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第203章 会战鸿池(一) (1/2)
吾玩文学 www.5wwx.com,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03章 会战鸿池(一)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许多人将所谓的奇,曲解为奇谋。
实际上,以正合的正,指的是用兵的常法,而以奇胜的奇,指的是用兵的变法,即根据战场上的变化,灵活的改变战术。
至于奇谋,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双方统帅的能力存在巨大差距,一方自觉站在了智商高地的时候,或者自觉正面会战没有胜算的时候,才会寄希望于此。
毕竟奇谋通常与风险为伴,一旦不成,则会身陷险境。
鸿池陂之战的双方,无论是桓温、王猛,还是慕容恽慕容垂,这四人,无一不是名声在外,堪称当世最顶尖的人物。
楚梁联军与燕军的兵力相近,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但谁都有取得胜利的可能,自然不会主动求险,把胜负的希望寄托在对方的愚蠢之上。
时维八月,秋高气爽,鸿池陂西侧,两军对垒。
慕容恪以步兵四万为方阵,两翼斜向布阵,各置骑兵二万,又留出一万骑兵为后备,全军结为雁行阵,队列如大雁飞行,作人字形。
《孙膑兵法》曰:雁形之阵者,所以接射也。
雁行阵的优势,便是充分发挥射击兵种的威力。
战时,两翼骑兵左射右,右射左,形成交叉火力,箭矢的射入角度更多,也能起到更为显著的压制效果。
而楚梁联军则呈品字形结阵,桓温以王猛督率三万梁军在前,作为防御支撑点。
以邓羌统率楚国仅有的两万骑兵位于右后方,自己则亲率三万楚国步兵列阵于左后方。
双方尚未开战,肃杀的气息已经弥漫在了鸿池陂。
慕容恽慕容垂,桓温、王猛、邓羌,都在阵前遥望对方的阵型。
桓温对王猛道:
“今日之胜负,皆仰仗于先生。”
桓温很清楚,这一战能否取得胜利,关键在于王猛的三万梁军,能否在燕军的凌厉攻势下稳住阵脚。
王猛正色道:
“梁国三万将士唯有死战不退,方能回报桓氏的恩德。”
此战无论胜负,直面燕军进攻的梁军必然遭受不小的伤亡。
当然,王猛并不畏惧伤亡,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权翼建议王猛保存实力,也是在桓温刚愎自用的情况下,不愿梁军精锐白白赴死。
如今并非没有胜算,自当拼死奋战。
桓温如果能够控击败燕国,占据洛阳,稳固经营。
等桓温未来专制朝廷的时候,桓熙同样也将因此受益。
与此同时,慕容恪也清楚,这一战的重点,就在于击溃王猛的步兵方阵,只要王猛退了,必然会冲击到后方桓温与邓羌的阵型。
待敌军阵脚大乱的时候,便是近战骑兵掩杀之时。
桓温在战斗中天然处于被动一方,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骑兵的差距。
燕军五万鲜卑骑兵,而楚军骑兵仅有二万,而且都是江南骑兵,无论战马的质量、还是骑卒的战斗力,都要明显弱于燕国。
哪怕有邓羌作为骑兵主将,也难以在鸿池陂与燕军对攻。
观察过敌军阵型后,桓温、慕容恪等人各回本阵。
不多时,燕军阵中率先擂响了战鼓,步兵方阵与两翼骑兵一同压上。
行至百余步的距离,随着慕容恪一声令下,令旗挥舞,燕军就此止步。
“下马,换步弓1
慕容恪大喝道。
距离桓熙于永和七年年初,在狼山一战中,以骑兵步射的战法打了苻雄一个猝不及防,取得河套地区的控制权以来,已经有了三四年的时间。
这一战法并不深奥,关键点在于本方骑兵必须占据绝对的优势。
否则下马步射,等对方骑兵发起冲锋,再想上马,调转方向,这一系列操作也会浪费许多时间,让对方拉近距离。
恰巧,慕容恪的弓骑兵就有一支强于楚军骑卒的近战骑兵保护。
王猛远远望见燕军下马换取步弓,并不感到意外,他对此从容不迫。
三万梁军中,有两万的重甲步兵,以及一万披甲的步弓手。 梁军结半月阵,以重甲步兵持盾在前,保护阵中的弓手。
由于灌钢法的运用,梁军皆以灌钢打造制式装备,因此,在并没有对财政造成巨大负担的情况下,拥有了这么一支两万人的重甲步兵,就连步弓手,今日也临时换上了甲胄。
当然,步弓手的甲胄并非重甲,因此,需要重甲步兵持盾保护。
&... -->>
第203章 会战鸿池(一)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许多人将所谓的奇,曲解为奇谋。
实际上,以正合的正,指的是用兵的常法,而以奇胜的奇,指的是用兵的变法,即根据战场上的变化,灵活的改变战术。
至于奇谋,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双方统帅的能力存在巨大差距,一方自觉站在了智商高地的时候,或者自觉正面会战没有胜算的时候,才会寄希望于此。
毕竟奇谋通常与风险为伴,一旦不成,则会身陷险境。
鸿池陂之战的双方,无论是桓温、王猛,还是慕容恽慕容垂,这四人,无一不是名声在外,堪称当世最顶尖的人物。
楚梁联军与燕军的兵力相近,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但谁都有取得胜利的可能,自然不会主动求险,把胜负的希望寄托在对方的愚蠢之上。
时维八月,秋高气爽,鸿池陂西侧,两军对垒。
慕容恪以步兵四万为方阵,两翼斜向布阵,各置骑兵二万,又留出一万骑兵为后备,全军结为雁行阵,队列如大雁飞行,作人字形。
《孙膑兵法》曰:雁形之阵者,所以接射也。
雁行阵的优势,便是充分发挥射击兵种的威力。
战时,两翼骑兵左射右,右射左,形成交叉火力,箭矢的射入角度更多,也能起到更为显著的压制效果。
而楚梁联军则呈品字形结阵,桓温以王猛督率三万梁军在前,作为防御支撑点。
以邓羌统率楚国仅有的两万骑兵位于右后方,自己则亲率三万楚国步兵列阵于左后方。
双方尚未开战,肃杀的气息已经弥漫在了鸿池陂。
慕容恽慕容垂,桓温、王猛、邓羌,都在阵前遥望对方的阵型。
桓温对王猛道:
“今日之胜负,皆仰仗于先生。”
桓温很清楚,这一战能否取得胜利,关键在于王猛的三万梁军,能否在燕军的凌厉攻势下稳住阵脚。
王猛正色道:
“梁国三万将士唯有死战不退,方能回报桓氏的恩德。”
此战无论胜负,直面燕军进攻的梁军必然遭受不小的伤亡。
当然,王猛并不畏惧伤亡,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权翼建议王猛保存实力,也是在桓温刚愎自用的情况下,不愿梁军精锐白白赴死。
如今并非没有胜算,自当拼死奋战。
桓温如果能够控击败燕国,占据洛阳,稳固经营。
等桓温未来专制朝廷的时候,桓熙同样也将因此受益。
与此同时,慕容恪也清楚,这一战的重点,就在于击溃王猛的步兵方阵,只要王猛退了,必然会冲击到后方桓温与邓羌的阵型。
待敌军阵脚大乱的时候,便是近战骑兵掩杀之时。
桓温在战斗中天然处于被动一方,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骑兵的差距。
燕军五万鲜卑骑兵,而楚军骑兵仅有二万,而且都是江南骑兵,无论战马的质量、还是骑卒的战斗力,都要明显弱于燕国。
哪怕有邓羌作为骑兵主将,也难以在鸿池陂与燕军对攻。
观察过敌军阵型后,桓温、慕容恪等人各回本阵。
不多时,燕军阵中率先擂响了战鼓,步兵方阵与两翼骑兵一同压上。
行至百余步的距离,随着慕容恪一声令下,令旗挥舞,燕军就此止步。
“下马,换步弓1
慕容恪大喝道。
距离桓熙于永和七年年初,在狼山一战中,以骑兵步射的战法打了苻雄一个猝不及防,取得河套地区的控制权以来,已经有了三四年的时间。
这一战法并不深奥,关键点在于本方骑兵必须占据绝对的优势。
否则下马步射,等对方骑兵发起冲锋,再想上马,调转方向,这一系列操作也会浪费许多时间,让对方拉近距离。
恰巧,慕容恪的弓骑兵就有一支强于楚军骑卒的近战骑兵保护。
王猛远远望见燕军下马换取步弓,并不感到意外,他对此从容不迫。
三万梁军中,有两万的重甲步兵,以及一万披甲的步弓手。 梁军结半月阵,以重甲步兵持盾在前,保护阵中的弓手。
由于灌钢法的运用,梁军皆以灌钢打造制式装备,因此,在并没有对财政造成巨大负担的情况下,拥有了这么一支两万人的重甲步兵,就连步弓手,今日也临时换上了甲胄。
当然,步弓手的甲胄并非重甲,因此,需要重甲步兵持盾保护。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