仲的作为时,既肯定了他的头脑聪明,又从道义的角度,揭露了他要挟君主的行为是非礼的。在孔子的表述中,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孔子在叙事时的特点,那就是暗含褒贬、委婉表达的“春秋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