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明末阴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经过几天的行军,孔有德渐渐的对这个陌生的世界稍微熟悉了一些,这个时代的普通民众,对军队是相当畏惧的,路上的行人,见到军队赶忙离得远远的,路过村子旁边的时候,几乎是家家大门紧闭,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主要还是因为明末军纪普遍很差。究其原因,还得从朱元璋说起,朱元璋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军队问题,建立了卫所制度,甚至还自豪的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事实上卫所制度在明朝前期,确实为朝廷解决的军饷这个问题,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卫所制度渐渐崩坏,卫所兵的战斗力越来越低。
到了明朝后期,募兵就承担了主要的作战任务,而由于卫所兵经济条件一般很差,造成了卫所兵的社会地位很低,受人歧视,募兵的时候一般正常人家很少会参军,所以募兵一部分来源就是那些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军纪自然不会太好,所以普通民众对于军队的畏惧就很正常了。
十一月十六日中午,孔有德率军抵达了陵县县城,不过这次并没有安营扎寨,孔有德下令全军就地修整,埋锅造饭,然后就带着二十名亲兵进城去找陵县知县要粮食去了。
如同商河县一样,陵县的县官们也都在找各种理由不给足军粮,而且找的理由自己还无法反驳,自己就算是去山东巡抚衙门和布政使衙门告状都没用,不过好在他们还算厚道,没有像商河知县和县丞那么贪婪,这次给了三百石,差不多够这三千大军六天的军粮了。
拿到粮食后,孔有德并没有继续停留,直接开拔继续北上了,过了陵县就进入被直隶地界了,下一站就是吴桥县了,吴桥县隶属于河间府,有名的杂技之乡。
孔有德对莫名的历史了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有德叛乱的时间是在北上增援大凌河的途中,具体在哪个位置他并没有仔细了解过,如果知道原本历史上孔有德叛乱的地点就在吴桥县,那么他绝对不会去吴桥县,而是绕道东边的宁津县或者吴桥西边的景县。
原本历史上是孔有德抵达吴桥时,部队给养不足,有一士兵强取山东望族王象春家仆一鸡,该丁被“穿箭游营”,士兵感觉很受羞辱,愤怒之下击杀该家仆,事后王象春之子不肯罢休,要求查明真相,恰巧李九成把孙元化给的市马钱花尽,于是和儿子李应元联合起来鼓动士兵抢劫哗变,孔有德弹压不住,遂发生生变,称之为吴桥兵变。
孔有德也知道这次叛乱是因为士兵抢劫豪门一只鸡最后引发的,所以他从离开商河县之后就下令严禁擅自离队,严禁部队骚扰民众,怕的就是引发类似的事情,目前来看效果还是挺不错的,虽然士气不算很高,但是只要能顺利抵达辽东战场,打一场漂亮的胜仗,自己的官位往上升一升,这以后就会安全很多。
毕竟经历过一次死亡,那真实而且痛苦的记忆他一辈子都无法忘掉,所以他对死亡很恐惧,而这个乱世能够不用面对死亡威胁的人都是高层人物,所以他非常想爬到高处,最好是能爬到这个时代最高的位置---皇帝,当然他也只是想一想,目前对他来说难度太高了。
十一月十七日下午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这支军队就到达了吴桥县境内,和之前几天一样,选择在一条小河旁边扎营,全部安顿好了之后,孔有德便回到自己专属的营帐之中,坐在一盆炉火前面,看着《纪效新书》。
作为一个前世对军事不怎么了解的人,他并不知道该怎么打仗,三国演义他也看过,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演义,而小说就意味着故事性比较强,从而逻辑和真实性就会差一些。
就比如科幻小说,儒勒·凡尔纳,亚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因,刘慈欣等人写的科幻小说如此的吸引人,但是有些科学理论却是错误的,而几乎很少有错误的高等物理,高等数学等教材就没什么人主动去看,小说比较看重的是故事性,大部分人看科幻小说是为了消遣。
同样的,《三国演义》很受欢迎,但是没几个人愿意去看史实性更强的《三国志》,所以想从小说中学习如何打仗,根本不靠谱,至于建奴宣称依靠一本《三国演义》打天下,而且还很自豪,其实都是扯淡,辫子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识字的只是少部分上层贵族,而对汉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理解肯定有难度,诸如真正的汉家兵书《孙子兵法》之类对于他们来说太过晦涩,很难理解。
《三国演义》就不同了,这本小说的文字接近于白话文,故事性很强,再加上书里还有插图,看起来简单易懂,因而对于汉化程度不高的辫子们而言,那简直就是如看年画,或翻小人书般的好东西。而且《三国演义》中的谋略主要是战略层次的,对于基本战术素养合格的后金自然是有用的,假如一个不懂兵事的人拿着一本《三国演义》去训练新兵,可能教上一年,都没什么用,因为这本书并没有教如何扎营,如何射箭,如何骑马等等基础的东西。
而孔有德手上的这本《纪效新书》教的就是这些,这本书源自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期,对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等都有详细介绍,而戚继光本人所训练出来的军队,能取得高达平均1:50的战损,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是有用的。
而且,战术层面的东西大部分都不会过时,就比如赏罚一卷中的“赏不避仇,罚不避亲”,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军队依旧有用,目前孔有德需要的就是这些基本的战术方面的知识,这本书在明朝军队中广为流传,所以孔有德在穿越后第二天就发现了,基本上每晚扎营完毕后拿着书坐在火炉前细细品读。
孔有德正全神贯注的看书的时候,听到营帐外面有人喊道“启禀将军,末将李应元求见”孔有德思量着,这个时间李应元来找自己干嘛,放下心中的疑问,孔有德回了句“进来吧”(未完待续)
经过几天的行军,孔有德渐渐的对这个陌生的世界稍微熟悉了一些,这个时代的普通民众,对军队是相当畏惧的,路上的行人,见到军队赶忙离得远远的,路过村子旁边的时候,几乎是家家大门紧闭,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主要还是因为明末军纪普遍很差。究其原因,还得从朱元璋说起,朱元璋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军队问题,建立了卫所制度,甚至还自豪的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事实上卫所制度在明朝前期,确实为朝廷解决的军饷这个问题,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卫所制度渐渐崩坏,卫所兵的战斗力越来越低。
到了明朝后期,募兵就承担了主要的作战任务,而由于卫所兵经济条件一般很差,造成了卫所兵的社会地位很低,受人歧视,募兵的时候一般正常人家很少会参军,所以募兵一部分来源就是那些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军纪自然不会太好,所以普通民众对于军队的畏惧就很正常了。
十一月十六日中午,孔有德率军抵达了陵县县城,不过这次并没有安营扎寨,孔有德下令全军就地修整,埋锅造饭,然后就带着二十名亲兵进城去找陵县知县要粮食去了。
如同商河县一样,陵县的县官们也都在找各种理由不给足军粮,而且找的理由自己还无法反驳,自己就算是去山东巡抚衙门和布政使衙门告状都没用,不过好在他们还算厚道,没有像商河知县和县丞那么贪婪,这次给了三百石,差不多够这三千大军六天的军粮了。
拿到粮食后,孔有德并没有继续停留,直接开拔继续北上了,过了陵县就进入被直隶地界了,下一站就是吴桥县了,吴桥县隶属于河间府,有名的杂技之乡。
孔有德对莫名的历史了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有德叛乱的时间是在北上增援大凌河的途中,具体在哪个位置他并没有仔细了解过,如果知道原本历史上孔有德叛乱的地点就在吴桥县,那么他绝对不会去吴桥县,而是绕道东边的宁津县或者吴桥西边的景县。
原本历史上是孔有德抵达吴桥时,部队给养不足,有一士兵强取山东望族王象春家仆一鸡,该丁被“穿箭游营”,士兵感觉很受羞辱,愤怒之下击杀该家仆,事后王象春之子不肯罢休,要求查明真相,恰巧李九成把孙元化给的市马钱花尽,于是和儿子李应元联合起来鼓动士兵抢劫哗变,孔有德弹压不住,遂发生生变,称之为吴桥兵变。
孔有德也知道这次叛乱是因为士兵抢劫豪门一只鸡最后引发的,所以他从离开商河县之后就下令严禁擅自离队,严禁部队骚扰民众,怕的就是引发类似的事情,目前来看效果还是挺不错的,虽然士气不算很高,但是只要能顺利抵达辽东战场,打一场漂亮的胜仗,自己的官位往上升一升,这以后就会安全很多。
毕竟经历过一次死亡,那真实而且痛苦的记忆他一辈子都无法忘掉,所以他对死亡很恐惧,而这个乱世能够不用面对死亡威胁的人都是高层人物,所以他非常想爬到高处,最好是能爬到这个时代最高的位置---皇帝,当然他也只是想一想,目前对他来说难度太高了。
十一月十七日下午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这支军队就到达了吴桥县境内,和之前几天一样,选择在一条小河旁边扎营,全部安顿好了之后,孔有德便回到自己专属的营帐之中,坐在一盆炉火前面,看着《纪效新书》。
作为一个前世对军事不怎么了解的人,他并不知道该怎么打仗,三国演义他也看过,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演义,而小说就意味着故事性比较强,从而逻辑和真实性就会差一些。
就比如科幻小说,儒勒·凡尔纳,亚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因,刘慈欣等人写的科幻小说如此的吸引人,但是有些科学理论却是错误的,而几乎很少有错误的高等物理,高等数学等教材就没什么人主动去看,小说比较看重的是故事性,大部分人看科幻小说是为了消遣。
同样的,《三国演义》很受欢迎,但是没几个人愿意去看史实性更强的《三国志》,所以想从小说中学习如何打仗,根本不靠谱,至于建奴宣称依靠一本《三国演义》打天下,而且还很自豪,其实都是扯淡,辫子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识字的只是少部分上层贵族,而对汉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理解肯定有难度,诸如真正的汉家兵书《孙子兵法》之类对于他们来说太过晦涩,很难理解。
《三国演义》就不同了,这本小说的文字接近于白话文,故事性很强,再加上书里还有插图,看起来简单易懂,因而对于汉化程度不高的辫子们而言,那简直就是如看年画,或翻小人书般的好东西。而且《三国演义》中的谋略主要是战略层次的,对于基本战术素养合格的后金自然是有用的,假如一个不懂兵事的人拿着一本《三国演义》去训练新兵,可能教上一年,都没什么用,因为这本书并没有教如何扎营,如何射箭,如何骑马等等基础的东西。
而孔有德手上的这本《纪效新书》教的就是这些,这本书源自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期,对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等都有详细介绍,而戚继光本人所训练出来的军队,能取得高达平均1:50的战损,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是有用的。
而且,战术层面的东西大部分都不会过时,就比如赏罚一卷中的“赏不避仇,罚不避亲”,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军队依旧有用,目前孔有德需要的就是这些基本的战术方面的知识,这本书在明朝军队中广为流传,所以孔有德在穿越后第二天就发现了,基本上每晚扎营完毕后拿着书坐在火炉前细细品读。
孔有德正全神贯注的看书的时候,听到营帐外面有人喊道“启禀将军,末将李应元求见”孔有德思量着,这个时间李应元来找自己干嘛,放下心中的疑问,孔有德回了句“进来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