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流放后我带全家造反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殿下竟然也应允。
这件事看起来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还是引发了好几轮猜想。
当然众人猜得最多的原因还是说江永康掌握兵权太久,功高震主,殿下无外乎是杯酒释兵权。
所以说,即使是圣明如徐振英这等君王,却也免不了走狗死狡兔烹。
旧臣们刚被清理了一波,留下的自然都是听话的,且他们还没通过吏员考核,官级都没定下,身份尴尬,自然不敢帮江永康求情。
再者说了,江永康是金州府新臣,跟他们这些人也无甚交集。
而这位昭王殿下手段如此之强硬,丝毫不吃“讪君卖直”那一套,他们如今自身难保,每次上了朝都做缩头乌龟,哪里还敢多说。
而金州府的新臣们,虽说心中也多有猜测,但到底他们听命于徐振英,且他们对徐振英很是信任,高层之间也只是多有流言私下议论说江永康必定是犯了什么政治错误。
否则真按外面悄悄流传的那样,说殿下是卸磨杀驴,为何之卸江永康一人?
那跟着江永康忠心的武将们也多了去了,如莫锦春、卢飞等人,那在军中都是颇有威望,可这一次却还升职加薪。
因此金州府的新臣们反而更倾向于江永康是犯了错才坐冷板凳。
不得不说,只要踏入官场的人,那都是人精,自然能管中窥豹,揣测一二上位者心思。
徐振英这件事做得再隐秘,也只能堵住外人之口罢了。
可到底东境西面的战事平息,新朝终于彻底大统,天下归一,无论是新臣老臣,自然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歌功颂德之声。
谁会在这种节骨眼上坏徐振英的兴头?
更何况,据说年后昭王殿下就要登基为帝,并对群臣论功行赏——
次月,徐振英同礼部和群臣商议过后,改国号为“华”,同时定都汴京,年号定为开元。
人社部的告示一张接一张的张贴着,金州府跟随徐振英的官员们几乎全都官升一级。
新朝沿用大周朝部分官制,设门下省,类似前朝的内阁,为徐振英直管的机要部门。
徐音希统领门下省,而周厚芳、曲敏、常远山、庞小花、江潮平等人任门下省成员。
门下省内设机构十三部三十八司,其中包括监察、人社、教育、国防、建设、商务、财政、宣传、农业、医务、民政、刑事、统计等部门。
而整个皇宫也仅作为办公地点。
宫女太监们愿意返乡的,每人按照工龄进行结算和补偿,并统一安排返乡,避免路上遭遇流寇盗匪之类。不愿意返乡的,一并采取考核聘用制,签两年合约,全部转为接待人员。
宫人们赶在过年前就被遣散了一半以上,许多宫人十几年没有回家看看,因此走得也是着急。
这一下皇宫里就冷落了不少。
不过好在皇宫改造工程如火如荼,这皇宫占地约有数千亩土地,徐振英和建设部的人来来回回开了十几次会议,才将最后的改造方案敲定下来。
而皇宫最终彻底变成群臣们办公开会的地点,徐振英甚至在几个出入口门前悬挂“政务大厅”几个字,自然引来礼部的侧目。
不过礼部作为即将裁撤的部门,存在感极低。
礼部血泪请求徐振英进行封禅大典,却被徐振英拒绝,礼部尚书等人险些血谏当场,被邱菊娘等人直接担架抬去了正在建设中的医学院治伤。
然而第二天就有风声传来,说殿下竟然准备彻底解散礼部。
这一下,可捅了老臣们的马蜂窝了。
徐振英跟前弹劾自己的折子堆成了山。打开一看,全是群臣的劝诫,什么“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什么“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徐振英也理解,古人重礼,甚至以礼立身和治国。
可她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仅这件事,徐振英展现出了强硬的手段。
而新臣们这边,就连林老等人都要暂避徐振英的锋芒一一射之地。
汴京城老臣们闹归闹,却不敢太过摆谱,像以前那种什么称病不上朝的把戏,那可糊弄不了徐振英。
徐振英有一套严格的考勤制度,病假得有医师证的大夫开具的病假条,且必须上峰批准后交人社部方可休假。
若是不给假条,那就直接算旷工。
旷工累计十日则劝退。
汴京城老臣们是有苦难言,心中明知昭王殿下是针对他们这帮人,却也只能哑巴吃黄连,老老实实的遵守金州府那边的规矩。
昭王殿下手底下的官…真不好当埃
汴京城内的热闹是一波接着一波,因此江永康的事情很快就被人抛在脑后。
就如同当初的胡维一样。
只掀起了水花,随后就没动静。
毕竟汴京城里忙着过节、忙着讨论殿下的登基大典、忙着迎接东西两面回来的将领们、忙着讨论今日又有哪个青年才俊升官了、忙着准备开春的吏员考核。
历史就如滚滚车轮。
昨日很快烟消云散。
任你万般功劳,却最终要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他竟然…就这么走了。”徐振英看着长几上江永康的亲笔信,她还有些恍惚。
江永康在汴京城养伤两个月,却在春节前夕离开了汴京。
他甚至谁都没有知会,就这么单人单骑、身带一把剑和一壶酒离开了汴京城——
他只留下了一封信,信上说他要仗剑只身走天涯,有缘再见。
徐振英忽然心如刀绞。
她怔怔的盯着那封信,那字迹是她熟悉的,龙飞凤舞、潇洒不羁,他们这些年来一直不间断给对方写信,他会说他在前线遇到的困难,她也会说起金州府的情况。
她熟悉他的字迹,一如熟悉他的人。
他们曾是最亲密的战友,曾是彼此的支撑。
可如今…却要形同陌路……
徐振英觉得很难过,甚至很迷茫,“四姐,你说我对他…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一些?”
徐音希正在审核开春吏员考核的试卷,闻言抬头,只问:“如果再来一次,你会做同样的选择吗?”
徐振英愣了片刻,随后坚定的说道:“我会。”
“一切恩爱会,皆因姻缘合。合会有别离,无常难得久。”
徐振英回过神来,怔怔的望着外面的夜空,“没错,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缀,未来可期。我不可拘泥过去——”
这条路,注定是孤独的。
殿下竟然也应允。
这件事看起来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还是引发了好几轮猜想。
当然众人猜得最多的原因还是说江永康掌握兵权太久,功高震主,殿下无外乎是杯酒释兵权。
所以说,即使是圣明如徐振英这等君王,却也免不了走狗死狡兔烹。
旧臣们刚被清理了一波,留下的自然都是听话的,且他们还没通过吏员考核,官级都没定下,身份尴尬,自然不敢帮江永康求情。
再者说了,江永康是金州府新臣,跟他们这些人也无甚交集。
而这位昭王殿下手段如此之强硬,丝毫不吃“讪君卖直”那一套,他们如今自身难保,每次上了朝都做缩头乌龟,哪里还敢多说。
而金州府的新臣们,虽说心中也多有猜测,但到底他们听命于徐振英,且他们对徐振英很是信任,高层之间也只是多有流言私下议论说江永康必定是犯了什么政治错误。
否则真按外面悄悄流传的那样,说殿下是卸磨杀驴,为何之卸江永康一人?
那跟着江永康忠心的武将们也多了去了,如莫锦春、卢飞等人,那在军中都是颇有威望,可这一次却还升职加薪。
因此金州府的新臣们反而更倾向于江永康是犯了错才坐冷板凳。
不得不说,只要踏入官场的人,那都是人精,自然能管中窥豹,揣测一二上位者心思。
徐振英这件事做得再隐秘,也只能堵住外人之口罢了。
可到底东境西面的战事平息,新朝终于彻底大统,天下归一,无论是新臣老臣,自然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歌功颂德之声。
谁会在这种节骨眼上坏徐振英的兴头?
更何况,据说年后昭王殿下就要登基为帝,并对群臣论功行赏——
次月,徐振英同礼部和群臣商议过后,改国号为“华”,同时定都汴京,年号定为开元。
人社部的告示一张接一张的张贴着,金州府跟随徐振英的官员们几乎全都官升一级。
新朝沿用大周朝部分官制,设门下省,类似前朝的内阁,为徐振英直管的机要部门。
徐音希统领门下省,而周厚芳、曲敏、常远山、庞小花、江潮平等人任门下省成员。
门下省内设机构十三部三十八司,其中包括监察、人社、教育、国防、建设、商务、财政、宣传、农业、医务、民政、刑事、统计等部门。
而整个皇宫也仅作为办公地点。
宫女太监们愿意返乡的,每人按照工龄进行结算和补偿,并统一安排返乡,避免路上遭遇流寇盗匪之类。不愿意返乡的,一并采取考核聘用制,签两年合约,全部转为接待人员。
宫人们赶在过年前就被遣散了一半以上,许多宫人十几年没有回家看看,因此走得也是着急。
这一下皇宫里就冷落了不少。
不过好在皇宫改造工程如火如荼,这皇宫占地约有数千亩土地,徐振英和建设部的人来来回回开了十几次会议,才将最后的改造方案敲定下来。
而皇宫最终彻底变成群臣们办公开会的地点,徐振英甚至在几个出入口门前悬挂“政务大厅”几个字,自然引来礼部的侧目。
不过礼部作为即将裁撤的部门,存在感极低。
礼部血泪请求徐振英进行封禅大典,却被徐振英拒绝,礼部尚书等人险些血谏当场,被邱菊娘等人直接担架抬去了正在建设中的医学院治伤。
然而第二天就有风声传来,说殿下竟然准备彻底解散礼部。
这一下,可捅了老臣们的马蜂窝了。
徐振英跟前弹劾自己的折子堆成了山。打开一看,全是群臣的劝诫,什么“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什么“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徐振英也理解,古人重礼,甚至以礼立身和治国。
可她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仅这件事,徐振英展现出了强硬的手段。
而新臣们这边,就连林老等人都要暂避徐振英的锋芒一一射之地。
汴京城老臣们闹归闹,却不敢太过摆谱,像以前那种什么称病不上朝的把戏,那可糊弄不了徐振英。
徐振英有一套严格的考勤制度,病假得有医师证的大夫开具的病假条,且必须上峰批准后交人社部方可休假。
若是不给假条,那就直接算旷工。
旷工累计十日则劝退。
汴京城老臣们是有苦难言,心中明知昭王殿下是针对他们这帮人,却也只能哑巴吃黄连,老老实实的遵守金州府那边的规矩。
昭王殿下手底下的官…真不好当埃
汴京城内的热闹是一波接着一波,因此江永康的事情很快就被人抛在脑后。
就如同当初的胡维一样。
只掀起了水花,随后就没动静。
毕竟汴京城里忙着过节、忙着讨论殿下的登基大典、忙着迎接东西两面回来的将领们、忙着讨论今日又有哪个青年才俊升官了、忙着准备开春的吏员考核。
历史就如滚滚车轮。
昨日很快烟消云散。
任你万般功劳,却最终要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他竟然…就这么走了。”徐振英看着长几上江永康的亲笔信,她还有些恍惚。
江永康在汴京城养伤两个月,却在春节前夕离开了汴京。
他甚至谁都没有知会,就这么单人单骑、身带一把剑和一壶酒离开了汴京城——
他只留下了一封信,信上说他要仗剑只身走天涯,有缘再见。
徐振英忽然心如刀绞。
她怔怔的盯着那封信,那字迹是她熟悉的,龙飞凤舞、潇洒不羁,他们这些年来一直不间断给对方写信,他会说他在前线遇到的困难,她也会说起金州府的情况。
她熟悉他的字迹,一如熟悉他的人。
他们曾是最亲密的战友,曾是彼此的支撑。
可如今…却要形同陌路……
徐振英觉得很难过,甚至很迷茫,“四姐,你说我对他…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一些?”
徐音希正在审核开春吏员考核的试卷,闻言抬头,只问:“如果再来一次,你会做同样的选择吗?”
徐振英愣了片刻,随后坚定的说道:“我会。”
“一切恩爱会,皆因姻缘合。合会有别离,无常难得久。”
徐振英回过神来,怔怔的望着外面的夜空,“没错,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缀,未来可期。我不可拘泥过去——”
这条路,注定是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