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奸臣之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农民起义,或者用目前朝廷的官方说法叫做“流民为乱”,最终的扑灭方式被确定为分头并进,反正国家行政资源还是很丰富的。为防止星星之火去燎原,皇帝一方也是很努力地采取了积极措施。朝廷一共派出了四路安抚使,池之与蒋卓都赫然在列,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这场流民之乱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严重,否则不会用一半的新手出去。
这事儿主要是太打脸,还打出了太子的旗号,才引得京师震动。而且京师的震动也不是为了这三三两两的小股流民,为的是借着这一次流民之乱的东风各方势力的角逐。大家都想借此捞点儿好处。
郑琰猜得没错,这边儿抚慰使一出京,那边儿朝上就有人忠心耿耿地提议:“今日之乱,皆由储位未定,逆贼乃窃据正义,请陛下早定储位,以安民心,使有心人无隙可乘。”提议的是袁曼道,他这个提议可以说是没有私心的。此言一出,很多人响应。
皇帝略有老花眼,隔得越远看得越清楚,很清楚地看到底下许多人在交换着眼色。只凭一句“使有心人无隙可乘”,皇帝就说袁曼道此举是出自公心,至于别人是怎么想的,就不好说了。皇帝也想到了,此事一出,必有人借此生事。太子的旗号一打出来,朝上必然要讨论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皇帝很是苦恼了一阵儿,要让大家讨论吧,少不得是一场乱战,然而新太子又必须是各方差不多能够接受的一个人选,至少得有一个正当的名份。不让讨论吧,像这种立太子,是要走程序的,必须得大臣,至少是宰相同意,不然他们就不给你写诏书,不签字,不执行。当然皇帝可以强硬表态,那后果就不好说了。
皇帝也苦逼了一回,拿不定主意就召来很相信的忠臣兼智囊郑靖业询问――朝廷的工资可不是白给的,你得干活。郑靖业责无旁贷:“圣人心中可有人选?”
皇帝皱眉,狐疑地看向郑靖业:“尚无。”他是对废太子作出了妥善的安排,新太子人选还在犹豫之中。
郑靖业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便再不言。
皇帝眉头皱得死紧,过了好一会儿,心有灵犀技能才生效,展开眉头:“卿言甚是。”
君臣二人都想到了远在司州的齐王,如果立储的话,他已经是有望被立为太子的诸王里的实际上的长子了,是绕不过他的。而齐王,跟太子对着干的时候他闹得最欢,皇帝当时是为了保全他才把他踹走。现在断不肯再立他为储君的,立了他,废太子以后如何自处?皇帝废了太子,并不代表他就会狠心地想这个儿子去死。
于诸王生母中择一人立为皇后,这是一个好主意,但是……立谁呢?皇帝看向郑靖业,郑靖业坦然道:“如今朝中纷扰,诸王不相膺服。圣人若还没拿定主意,不妨多看看。袁曼道是一片公忠体国之心不假,然东宫,国之储贰,不可轻率行事。”知道这回事儿,着手办就行了,用不着马上给结果,皇帝又不是自动贩售机,就是自动贩售机,投了一块钱也只会吐出一瓶矿泉水而不是一瓶可乐。
“容朕三思。”
郑靖业郑重地告退,皇帝要思考,就会拖延时间。如果先立后就需要争吵,等立完了后,再立储,放心,还是会争吵的。即使不立后,还是要吵。在这种时刻,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素质来了,也最容易把不喜欢的人干掉了。
郑靖业骑着马,肚子里哼着家乡小调下班回家,一路上都是开开心心的。到了家门口却冷下脸来,对着正在下车的郑琰吹胡子瞪眼睛:“你又到哪里去了?”
郑琰正拎着裙摆,闻言一转头:“呀,阿爹回来了,正好,不用等您就可以开饭了。”
“……”不要转移话题!
――――――――――――――――――――――――――――――――――
郑琰是看池家外婆去了,她的消息灵通,隔两天就去池外婆那里通报一下池之的现状。想念一个人的时候,能从别人的嘴里他的名字也是一种安慰,郑琰认识的人里,会一直念叨池之的就是池外婆。郑琰也就带着“从阿爹那里打听到的消息”常去看池外婆。
亲戚总要相处,尤其池外婆跟池之还有血缘,郑琰也料到池之出京肯定会放心不下外婆,送别的时候就揽下了差使:“得空我就去看外祖母,你在外面不要担心。”池之感动得几乎要流泪:“你也不要累到了,得空看看,别出岔子就行,最迟到夏天我就回来了,回来我再收拾。”
池外婆对于郑琰这个外孙媳妇也是略有担心的,她老人家是真?闲着没事儿干的那一款,闲来无事就脑补。即便很多人(都是池之安排的托儿)在她那里夸了郑琰无数好话,架不住这一位吃饱没事儿干的瞎琢磨,旁边还有一位真?悲春伤秋的池舅妈。池外婆也不由担心了起来:“看着年纪还小呢,不知道能不能定下心来?办事牢靠不牢靠?”
池外婆说话比较直接,或者说,郑琰解读的能力很强大,听池外婆说:“池家就剩他一根儿独苗了,阿琰在家是娇闺女,嫁人了就是池家媳妇了,大郎就交给你了,要学着照顾人啊。”池舅妈也一旁帮腔,她本就是个性子清冷的人,说话口气也凉凉的:“七娘尚幼,万事当尽心学习。”
正常说这话也没啥毛病,架不住天天听,也架不住池之坦白,有什么黑历史都交待完了,连他舅妈的小算盘都交待了个一干二净,郑琰也就知道这位舅妈想把侄女儿嫁给池之。天天听这个,郑琰又不是感觉不出善恶的假大姐,明摆着池外婆已经认命了,就是这位舅妈对自己很冷淡。郑琰哪里是肯吃亏的主儿呢?笑眯眯地就回答:“您放心,我一准把他养得白白胖胖的。听池郎说,先夫人在世的时候,待两家如一家,事必躬亲,侍奉周到。我虽不才,愿效先贤呢。”立意要请这位舅妈继续不食人间烟火下去。
心里吐槽:这世上还有比你们婆媳更不靠谱的女人吗?我婆婆活着的时候是她照顾你们,她死了,轮到池之这个冤大头,你们都做过神马呀?!尤其是那位舅妈,你老公都死n年了,你还会照顾老公呢!
我亲外婆早死了,年年烧纸,我喊姜氏叫舅妈,她绝对是看我脸色过日子。郑琰发誓,不让池舅妈从此老实,她就不再管这家子的事儿,发挥长项去把废太子再弄成太子!
郑琰没事儿便邀一堆托儿到池外婆那里玩,陪老人家说话。池外婆胆子小了点儿,思想旧了点儿,世家的作派还有存有遗风的,倒不让人讨厌,来的诸夫人也乐得陪她说话,同时也是讨好皇帝面前的红人池之,更重要的是卖郑琰一个人情。郑琰自己也免费往池外婆那里放送前线最新消息,还准备与池之通个信――正好京中有信使过去。
池舅妈说妻贤夫少祸,不要占用国家资源,也不要打扰池之“勿要生事”。池舅妈的本心里也是半为池之... -->>
农民起义,或者用目前朝廷的官方说法叫做“流民为乱”,最终的扑灭方式被确定为分头并进,反正国家行政资源还是很丰富的。为防止星星之火去燎原,皇帝一方也是很努力地采取了积极措施。朝廷一共派出了四路安抚使,池之与蒋卓都赫然在列,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这场流民之乱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严重,否则不会用一半的新手出去。
这事儿主要是太打脸,还打出了太子的旗号,才引得京师震动。而且京师的震动也不是为了这三三两两的小股流民,为的是借着这一次流民之乱的东风各方势力的角逐。大家都想借此捞点儿好处。
郑琰猜得没错,这边儿抚慰使一出京,那边儿朝上就有人忠心耿耿地提议:“今日之乱,皆由储位未定,逆贼乃窃据正义,请陛下早定储位,以安民心,使有心人无隙可乘。”提议的是袁曼道,他这个提议可以说是没有私心的。此言一出,很多人响应。
皇帝略有老花眼,隔得越远看得越清楚,很清楚地看到底下许多人在交换着眼色。只凭一句“使有心人无隙可乘”,皇帝就说袁曼道此举是出自公心,至于别人是怎么想的,就不好说了。皇帝也想到了,此事一出,必有人借此生事。太子的旗号一打出来,朝上必然要讨论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皇帝很是苦恼了一阵儿,要让大家讨论吧,少不得是一场乱战,然而新太子又必须是各方差不多能够接受的一个人选,至少得有一个正当的名份。不让讨论吧,像这种立太子,是要走程序的,必须得大臣,至少是宰相同意,不然他们就不给你写诏书,不签字,不执行。当然皇帝可以强硬表态,那后果就不好说了。
皇帝也苦逼了一回,拿不定主意就召来很相信的忠臣兼智囊郑靖业询问――朝廷的工资可不是白给的,你得干活。郑靖业责无旁贷:“圣人心中可有人选?”
皇帝皱眉,狐疑地看向郑靖业:“尚无。”他是对废太子作出了妥善的安排,新太子人选还在犹豫之中。
郑靖业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便再不言。
皇帝眉头皱得死紧,过了好一会儿,心有灵犀技能才生效,展开眉头:“卿言甚是。”
君臣二人都想到了远在司州的齐王,如果立储的话,他已经是有望被立为太子的诸王里的实际上的长子了,是绕不过他的。而齐王,跟太子对着干的时候他闹得最欢,皇帝当时是为了保全他才把他踹走。现在断不肯再立他为储君的,立了他,废太子以后如何自处?皇帝废了太子,并不代表他就会狠心地想这个儿子去死。
于诸王生母中择一人立为皇后,这是一个好主意,但是……立谁呢?皇帝看向郑靖业,郑靖业坦然道:“如今朝中纷扰,诸王不相膺服。圣人若还没拿定主意,不妨多看看。袁曼道是一片公忠体国之心不假,然东宫,国之储贰,不可轻率行事。”知道这回事儿,着手办就行了,用不着马上给结果,皇帝又不是自动贩售机,就是自动贩售机,投了一块钱也只会吐出一瓶矿泉水而不是一瓶可乐。
“容朕三思。”
郑靖业郑重地告退,皇帝要思考,就会拖延时间。如果先立后就需要争吵,等立完了后,再立储,放心,还是会争吵的。即使不立后,还是要吵。在这种时刻,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素质来了,也最容易把不喜欢的人干掉了。
郑靖业骑着马,肚子里哼着家乡小调下班回家,一路上都是开开心心的。到了家门口却冷下脸来,对着正在下车的郑琰吹胡子瞪眼睛:“你又到哪里去了?”
郑琰正拎着裙摆,闻言一转头:“呀,阿爹回来了,正好,不用等您就可以开饭了。”
“……”不要转移话题!
――――――――――――――――――――――――――――――――――
郑琰是看池家外婆去了,她的消息灵通,隔两天就去池外婆那里通报一下池之的现状。想念一个人的时候,能从别人的嘴里他的名字也是一种安慰,郑琰认识的人里,会一直念叨池之的就是池外婆。郑琰也就带着“从阿爹那里打听到的消息”常去看池外婆。
亲戚总要相处,尤其池外婆跟池之还有血缘,郑琰也料到池之出京肯定会放心不下外婆,送别的时候就揽下了差使:“得空我就去看外祖母,你在外面不要担心。”池之感动得几乎要流泪:“你也不要累到了,得空看看,别出岔子就行,最迟到夏天我就回来了,回来我再收拾。”
池外婆对于郑琰这个外孙媳妇也是略有担心的,她老人家是真?闲着没事儿干的那一款,闲来无事就脑补。即便很多人(都是池之安排的托儿)在她那里夸了郑琰无数好话,架不住这一位吃饱没事儿干的瞎琢磨,旁边还有一位真?悲春伤秋的池舅妈。池外婆也不由担心了起来:“看着年纪还小呢,不知道能不能定下心来?办事牢靠不牢靠?”
池外婆说话比较直接,或者说,郑琰解读的能力很强大,听池外婆说:“池家就剩他一根儿独苗了,阿琰在家是娇闺女,嫁人了就是池家媳妇了,大郎就交给你了,要学着照顾人啊。”池舅妈也一旁帮腔,她本就是个性子清冷的人,说话口气也凉凉的:“七娘尚幼,万事当尽心学习。”
正常说这话也没啥毛病,架不住天天听,也架不住池之坦白,有什么黑历史都交待完了,连他舅妈的小算盘都交待了个一干二净,郑琰也就知道这位舅妈想把侄女儿嫁给池之。天天听这个,郑琰又不是感觉不出善恶的假大姐,明摆着池外婆已经认命了,就是这位舅妈对自己很冷淡。郑琰哪里是肯吃亏的主儿呢?笑眯眯地就回答:“您放心,我一准把他养得白白胖胖的。听池郎说,先夫人在世的时候,待两家如一家,事必躬亲,侍奉周到。我虽不才,愿效先贤呢。”立意要请这位舅妈继续不食人间烟火下去。
心里吐槽:这世上还有比你们婆媳更不靠谱的女人吗?我婆婆活着的时候是她照顾你们,她死了,轮到池之这个冤大头,你们都做过神马呀?!尤其是那位舅妈,你老公都死n年了,你还会照顾老公呢!
我亲外婆早死了,年年烧纸,我喊姜氏叫舅妈,她绝对是看我脸色过日子。郑琰发誓,不让池舅妈从此老实,她就不再管这家子的事儿,发挥长项去把废太子再弄成太子!
郑琰没事儿便邀一堆托儿到池外婆那里玩,陪老人家说话。池外婆胆子小了点儿,思想旧了点儿,世家的作派还有存有遗风的,倒不让人讨厌,来的诸夫人也乐得陪她说话,同时也是讨好皇帝面前的红人池之,更重要的是卖郑琰一个人情。郑琰自己也免费往池外婆那里放送前线最新消息,还准备与池之通个信――正好京中有信使过去。
池舅妈说妻贤夫少祸,不要占用国家资源,也不要打扰池之“勿要生事”。池舅妈的本心里也是半为池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