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五代:这个小国太能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过了几日,大朝会。
在西府七品以上官员需要参加。按唐时仪制,在京九品以上均要参加朔望大朝。但吴越国是王国,自然要降一等,为七品以上参加大朝。
大朝会本来只是象征意义,基本不讨论国事,初一十五各举行一次。不过今日有个大事,是南唐国派人遣使慰问,原因是吴越国先前遭受水患,苏州、湖州等太湖沿岸损失惨重。有大臣建议南唐皇帝趁机攻打吴越,但被拒绝,反而派遣使者前来慰问。
南唐国皇帝李昪很有战略眼光,放眼天下,南唐国也是排得上号的强国,是能够跟中原王朝决一雌雄的国家。如果南唐国要征服吴越,就得将主力集中在江南,那么整个常州府一带都将会沦为前线,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润州、升州(即南唐国国都金陵)。
南唐的前身南吴曾经和吴越国爆发了一场大战,然而水战惨败于吴越国,水师崩溃因此导致整场战役失败,至今心有余悸。因此南唐并不想在吴越国身上浪费太多国力。此时中原空虚,动荡不安,应该着眼于北进中原。若南唐国能北扩中原,南下荆湘,西进巴蜀,统一全国大部分地区,届时再以猛虎搏兔之势围攻吴越国,这才是上上策。
南唐国使臣到了杭州,先是被冷落了一段时间,吴越国称臣于北方的晋朝(后晋),而李昪也称帝了,因此吴越国暂时还打不定主意,该怎么处理、该以什么样的礼节来对待。
于是这次大朝会上便爆发了争执。一派人认为,吴越国西面、北面与南唐国相邻,南唐国国力强盛,为防南唐国入侵,应当向其称臣。更何况后晋石敬瑭向辽主称臣,丢尽了汉家颜面,拒绝向他称臣也是应有之义。更何况南唐国国主自称李唐后人,占据了大义名分,这么做也是说得过去的。
另一派则认为,远交近攻,南唐国派使臣安抚吴越国,不过是为了让吴越国放松警惕,积蓄力量,等到中原有变时,南唐国便可抽身全力进攻吴越,吞并其国土,因此不得不防,坚决不能向南唐国称臣。不过,既然人家送上门来,也不能伸手去打笑脸人,回赠一些礼品也便罢了。
两派人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差点没打起来。钱元瓘听得头疼,好不容易让太监阻止了群臣的吵架,钱元瓘揉了揉太阳穴,道:“此事稍后天策堂再议。”终于暂停了这场争吵。
钱元瓘又问是否还有奏本。
户部员外郎龚承瑾上奏苏州、湖州等地的水患在治理之下,已经渐渐退去。百姓们开始抢种粮食。钱元瓘听了很欣慰,有人提议嘉奖参与治水的各级官吏,名单其实早就拟好,即时报了上来,在朝堂上直接唱名。其中钱弘侑也在此列,钱弘侑是钱元瓘的第三子,虽然是养子,但德才兼备,成年之后被外放为官。这次命他为权工部侍郎,派他前往苏州、湖州治理水患。按道理水患本可由当地自行治理,但苏州为中吴节度使下辖,环太湖的苏州、湖州、秀州没有统筹治水的上级衙门,没人管得动中吴节度使。因此,派遣一名王室成员去统筹整个太湖地区的水患治理便成为了必然。
钱弘侑此行办差得力,加上平时名声一直不错。有小官上奏,应该嘉奖钱弘侑,给他升官。钱元瓘饶有兴趣地询问大臣们该怎么封赏。
吏部一名郎中奏称:“按前例,王子为官,内则入内牙,外则知地方。至于是入内还是外放,是乃殿下家事,臣等不可置喙。”
如果将钱弘侑留在杭州,那么一般就是给他安排内衙军的职务,如果外放出去则是州一级的地方官。
如果要安排内衙的军职,因为王子初次为官就是内衙指挥使,如果要回内衙,就得任内衙都指挥使,高于钱弘佐。如果再往上升,那就是内衙诸军都指挥使,做到这个职位一般就要掌握实际兵权,实际上只有储君才会做到这个位置。
钱元瓘知道是官员们想试探他中意谁做世子,但他并不想现在给出这些信号。虽然他觉得老三还不错,但还不到最后,他还想再看一看。钱元瓘便也说稍后天... -->>
过了几日,大朝会。
在西府七品以上官员需要参加。按唐时仪制,在京九品以上均要参加朔望大朝。但吴越国是王国,自然要降一等,为七品以上参加大朝。
大朝会本来只是象征意义,基本不讨论国事,初一十五各举行一次。不过今日有个大事,是南唐国派人遣使慰问,原因是吴越国先前遭受水患,苏州、湖州等太湖沿岸损失惨重。有大臣建议南唐皇帝趁机攻打吴越,但被拒绝,反而派遣使者前来慰问。
南唐国皇帝李昪很有战略眼光,放眼天下,南唐国也是排得上号的强国,是能够跟中原王朝决一雌雄的国家。如果南唐国要征服吴越,就得将主力集中在江南,那么整个常州府一带都将会沦为前线,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润州、升州(即南唐国国都金陵)。
南唐的前身南吴曾经和吴越国爆发了一场大战,然而水战惨败于吴越国,水师崩溃因此导致整场战役失败,至今心有余悸。因此南唐并不想在吴越国身上浪费太多国力。此时中原空虚,动荡不安,应该着眼于北进中原。若南唐国能北扩中原,南下荆湘,西进巴蜀,统一全国大部分地区,届时再以猛虎搏兔之势围攻吴越国,这才是上上策。
南唐国使臣到了杭州,先是被冷落了一段时间,吴越国称臣于北方的晋朝(后晋),而李昪也称帝了,因此吴越国暂时还打不定主意,该怎么处理、该以什么样的礼节来对待。
于是这次大朝会上便爆发了争执。一派人认为,吴越国西面、北面与南唐国相邻,南唐国国力强盛,为防南唐国入侵,应当向其称臣。更何况后晋石敬瑭向辽主称臣,丢尽了汉家颜面,拒绝向他称臣也是应有之义。更何况南唐国国主自称李唐后人,占据了大义名分,这么做也是说得过去的。
另一派则认为,远交近攻,南唐国派使臣安抚吴越国,不过是为了让吴越国放松警惕,积蓄力量,等到中原有变时,南唐国便可抽身全力进攻吴越,吞并其国土,因此不得不防,坚决不能向南唐国称臣。不过,既然人家送上门来,也不能伸手去打笑脸人,回赠一些礼品也便罢了。
两派人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差点没打起来。钱元瓘听得头疼,好不容易让太监阻止了群臣的吵架,钱元瓘揉了揉太阳穴,道:“此事稍后天策堂再议。”终于暂停了这场争吵。
钱元瓘又问是否还有奏本。
户部员外郎龚承瑾上奏苏州、湖州等地的水患在治理之下,已经渐渐退去。百姓们开始抢种粮食。钱元瓘听了很欣慰,有人提议嘉奖参与治水的各级官吏,名单其实早就拟好,即时报了上来,在朝堂上直接唱名。其中钱弘侑也在此列,钱弘侑是钱元瓘的第三子,虽然是养子,但德才兼备,成年之后被外放为官。这次命他为权工部侍郎,派他前往苏州、湖州治理水患。按道理水患本可由当地自行治理,但苏州为中吴节度使下辖,环太湖的苏州、湖州、秀州没有统筹治水的上级衙门,没人管得动中吴节度使。因此,派遣一名王室成员去统筹整个太湖地区的水患治理便成为了必然。
钱弘侑此行办差得力,加上平时名声一直不错。有小官上奏,应该嘉奖钱弘侑,给他升官。钱元瓘饶有兴趣地询问大臣们该怎么封赏。
吏部一名郎中奏称:“按前例,王子为官,内则入内牙,外则知地方。至于是入内还是外放,是乃殿下家事,臣等不可置喙。”
如果将钱弘侑留在杭州,那么一般就是给他安排内衙军的职务,如果外放出去则是州一级的地方官。
如果要安排内衙的军职,因为王子初次为官就是内衙指挥使,如果要回内衙,就得任内衙都指挥使,高于钱弘佐。如果再往上升,那就是内衙诸军都指挥使,做到这个职位一般就要掌握实际兵权,实际上只有储君才会做到这个位置。
钱元瓘知道是官员们想试探他中意谁做世子,但他并不想现在给出这些信号。虽然他觉得老三还不错,但还不到最后,他还想再看一看。钱元瓘便也说稍后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