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可以说,齐国是我大清最大的苦主,更是我大清败落的主要元凶!
那么,齐国对渤海国的对外政策,影响力会有多大?
他们会不会阻止渤海国与我满洲相交互助,彼此引为臂援?——
7月3日,傍晚,满洲使团一行抵达梅河堡(今希洛克镇),准备在此过夜休息。
这是一座位于河湾处的定居点,堡寨的南侧蜿蜒流淌着一条小河,名字自然也被称为梅河(今西伯利亚希洛克河)。
梅河堡规模不大,此前应该是当地部落的一个小聚居点,因为处于东西往来的交通要道上,遂被渤海地方政府纳入直接管辖之下,并派驻了官员和士兵,管理此地及周边地区的部落和民户。
这里只有不到两百户人家,除了四五十户是当地的费雅喀人外,大部分都是外来移民。其实从寨子里的房屋类型,便能判断出他们之间的明显差异。
因为,那些外来移民的房屋大多比较规整,材料也以夯土和木料的混合,整体布局中有庭院,有耳房,也有杂物间和牲口棚,房前屋后还栽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一副典型的中原农家模样。
而当地费雅喀人居住的房屋是由用桦树皮、树枝、木板和皮子做的帐篷组成。靠着帐篷的墙边安放着温暖的大铺板,铺板靠炉灶的烟囱取暖;在帐篷中间,四根柱子之间有一高台,狗睡卧其上。
胤禛甚至还在帐篷中的大空地上看到了栓在柱子上的几个月大的小熊仔,这似乎是主人捉来取乐寻开心的。顶棚下面搭着几根木杆,挂衣服和各种破烂东西,在帐篷入口的门两边是炉灶,上面架着锅,费雅喀人会用这口锅为家人煮饭,也给狗煮饭。
每户人家都有一个在河的附近用柱子高高架起的小贮藏库,里面贮藏着鱼、野果、菜根和动物油,以及少许的谷物,这些都是他们的主要食品。那些风干的鱼应该是他们费雅喀人最主要的食品了,就像欧洲人的面包、中原人的米饭或面饼一样。
这种帐篷及其附属的杂物间便是费雅喀人最主要的家当了,除此之外他们几乎一无所有,看不到什么大牲畜——主要是没有圈养牲畜的经验。
这些费雅喀人以狩猎为生,猎取皮毛和肉食,通过与本地的农人和游走的商贩,换取其他相应生活物资。
看得出来,这些费雅喀人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足。在若干年前,他们连生活所需的谷物和盐巴都是非常紧俏,更别提齐国和北明商人带来的各种“神物”:蔗糖、烟丝、烈酒、饼干、水果罐头、鱼肉罐头等奢侈品了。近些年来,随着岭北地区的商贸往来日益频繁,诸如此类的奢侈品在本地区便广泛流行。不但他们这些没见识过“先进文明”的费雅喀人喜欢,甚至就连更西边的罗刹人都喜爱得紧,只可惜这些东西囿于长途运输,价格不菲,享用起来着实让人肉疼。
胤禛一行人的到来,引发了堡寨中居民们的好奇心,不过,当那些部分来自秦国和朝鲜的移民获悉他们是满洲人时,立时表露出很不友好的姿态。甚至,不乏有人低低地发出咒骂声,“狗鞑子”,“建奴”、“伪清余孽”等斥骂声不绝于耳,让一众满洲使团人员愤懑之余,也感到几分尴尬。
这都是几十年前,他们的先辈侵入中原时造的孽呀!
好在那些费雅喀人比较朴实憨厚,对于胤禛主动攀谈,了解当地民生民情,也都乐意应答,还非常好客地拿出鱼干和干果来招待他们。
不过,他们所能提供的信息比较粗陋,或者说难以理解,比如他们在表达家里的收成时只能比划自己的手指,然后自豪地又指了指家中存储的粮食和毛皮,问及此地距离中京还有多少路程时,也无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而只会用炭块在木板上画几条杠杠,表示骑马(鹿)、坐雪橇或划船到某处需要在途中睡多少夜。
至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有何特产、天气如何、还有什么其他部族,则一脸茫然,或者他们心里知道但无法用汉语详细表述出来,这使得胤禛在攀谈过后,也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
这些人,看着一个个雄壮无比,身手也很矫健,到了军中绝对是一把好手,堪比我满洲八旗巴牙喇。当年,我大清定鼎中原时,为了补充八旗缺额,就曾多次组织军队深入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一带,捕捉那里的鄂温克人、鄂伦春人,将他们编入满洲八旗。那些人跟眼前的费雅喀人一样,战斗力又强,不是很怕死,绝对是最好的士兵(炮灰)。但他们勇则勇矣,但文明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实在是过于低下了。
不过,渤海国似乎正在努力归化和驯服这些“野人”,堡寨里有一所学堂,虽然胤禛没有亲身进去看看,但晚间下学时,就发现不少费雅喀孩童,跟着那些汉人、朝鲜人孩童一起从里面跑出来,还在街道上嬉戏打闹。
据说,渤海国政府还在齐国顾问的指导下,以往来商队为介者,建立了一套简单的驿站通信系统,由各个屯殖点、军事据点搜集当地的民生风情和部落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然后往传递至最近的城镇,最后再一一汇集于王国的都城——中京,呈送给渤海王和内阁大臣们,以为施政依据。
随行护卫使团的数十名渤海官兵也不怎么阻止他们跟当地人交流攀谈,似乎并不介意他们满洲人以这种方式打探自己国家的虚实,眼神里也对他们流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轻视。
也是,他们自从数十年前渤海国建立起,便一直处于不断扩张的状态中,凭借犀利的火器和优势的兵力规模,将罗刹人从黑龙江流域,一路赶到了叶尼塞河流域,占据了这片极为广袤的领土。
可以说,渤海国在岭北地区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在齐国和北明的扶持下,再多用些功夫,将治下的部落民族逐步清理出来,夯实国内的统治基础,发展好经济民生,并始终保持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那么他们最终吃下这片面积达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不是难事。大不了,就是多花些时间而已。十年二十年不够,那就四十年五十年,在不被人打扰的情况下,渤海国自可慢慢消化占据的地盘,从而昂首屹立于大陆的北方。
可问题是,渤海国当真可以在不被人打扰的情况下,平稳而安定的发展下去吗?
这些千百年来世代居住在岭北密林中的费雅喀人,在天下滔滔大势影响下,都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到风云变幻的地区局势当中,而渤海国雄踞北方,虎视中原,何能幸免?
当秦国击败准噶尔,征服西北边地后,他们的目光必然会转移到北方,那时,秦国怎么会容忍北方之侧出现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
“或许,在面临秦国这个共同的威胁下,我们满洲当可与渤海相互携手,建立某种程度上的军事联盟,以应未来变局。”胤禛暗自思量道。
(本章完)
sp; 可以说,齐国是我大清最大的苦主,更是我大清败落的主要元凶!
那么,齐国对渤海国的对外政策,影响力会有多大?
他们会不会阻止渤海国与我满洲相交互助,彼此引为臂援?——
7月3日,傍晚,满洲使团一行抵达梅河堡(今希洛克镇),准备在此过夜休息。
这是一座位于河湾处的定居点,堡寨的南侧蜿蜒流淌着一条小河,名字自然也被称为梅河(今西伯利亚希洛克河)。
梅河堡规模不大,此前应该是当地部落的一个小聚居点,因为处于东西往来的交通要道上,遂被渤海地方政府纳入直接管辖之下,并派驻了官员和士兵,管理此地及周边地区的部落和民户。
这里只有不到两百户人家,除了四五十户是当地的费雅喀人外,大部分都是外来移民。其实从寨子里的房屋类型,便能判断出他们之间的明显差异。
因为,那些外来移民的房屋大多比较规整,材料也以夯土和木料的混合,整体布局中有庭院,有耳房,也有杂物间和牲口棚,房前屋后还栽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一副典型的中原农家模样。
而当地费雅喀人居住的房屋是由用桦树皮、树枝、木板和皮子做的帐篷组成。靠着帐篷的墙边安放着温暖的大铺板,铺板靠炉灶的烟囱取暖;在帐篷中间,四根柱子之间有一高台,狗睡卧其上。
胤禛甚至还在帐篷中的大空地上看到了栓在柱子上的几个月大的小熊仔,这似乎是主人捉来取乐寻开心的。顶棚下面搭着几根木杆,挂衣服和各种破烂东西,在帐篷入口的门两边是炉灶,上面架着锅,费雅喀人会用这口锅为家人煮饭,也给狗煮饭。
每户人家都有一个在河的附近用柱子高高架起的小贮藏库,里面贮藏着鱼、野果、菜根和动物油,以及少许的谷物,这些都是他们的主要食品。那些风干的鱼应该是他们费雅喀人最主要的食品了,就像欧洲人的面包、中原人的米饭或面饼一样。
这种帐篷及其附属的杂物间便是费雅喀人最主要的家当了,除此之外他们几乎一无所有,看不到什么大牲畜——主要是没有圈养牲畜的经验。
这些费雅喀人以狩猎为生,猎取皮毛和肉食,通过与本地的农人和游走的商贩,换取其他相应生活物资。
看得出来,这些费雅喀人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足。在若干年前,他们连生活所需的谷物和盐巴都是非常紧俏,更别提齐国和北明商人带来的各种“神物”:蔗糖、烟丝、烈酒、饼干、水果罐头、鱼肉罐头等奢侈品了。近些年来,随着岭北地区的商贸往来日益频繁,诸如此类的奢侈品在本地区便广泛流行。不但他们这些没见识过“先进文明”的费雅喀人喜欢,甚至就连更西边的罗刹人都喜爱得紧,只可惜这些东西囿于长途运输,价格不菲,享用起来着实让人肉疼。
胤禛一行人的到来,引发了堡寨中居民们的好奇心,不过,当那些部分来自秦国和朝鲜的移民获悉他们是满洲人时,立时表露出很不友好的姿态。甚至,不乏有人低低地发出咒骂声,“狗鞑子”,“建奴”、“伪清余孽”等斥骂声不绝于耳,让一众满洲使团人员愤懑之余,也感到几分尴尬。
这都是几十年前,他们的先辈侵入中原时造的孽呀!
好在那些费雅喀人比较朴实憨厚,对于胤禛主动攀谈,了解当地民生民情,也都乐意应答,还非常好客地拿出鱼干和干果来招待他们。
不过,他们所能提供的信息比较粗陋,或者说难以理解,比如他们在表达家里的收成时只能比划自己的手指,然后自豪地又指了指家中存储的粮食和毛皮,问及此地距离中京还有多少路程时,也无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而只会用炭块在木板上画几条杠杠,表示骑马(鹿)、坐雪橇或划船到某处需要在途中睡多少夜。
至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有何特产、天气如何、还有什么其他部族,则一脸茫然,或者他们心里知道但无法用汉语详细表述出来,这使得胤禛在攀谈过后,也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
这些人,看着一个个雄壮无比,身手也很矫健,到了军中绝对是一把好手,堪比我满洲八旗巴牙喇。当年,我大清定鼎中原时,为了补充八旗缺额,就曾多次组织军队深入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一带,捕捉那里的鄂温克人、鄂伦春人,将他们编入满洲八旗。那些人跟眼前的费雅喀人一样,战斗力又强,不是很怕死,绝对是最好的士兵(炮灰)。但他们勇则勇矣,但文明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实在是过于低下了。
不过,渤海国似乎正在努力归化和驯服这些“野人”,堡寨里有一所学堂,虽然胤禛没有亲身进去看看,但晚间下学时,就发现不少费雅喀孩童,跟着那些汉人、朝鲜人孩童一起从里面跑出来,还在街道上嬉戏打闹。
据说,渤海国政府还在齐国顾问的指导下,以往来商队为介者,建立了一套简单的驿站通信系统,由各个屯殖点、军事据点搜集当地的民生风情和部落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然后往传递至最近的城镇,最后再一一汇集于王国的都城——中京,呈送给渤海王和内阁大臣们,以为施政依据。
随行护卫使团的数十名渤海官兵也不怎么阻止他们跟当地人交流攀谈,似乎并不介意他们满洲人以这种方式打探自己国家的虚实,眼神里也对他们流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轻视。
也是,他们自从数十年前渤海国建立起,便一直处于不断扩张的状态中,凭借犀利的火器和优势的兵力规模,将罗刹人从黑龙江流域,一路赶到了叶尼塞河流域,占据了这片极为广袤的领土。
可以说,渤海国在岭北地区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在齐国和北明的扶持下,再多用些功夫,将治下的部落民族逐步清理出来,夯实国内的统治基础,发展好经济民生,并始终保持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那么他们最终吃下这片面积达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不是难事。大不了,就是多花些时间而已。十年二十年不够,那就四十年五十年,在不被人打扰的情况下,渤海国自可慢慢消化占据的地盘,从而昂首屹立于大陆的北方。
可问题是,渤海国当真可以在不被人打扰的情况下,平稳而安定的发展下去吗?
这些千百年来世代居住在岭北密林中的费雅喀人,在天下滔滔大势影响下,都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到风云变幻的地区局势当中,而渤海国雄踞北方,虎视中原,何能幸免?
当秦国击败准噶尔,征服西北边地后,他们的目光必然会转移到北方,那时,秦国怎么会容忍北方之侧出现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
“或许,在面临秦国这个共同的威胁下,我们满洲当可与渤海相互携手,建立某种程度上的军事联盟,以应未来变局。”胤禛暗自思量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