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谈心谈话还在进行,又派宁阳侯陈懋前去太庙,不久琉球遣使来朝,赐宴。
随后免山东被灾处柴炭,同时接到巡抚直隶左佥都御史王俭的奏疏:“徐州民缺食者四万有奇,臣已发廪,并劝令富室出米麦二万六百余石,陆续赈济。”
很好,升南京右副都御史。
接着得到庆王秩煃的奏疏,说府中军校余丁因榜例多,跑到太监总兵处投充报效,想同老母与妻子到北京哀诉。
这叫什么事!
当即回复:“以此小事搅扰朝廷,甚乖藩辅之义。今后务存大体,毋蹈前失所奏之事。已令该部处置,不许轾率来京。”
现在皇帝的龙椅还没有坐稳,都给我老实呆着!
马上就要大祀,命于谦代为行礼。
谈心谈话结束,她对朝廷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心中的信念也愈发坚定,还有两年可以准备,但是她不能一个人作战。
看着时辰还早,宣于谦和阁臣进来商量要事。
汪舜华听政以后,都是在文华殿处理日常奏疏、召见臣工。
文华殿主殿为面阔5间、进深3间的文华殿;后殿是主敬殿,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此外还有东西配殿本仁殿、集义殿。
汪舜华想过,以后皇帝开经筵,就让他在主敬殿读书。
行了礼,像往常一样吩咐赐坐;这才开口:“这些天,你们跟着我听了各衙门的情况汇报,有什么感受?”
于谦老实回禀:“内忧外患,世事多艰。”
汪舜华点头:“说得好,内忧外患。——天灾频繁,腐败横行,武备不脩,祀典有缺,人才断代,财政困难,我想要开一代盛世,任重道远。卿等有何高见?”
陈循马上奏道:“太后有开创盛世之心,诚为国家之幸。臣以为,只要虚心委任儒臣,广求天下人才,求民疾、察吏治,崇节俭、勤经筵,刑必务归乎有罪、赏不滥及于无功,练兵选将、无忘社稷之忧,亲贤远奸、必复祖宗之治,自然天意可回,灾异可弭,人心可安。”
高谷等纷纷开口。
汪舜华笑:“你们说的都不错,不过忘了一点: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意是什么,不过就是世道人心。”
叽里呱啦了一大通,归结起来,还是委任内阁,太后您自己回宫呆着去。
她连于谦都不能全权托付,何况别人?
汪舜华道:“自古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朝廷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民的问题。归纳起来,不过三件事:一是民族,二是民生,三是民心。”
众人面面相觑。
口号必须喊,而且要喊得响亮,否则不能振聋发聩,人家记不住;但是不能过多过滥过快,这年头渠道有限,不可能填鸭式洗脑。
三民问题显然是借鉴某党的主义。
这年头主义不能说,问题还是可以谈的,当然谈论民权还是太早了,但是民心是要谈的,省得你们整天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再往前,没办法谈。
没有谈的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不能背叛自己的阶级,至少现在不能。
大明是大海大洋,有抵御风暴的力量;但换句话说,就是传统势力非常极其特别强大。他们有深厚的社会土壤,也有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
不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然而在当下,却不能说是错的。
以一己之力赤手空拳和大江大洋搏斗,最后只能是葬身大海,尸骨无存;是因势利导百川归海,让改革成为时代的潮流。
行稳才能致远,她曾经两次和这个时代抗争,结果都头破血流,甚至断送了儿子的生命。
这一次,她输不起。
对于汪舜华来说,所有的矛盾归纳起来,无外乎三点:民族矛盾,主要是和北方的关系;阶级矛盾,也可以说是民生问题,主要是农民起义;还有就是说熟的生产力太过落后的问题,这个是根本问题,但也是观念问题,毕竟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但是最直接要命的,是财政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钱,什么都办不成,不能发展军备,不能发展教育,不能兴修水利,这又导致了恶性循环:边患加剧、阶层固化、农业滞后、人口失业、流民问题等等。
但要解决财政问题,不可能单纯的鼓励工商业,更不可能皇家直接跑去做生意,而应该从分配方式入手,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土地兼并,规范宗室待遇,鼓励工商业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等等。否则,像明朝末年,官僚地主倒是肥的流油,朝廷还是穷,农民还是吃不上饭。
趁着现在资本主义萌芽还没有萌发,海外贸易还没有兴起,先把规矩立起来,阻力也就小很多。
但是这种话不可能拿到这里来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汪舜华想到另外一句说熟了的话: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如果她单纯的强调财政问题,文臣肯定要反对,而且以后伴随经济发展,腐败问题进一步蔓延,也并不是她的初衷,既然如此,不如一开始就把规矩立起来,就算慢一点,也要稳一点;即便数字没那么漂亮,差距小一点,社会矛盾也会缓和一点。
反正,现在还是明朝前期,欧洲还在文艺复兴,美洲还在与世隔绝,小鬼子还在战乱,她有的是时间,不用操之过急,否则像王莽一样扯到了蛋,会彻底葬送民族复兴在她手里实现的希望。
汪舜华从声讨王振开始,重点批判了官场腐败蔓延的问题:“如今,王振虽然死了,但他留下的风气还没有彻底杜绝,他造成的危害还没有彻底消除。要想肃清余毒,正本清源,你们身为阁臣,必须率先垂范,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后面几句有点太高大上,陈循等领旨,主动过滤了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正确的废话,选择了前半部分:王振不就是太监吗?汪太后对太监恨之入骨,这是要收拾太监了?那好啊!
&n... -->>
谈心谈话还在进行,又派宁阳侯陈懋前去太庙,不久琉球遣使来朝,赐宴。
随后免山东被灾处柴炭,同时接到巡抚直隶左佥都御史王俭的奏疏:“徐州民缺食者四万有奇,臣已发廪,并劝令富室出米麦二万六百余石,陆续赈济。”
很好,升南京右副都御史。
接着得到庆王秩煃的奏疏,说府中军校余丁因榜例多,跑到太监总兵处投充报效,想同老母与妻子到北京哀诉。
这叫什么事!
当即回复:“以此小事搅扰朝廷,甚乖藩辅之义。今后务存大体,毋蹈前失所奏之事。已令该部处置,不许轾率来京。”
现在皇帝的龙椅还没有坐稳,都给我老实呆着!
马上就要大祀,命于谦代为行礼。
谈心谈话结束,她对朝廷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心中的信念也愈发坚定,还有两年可以准备,但是她不能一个人作战。
看着时辰还早,宣于谦和阁臣进来商量要事。
汪舜华听政以后,都是在文华殿处理日常奏疏、召见臣工。
文华殿主殿为面阔5间、进深3间的文华殿;后殿是主敬殿,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此外还有东西配殿本仁殿、集义殿。
汪舜华想过,以后皇帝开经筵,就让他在主敬殿读书。
行了礼,像往常一样吩咐赐坐;这才开口:“这些天,你们跟着我听了各衙门的情况汇报,有什么感受?”
于谦老实回禀:“内忧外患,世事多艰。”
汪舜华点头:“说得好,内忧外患。——天灾频繁,腐败横行,武备不脩,祀典有缺,人才断代,财政困难,我想要开一代盛世,任重道远。卿等有何高见?”
陈循马上奏道:“太后有开创盛世之心,诚为国家之幸。臣以为,只要虚心委任儒臣,广求天下人才,求民疾、察吏治,崇节俭、勤经筵,刑必务归乎有罪、赏不滥及于无功,练兵选将、无忘社稷之忧,亲贤远奸、必复祖宗之治,自然天意可回,灾异可弭,人心可安。”
高谷等纷纷开口。
汪舜华笑:“你们说的都不错,不过忘了一点: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意是什么,不过就是世道人心。”
叽里呱啦了一大通,归结起来,还是委任内阁,太后您自己回宫呆着去。
她连于谦都不能全权托付,何况别人?
汪舜华道:“自古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朝廷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民的问题。归纳起来,不过三件事:一是民族,二是民生,三是民心。”
众人面面相觑。
口号必须喊,而且要喊得响亮,否则不能振聋发聩,人家记不住;但是不能过多过滥过快,这年头渠道有限,不可能填鸭式洗脑。
三民问题显然是借鉴某党的主义。
这年头主义不能说,问题还是可以谈的,当然谈论民权还是太早了,但是民心是要谈的,省得你们整天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再往前,没办法谈。
没有谈的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不能背叛自己的阶级,至少现在不能。
大明是大海大洋,有抵御风暴的力量;但换句话说,就是传统势力非常极其特别强大。他们有深厚的社会土壤,也有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
不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然而在当下,却不能说是错的。
以一己之力赤手空拳和大江大洋搏斗,最后只能是葬身大海,尸骨无存;是因势利导百川归海,让改革成为时代的潮流。
行稳才能致远,她曾经两次和这个时代抗争,结果都头破血流,甚至断送了儿子的生命。
这一次,她输不起。
对于汪舜华来说,所有的矛盾归纳起来,无外乎三点:民族矛盾,主要是和北方的关系;阶级矛盾,也可以说是民生问题,主要是农民起义;还有就是说熟的生产力太过落后的问题,这个是根本问题,但也是观念问题,毕竟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但是最直接要命的,是财政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钱,什么都办不成,不能发展军备,不能发展教育,不能兴修水利,这又导致了恶性循环:边患加剧、阶层固化、农业滞后、人口失业、流民问题等等。
但要解决财政问题,不可能单纯的鼓励工商业,更不可能皇家直接跑去做生意,而应该从分配方式入手,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土地兼并,规范宗室待遇,鼓励工商业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等等。否则,像明朝末年,官僚地主倒是肥的流油,朝廷还是穷,农民还是吃不上饭。
趁着现在资本主义萌芽还没有萌发,海外贸易还没有兴起,先把规矩立起来,阻力也就小很多。
但是这种话不可能拿到这里来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汪舜华想到另外一句说熟了的话: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如果她单纯的强调财政问题,文臣肯定要反对,而且以后伴随经济发展,腐败问题进一步蔓延,也并不是她的初衷,既然如此,不如一开始就把规矩立起来,就算慢一点,也要稳一点;即便数字没那么漂亮,差距小一点,社会矛盾也会缓和一点。
反正,现在还是明朝前期,欧洲还在文艺复兴,美洲还在与世隔绝,小鬼子还在战乱,她有的是时间,不用操之过急,否则像王莽一样扯到了蛋,会彻底葬送民族复兴在她手里实现的希望。
汪舜华从声讨王振开始,重点批判了官场腐败蔓延的问题:“如今,王振虽然死了,但他留下的风气还没有彻底杜绝,他造成的危害还没有彻底消除。要想肃清余毒,正本清源,你们身为阁臣,必须率先垂范,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后面几句有点太高大上,陈循等领旨,主动过滤了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正确的废话,选择了前半部分:王振不就是太监吗?汪太后对太监恨之入骨,这是要收拾太监了?那好啊!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