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痛失一臂(3000) (2/2)
吾玩文学 www.5wwx.com,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朱焘为平西将军,其余诸将,各有封赏。 身为嫡长子的桓熙也被桓温确立为世子,成为西部六州实际意义上的储君。
正当众人为朝廷的封赏而欣喜不已的时候,永和四年,五月,梁州刺史,桓温谋主袁乔却在汉中一病不起。
闻听噩耗,桓温如遭雷击。
如果说桓熙是他的左膀,那么袁乔无疑就是桓温的右臂,灭亡成汉,仰赖二人之功。
袁乔命人送来密信,他自知命不久矣,在信中与桓温诀别。
桓温捧着信纸放声大哭,见者无不动容.
若非他身居重任,轻易不能离开荆州,桓温非得前往汉中,去见袁乔最后一面。
同袁乔的诀别信一同被送来江陵的,还有他发往建康的奏表。
袁乔在将死之际,举荐益州长史、蜀郡太守桓熙为梁州刺史。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桓熙在蜀地的政绩,已经证明了他能够担任方面之任,而益州长史兼蜀郡太守的身份,接任梁州刺史一职,也能够堵上悠悠众口。
袁乔与桓熙的交情不错,在伐蜀的过程中,二人时常不谋而合,袁乔不知道桓熙作为穿越者,早已洞悉他的想法、态度。
因而,生出知己之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当初,是桓熙坚持将司马勋逐出梁州,如今,袁乔推荐桓熙接任自己,也是在投桃报李。
桓温命人将奏表送往建康,又遣人入蜀,召桓熙东出,前来江陵。
不久,梁州刺史、龙骧将军袁乔病逝于汉中,桓温痛失一臂,哀恸不已。
益州刺史周抚得知桓熙将要离开益州,当即骑乘快马,从彭模赶来成都相见。
成都的宫室依旧残破不堪,桓熙在这里住了接近一年,始终没有修缮宫室,改善自己的住处,与成汉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周抚看着眼前破旧的殿宇,对于桓熙能够深得益州人心,也不再感到惊奇。
桓熙热情相迎,怎么说周抚也是他的上司,不可怠慢。
二人寒暄几句,来到正厅,周抚长话短说:
“世子走后,周某实在不知谁能继任,主政益州,还请世子为我举荐贤才。”
说着,周抚将目光看向一旁的郗超,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要桓熙将郗超留在益州,主持政务。
郗超是桓熙在政务上最得力的助手,蜀地如今政通人和,郗超功不可没。
周抚请求留下郗超,维持现状,由郗超取代桓熙,与自己分理益州军政,并不是周抚真的不爱权,而是在向桓熙示好。
他并不是真的求贤若渴,而是在向桓熙示好。
郗超与桓熙的关系可谓人尽皆知,如果郗超留下,桓熙即使不在蜀中,也能通过郗超,继续把持益州政务。
周抚认为桓熙不会拒绝,就连在旁侍立的郗超都忍不住屏息以待。
然而出乎二人意料的是,桓熙却摇头笑道:
“周公是益州刺史,桓某此去,周公自当另聘长史,岂可来我这里抢人。
“景兴固然是我的心腹,但周公同样是我与父亲能够信任之人。
“周公与我志同道合,无需以此取信于熙,益州之事,皆委于公,万莫相疑。”
桓熙一席话,将对周抚的信任彰显得淋漓尽致,又怎能不使他感激涕零。
当然,桓熙有底气能够放权,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益州各郡的太守、镇将,都是他们父子的人。
而周抚的子嗣,包括周楚在内,正在江陵,名为听用,实为质子。
郗超没能名正言顺的执掌益州政务,略微有些失落。
但他也能够理解桓熙想要将自己带去梁州的想法。
哪知桓熙并未将话说完,他继续道:
“自伐蜀之后,家父与朝廷交恶,急需一位谋主为他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
“我正要向父亲举荐景兴,至于长史的人选,还请周公另聘良材。”
话是对周抚说的,但却是说给郗超听的。
按理说,郗超前往桓温身边作为谋主,能有更大的作为。
毕竟桓熙只是桓家的继承人,而桓温才是如今的六州之主
可郗超却激动道:
“得蒙主公看重,郗超感激不尽,然而天无二日,郗超心中,只有主公一颗太阳,还请主公允许下官追随左右。”
桓熙明白他的心意,长叹道:
“我又如何舍得与景兴分开,可凡事都有轻重缓急之别,父亲不仅要筹谋北伐,更需要与朝廷公卿争斗,只有在江陵,景兴才能真正尽展所学,桓某只得忍痛割爱。”
郗超听得桓熙解释,哪怕再是不舍,也只能含泪答应下来。
今天没有了。
(本章完)
p; 朱焘为平西将军,其余诸将,各有封赏。 身为嫡长子的桓熙也被桓温确立为世子,成为西部六州实际意义上的储君。
正当众人为朝廷的封赏而欣喜不已的时候,永和四年,五月,梁州刺史,桓温谋主袁乔却在汉中一病不起。
闻听噩耗,桓温如遭雷击。
如果说桓熙是他的左膀,那么袁乔无疑就是桓温的右臂,灭亡成汉,仰赖二人之功。
袁乔命人送来密信,他自知命不久矣,在信中与桓温诀别。
桓温捧着信纸放声大哭,见者无不动容.
若非他身居重任,轻易不能离开荆州,桓温非得前往汉中,去见袁乔最后一面。
同袁乔的诀别信一同被送来江陵的,还有他发往建康的奏表。
袁乔在将死之际,举荐益州长史、蜀郡太守桓熙为梁州刺史。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桓熙在蜀地的政绩,已经证明了他能够担任方面之任,而益州长史兼蜀郡太守的身份,接任梁州刺史一职,也能够堵上悠悠众口。
袁乔与桓熙的交情不错,在伐蜀的过程中,二人时常不谋而合,袁乔不知道桓熙作为穿越者,早已洞悉他的想法、态度。
因而,生出知己之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当初,是桓熙坚持将司马勋逐出梁州,如今,袁乔推荐桓熙接任自己,也是在投桃报李。
桓温命人将奏表送往建康,又遣人入蜀,召桓熙东出,前来江陵。
不久,梁州刺史、龙骧将军袁乔病逝于汉中,桓温痛失一臂,哀恸不已。
益州刺史周抚得知桓熙将要离开益州,当即骑乘快马,从彭模赶来成都相见。
成都的宫室依旧残破不堪,桓熙在这里住了接近一年,始终没有修缮宫室,改善自己的住处,与成汉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周抚看着眼前破旧的殿宇,对于桓熙能够深得益州人心,也不再感到惊奇。
桓熙热情相迎,怎么说周抚也是他的上司,不可怠慢。
二人寒暄几句,来到正厅,周抚长话短说:
“世子走后,周某实在不知谁能继任,主政益州,还请世子为我举荐贤才。”
说着,周抚将目光看向一旁的郗超,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要桓熙将郗超留在益州,主持政务。
郗超是桓熙在政务上最得力的助手,蜀地如今政通人和,郗超功不可没。
周抚请求留下郗超,维持现状,由郗超取代桓熙,与自己分理益州军政,并不是周抚真的不爱权,而是在向桓熙示好。
他并不是真的求贤若渴,而是在向桓熙示好。
郗超与桓熙的关系可谓人尽皆知,如果郗超留下,桓熙即使不在蜀中,也能通过郗超,继续把持益州政务。
周抚认为桓熙不会拒绝,就连在旁侍立的郗超都忍不住屏息以待。
然而出乎二人意料的是,桓熙却摇头笑道:
“周公是益州刺史,桓某此去,周公自当另聘长史,岂可来我这里抢人。
“景兴固然是我的心腹,但周公同样是我与父亲能够信任之人。
“周公与我志同道合,无需以此取信于熙,益州之事,皆委于公,万莫相疑。”
桓熙一席话,将对周抚的信任彰显得淋漓尽致,又怎能不使他感激涕零。
当然,桓熙有底气能够放权,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益州各郡的太守、镇将,都是他们父子的人。
而周抚的子嗣,包括周楚在内,正在江陵,名为听用,实为质子。
郗超没能名正言顺的执掌益州政务,略微有些失落。
但他也能够理解桓熙想要将自己带去梁州的想法。
哪知桓熙并未将话说完,他继续道:
“自伐蜀之后,家父与朝廷交恶,急需一位谋主为他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
“我正要向父亲举荐景兴,至于长史的人选,还请周公另聘良材。”
话是对周抚说的,但却是说给郗超听的。
按理说,郗超前往桓温身边作为谋主,能有更大的作为。
毕竟桓熙只是桓家的继承人,而桓温才是如今的六州之主
可郗超却激动道:
“得蒙主公看重,郗超感激不尽,然而天无二日,郗超心中,只有主公一颗太阳,还请主公允许下官追随左右。”
桓熙明白他的心意,长叹道:
“我又如何舍得与景兴分开,可凡事都有轻重缓急之别,父亲不仅要筹谋北伐,更需要与朝廷公卿争斗,只有在江陵,景兴才能真正尽展所学,桓某只得忍痛割爱。”
郗超听得桓熙解释,哪怕再是不舍,也只能含泪答应下来。
今天没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