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棕黑色】粽子评皇后 (2/2)
吾玩文学 www.5wwx.com,回到明朝当皇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第一,人吓人,鬼吓人,这种构思,算不得泛滥,但也绝对算不得独特。属于从开始就能看穿结尾的情节。没悬念的时候感觉很单调啊……开局如此,大大不够抓人呢。
而小凌在棺材里等死的表现,说起来,还是觉得她太过镇静,或者太过被动了些。在有手镯的情况下,她选择等死,而不是选择试图拨弄手镯求救,感觉消极到很不真实。被活埋是很痛苦的啊,就算是有了死的准备,被憋死也是最惨痛的一种死法。好吧我是想起来墨西哥出土的那具200年的准木乃伊,那是一个假死而被活埋在了棺材里的女人。那个姿势……那个面部表情……俺啥也不说了。棺材里,20分钟后就会感到呼吸困难了。如果我是小凌,绝望之时,会想到的不是化妆而是自杀吧。
抓头,那么,也该说说建议了?其实,我觉得,那王爷当时说要厚葬,然后他们那么快就把她给葬了,明显是阳奉阴违,草率行事的。那,棺材埋得不深吧。而棺材上如果只有一两尺的浮土,那外面盗墓者的话语,也许小凌可以模糊听到一点。也许用个啥杯子之类的,有放大声音作用的陪葬品,贴在棺材板上听听?她本来还打算呼救的,可是听完后,决定装鬼用面膜吓走外面的人呢?好像上下也可以连的上么。
评皇后之卷一(一)
盗墓过后,第一卷的情节便展开来了,本文的风格也渐渐明朗。儿女之情不是主线,而只是线索。或者说,是试图吸引读者能在比较枯燥的铺展期跟下去的调料。
这本书更重要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灵魂,会是一个现代女性对那段历史的参与和旁观。如果不是如此,那么,许多细节,许多说明,便都失去了意义。
然而,“现代女性”,“参与”,“旁观”这三项,很遗憾说,宁馨糅合得并不算好。其实,宁馨上篇的落雁传说,也隐隐有这个毛病,但是不像这次这么明显。
总体感觉,行文似乎是有点急了。第一卷的内容,其实完全可以扩展成两卷,甚至三卷,比较细腻地来写出。
现在的第一卷,宁馨有太多背景想要交代,太多人物想要出场,太多概念想要建立。于是,这破题的第一卷,便显得有些粗暴。
其实,我还是觉得,一本好的,史穿的穿越文,在让主角动手参与之前,一定要铺垫好足够的“旁观”。只有那个世界真实了,活灵活现了,再参与,才会引人入胜,才能悬人心肝。过早的参与,过早的“指点江山”,会损害那个世界的真实感和沉厚感。稍不注意,便成败笔。当然,局限于儿女情长的“幻想史穿”,不在此列。
皇后所选择的穿越时代,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唐宋,早清,而是土木堡之变,这段一般读者并不了解的历史时期。
所以,和选择那些背景的文不同,这一个世界,宁馨不能试图依赖读者的知识和想象,从人物,到背景,都需要自己一笔一划去描绘出来。这是一项大工程。
从第一卷来说,宁馨只描绘出了这个时代的特点,但是却未能具化。第一卷下来,整个世界的架构,实在还只是骨架而已。
长城,外敌,火器。真要总结的话,这第一章,对于那个时代,宁馨就只交代了这些。
是的,都很重要,都很关键。可是,血肉呢?
那漫漫黄沙,千里平原,连绵山峦。那没有污染的,带着麦香的空气,大团大团,似乎压在人头顶上的白云,褐色的茅草屋,瘦削泥黑,满面风霜的老农,担着担子赶集的小贩,抱着娃娃回娘家的少妇,路边的义屋小栈瓜田菜田……都在哪儿呢?
进展得太过匆忙,便没有了血肉。没有了血肉,终究便缺了几分活气。干干画在一张白纸之上,不见小桥流水,铜镜团扇的工笔淑女画,终究也少了几分诱人。
这,是皇后的第一卷,让我最遗憾的地方。
参与……我觉得,女主对“历史”的参与,太早,太刻意,也太随便了。回想起来,倒还是太“刻意”这一条,是最大的败笔。几次冲突起落,似乎都是在为她展现身为现代人的优越性铺路,我可以理解宁馨为何要这样写,但是我并不喜欢宁馨这样写出来。
大约就是糅合得不好了呢。背景干巴巴,如果人物还都像NPC,那这本还不如改网游了。何必还要穿到这土木堡之前来?太可惜。
败笔么,比如小凌那两次提到“电视”,而不是直接吞吞吐吐说“大戏”,在我看来就是多余。比如对撩阴腿的那几句赞美,几句解释。总而言之,给我的感觉,宁馨是太急于要强调女主的现代人身份以及这身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带来的好处了,并且将此和描写这个时代“军工业”发展的特殊性一起,作为了文章的重中之重来处理。
而这个时代,还有这个时代中的人物,都相应被忽略,或者被当成了描绘这两者的棋子。
所以,总体来说,对于皇后第一卷,从布局来说,我不满意,很不满意。我觉得该写的东西没写,不该写的东西又写得太多。
但是,这一卷,却也不是失败。它用了短短几万字就交代清楚了背景,摆放开了人物,为第二卷铺好了路。从这点上说,极见功力。
而且,我也在反思,是否像我这样的老书虫,实在是被养刁了胃口。对于严谨性,对于YY的合理性,可行性,我的要求是不是太高。
嗯,所以呢……这些,到底也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期望和遗憾罢了。
评皇后之卷二
如果未来我将向我的朋友推荐皇后这本书。我肯定会说:“啊,一个现代女子穿越到土木堡之变前,去找自己意外穿越的男友了。那时候明的火器已经挺厉害了呢。好啦,你从第二卷开始看吧。第一卷跳过去不碍事的。”
这个,我也不知道是该算夸奖还是该算……
实在是,从第二卷起,宁馨的笔锋才算真正舒展开来,她相当不俗的笔力,至此才真正感觉有了宽裕的用武之地。第一次看完的印象,如果说让我想起类似的文风的话,倒是府天MM的《凌云志异》。
这一卷,人物出场众多而不杂乱,而且各有特色,面目清晰。丰满倒是谈不上的。人物并不像是真人那种有血有肉,而更像是“角色”。也许可以说类似京剧脸谱。三笔两笔就定了一个人的身份,活动范围,行动,目标,不过,却也并不能引起人进一步去了解去探究的兴致。
然而,这些人塑造得的确很干净,很清晰。就如同象棋棋子,虽然就那么几十个,式样也并不多么出奇,但是在高手掌中,却可以用之演绎出千变万化的棋局来。
宁馨,就是这样一位棋手。一位非常游刃有余的棋手。从布局的手法来说,第二卷相当开阔大气,却也不缺委婉细腻的曲折。只有非常有功力的作者,才能如此齐头并进地讲述故事,又让每一根丝线都能服帖地穿插交织,有条不紊,复杂而不杂乱。
第二卷出场的,有名有姓的人物,我粗略地数了数,大约有十一二个。而那些丫鬟侍卫之类的还未曾计算在内。而且这些人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单线联络。宁馨竟是当了这些人是琴键一般,蜻蜓点水一般灵巧地跳跃敲击,着眼点无时无刻不在变换,让他们能携起手来,向我们展示一个故事的各个相连相关切面。
能做到这点,其中所需要的技巧难度,不言而喻。
这些琴键,宁馨设得很清爽,敲击得也很熟练,很灵巧。出来的曲子,听着也很顺畅,很悦耳。但是,感觉总还是少了一些亮色。
到底是什么呢?似乎是少了些顿挫,少了些特写,少了些高低起伏。不是没有吸引人眼球的曲折,事实上,很有。比如那与众不同的“紧箍咒”,比如王爷还是皇帝的身份谜团。所以,让人感觉缺了起伏,并不是情节本身的问题,而是情节的“节奏”。
这卷的节奏是明快的,紧凑的,但也是单调的。
比如于谦的出场,比如第一面见到那位王爷的复杂心态,比如和皇帝洞房之夜的紧张,比如……
总觉得,到了风景精彩之处,宁馨并没有刻意放慢车速,让我们稍稍看个清楚明白,而是呼啦啦持续着四十公里每小时继续向前跑。结果顺着顺着看完了,回头想想,印象却都是模糊的。走马观花,就是如此吧。
总评的话,觉得这一卷,不是工笔花鸟,而是泼墨山水……动画。宁馨的大局感很好,掌控力极强,情节紧凑开朗,又无脱线混乱之感。但是,缺了些聚焦,缺了些少少的心理描写,人物特写等,作为调料。于是终究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读着的时候跟下来很容易,读过之后,却是留不下什么了。
最后的感觉就好像是……啊,小凌当皇后了。穿越人无所不能的味道淡去了,更真实了。还有,小凌坚强耐折腾的脾性,有些出来了。别的……嗯……汗。都是些啥来着?
评皇后之卷三
第三卷,皇后一文从宫廷内外转至战场,开始近距离触摸那个特殊时代的风云。
土木堡之变,若论表述,其实这篇算不得特别出彩。并不是很恢宏,并不是很深刻,也并不是很严密。若是作为明史的一种通俗演绎话本,倒也是很看得过去的。但是,在皇后中,它毕竟只是一个讲述故事的背景,而不是故事本身。
三卷以下,皇后的风格已经明朗。那么,它所描绘的,到底是怎样一个故事呢?
原来皇后不是历史文,也不算言情文。若真算起来,倒不如说是讲述了一群古代人还有两个现代人在那个特殊时代中顺潮搏浪,彼此对手的个人经历。
若说广,它的确不曾局限于情爱。若说狭……它的着眼点,的确还是在个人。
说来倒也好笑。虽然是在女频,说这话可能会被PIA……我真觉得宁馨描写男人比描写女人出彩。
唉,为什么穿越的是一个女人,而不是一个男人呢?如果一定要皇后的话,为何小凌不是一个穿越成了女人的男人呢?好吧我知道这个主意很很很雷,很很很很不CJ,但是,如果是那样一个故事,宁馨能写得放松得多吧!
真的,小声问,难道没有人同意我,变性小凌会是个很有萌点的人物吗?
好吧,收起玩笑不说,宁馨描写男人,比描写女人要自如得多。那些什么高跟鞋啊,化妆品啊……反正碰上强调女儿情态的东西,我就觉得宁馨笔下显得有些生涩和不自如。
出场这么多人物,形象最飘忽不定,最不引人的,最后我真觉得就是小凌这个青春小女人了。反观那位被俘的穿越皇帝,寥寥几笔,便有风采,可以让人喜欢上。
这样看起来的话,倒还真是的,宁馨也许最适合写的题材是现代白领职场,那种人烟密集,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琐碎中多见勾心斗角的题材。写男人去打拼,写在旁观赏或者辅助的女人,让宁馨自己保留有一点地位的超脱,也能有比较轻松的心情的投入,想来会很漂亮。(未完待续)
>
第一,人吓人,鬼吓人,这种构思,算不得泛滥,但也绝对算不得独特。属于从开始就能看穿结尾的情节。没悬念的时候感觉很单调啊……开局如此,大大不够抓人呢。
而小凌在棺材里等死的表现,说起来,还是觉得她太过镇静,或者太过被动了些。在有手镯的情况下,她选择等死,而不是选择试图拨弄手镯求救,感觉消极到很不真实。被活埋是很痛苦的啊,就算是有了死的准备,被憋死也是最惨痛的一种死法。好吧我是想起来墨西哥出土的那具200年的准木乃伊,那是一个假死而被活埋在了棺材里的女人。那个姿势……那个面部表情……俺啥也不说了。棺材里,20分钟后就会感到呼吸困难了。如果我是小凌,绝望之时,会想到的不是化妆而是自杀吧。
抓头,那么,也该说说建议了?其实,我觉得,那王爷当时说要厚葬,然后他们那么快就把她给葬了,明显是阳奉阴违,草率行事的。那,棺材埋得不深吧。而棺材上如果只有一两尺的浮土,那外面盗墓者的话语,也许小凌可以模糊听到一点。也许用个啥杯子之类的,有放大声音作用的陪葬品,贴在棺材板上听听?她本来还打算呼救的,可是听完后,决定装鬼用面膜吓走外面的人呢?好像上下也可以连的上么。
评皇后之卷一(一)
盗墓过后,第一卷的情节便展开来了,本文的风格也渐渐明朗。儿女之情不是主线,而只是线索。或者说,是试图吸引读者能在比较枯燥的铺展期跟下去的调料。
这本书更重要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灵魂,会是一个现代女性对那段历史的参与和旁观。如果不是如此,那么,许多细节,许多说明,便都失去了意义。
然而,“现代女性”,“参与”,“旁观”这三项,很遗憾说,宁馨糅合得并不算好。其实,宁馨上篇的落雁传说,也隐隐有这个毛病,但是不像这次这么明显。
总体感觉,行文似乎是有点急了。第一卷的内容,其实完全可以扩展成两卷,甚至三卷,比较细腻地来写出。
现在的第一卷,宁馨有太多背景想要交代,太多人物想要出场,太多概念想要建立。于是,这破题的第一卷,便显得有些粗暴。
其实,我还是觉得,一本好的,史穿的穿越文,在让主角动手参与之前,一定要铺垫好足够的“旁观”。只有那个世界真实了,活灵活现了,再参与,才会引人入胜,才能悬人心肝。过早的参与,过早的“指点江山”,会损害那个世界的真实感和沉厚感。稍不注意,便成败笔。当然,局限于儿女情长的“幻想史穿”,不在此列。
皇后所选择的穿越时代,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唐宋,早清,而是土木堡之变,这段一般读者并不了解的历史时期。
所以,和选择那些背景的文不同,这一个世界,宁馨不能试图依赖读者的知识和想象,从人物,到背景,都需要自己一笔一划去描绘出来。这是一项大工程。
从第一卷来说,宁馨只描绘出了这个时代的特点,但是却未能具化。第一卷下来,整个世界的架构,实在还只是骨架而已。
长城,外敌,火器。真要总结的话,这第一章,对于那个时代,宁馨就只交代了这些。
是的,都很重要,都很关键。可是,血肉呢?
那漫漫黄沙,千里平原,连绵山峦。那没有污染的,带着麦香的空气,大团大团,似乎压在人头顶上的白云,褐色的茅草屋,瘦削泥黑,满面风霜的老农,担着担子赶集的小贩,抱着娃娃回娘家的少妇,路边的义屋小栈瓜田菜田……都在哪儿呢?
进展得太过匆忙,便没有了血肉。没有了血肉,终究便缺了几分活气。干干画在一张白纸之上,不见小桥流水,铜镜团扇的工笔淑女画,终究也少了几分诱人。
这,是皇后的第一卷,让我最遗憾的地方。
参与……我觉得,女主对“历史”的参与,太早,太刻意,也太随便了。回想起来,倒还是太“刻意”这一条,是最大的败笔。几次冲突起落,似乎都是在为她展现身为现代人的优越性铺路,我可以理解宁馨为何要这样写,但是我并不喜欢宁馨这样写出来。
大约就是糅合得不好了呢。背景干巴巴,如果人物还都像NPC,那这本还不如改网游了。何必还要穿到这土木堡之前来?太可惜。
败笔么,比如小凌那两次提到“电视”,而不是直接吞吞吐吐说“大戏”,在我看来就是多余。比如对撩阴腿的那几句赞美,几句解释。总而言之,给我的感觉,宁馨是太急于要强调女主的现代人身份以及这身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带来的好处了,并且将此和描写这个时代“军工业”发展的特殊性一起,作为了文章的重中之重来处理。
而这个时代,还有这个时代中的人物,都相应被忽略,或者被当成了描绘这两者的棋子。
所以,总体来说,对于皇后第一卷,从布局来说,我不满意,很不满意。我觉得该写的东西没写,不该写的东西又写得太多。
但是,这一卷,却也不是失败。它用了短短几万字就交代清楚了背景,摆放开了人物,为第二卷铺好了路。从这点上说,极见功力。
而且,我也在反思,是否像我这样的老书虫,实在是被养刁了胃口。对于严谨性,对于YY的合理性,可行性,我的要求是不是太高。
嗯,所以呢……这些,到底也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期望和遗憾罢了。
评皇后之卷二
如果未来我将向我的朋友推荐皇后这本书。我肯定会说:“啊,一个现代女子穿越到土木堡之变前,去找自己意外穿越的男友了。那时候明的火器已经挺厉害了呢。好啦,你从第二卷开始看吧。第一卷跳过去不碍事的。”
这个,我也不知道是该算夸奖还是该算……
实在是,从第二卷起,宁馨的笔锋才算真正舒展开来,她相当不俗的笔力,至此才真正感觉有了宽裕的用武之地。第一次看完的印象,如果说让我想起类似的文风的话,倒是府天MM的《凌云志异》。
这一卷,人物出场众多而不杂乱,而且各有特色,面目清晰。丰满倒是谈不上的。人物并不像是真人那种有血有肉,而更像是“角色”。也许可以说类似京剧脸谱。三笔两笔就定了一个人的身份,活动范围,行动,目标,不过,却也并不能引起人进一步去了解去探究的兴致。
然而,这些人塑造得的确很干净,很清晰。就如同象棋棋子,虽然就那么几十个,式样也并不多么出奇,但是在高手掌中,却可以用之演绎出千变万化的棋局来。
宁馨,就是这样一位棋手。一位非常游刃有余的棋手。从布局的手法来说,第二卷相当开阔大气,却也不缺委婉细腻的曲折。只有非常有功力的作者,才能如此齐头并进地讲述故事,又让每一根丝线都能服帖地穿插交织,有条不紊,复杂而不杂乱。
第二卷出场的,有名有姓的人物,我粗略地数了数,大约有十一二个。而那些丫鬟侍卫之类的还未曾计算在内。而且这些人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单线联络。宁馨竟是当了这些人是琴键一般,蜻蜓点水一般灵巧地跳跃敲击,着眼点无时无刻不在变换,让他们能携起手来,向我们展示一个故事的各个相连相关切面。
能做到这点,其中所需要的技巧难度,不言而喻。
这些琴键,宁馨设得很清爽,敲击得也很熟练,很灵巧。出来的曲子,听着也很顺畅,很悦耳。但是,感觉总还是少了一些亮色。
到底是什么呢?似乎是少了些顿挫,少了些特写,少了些高低起伏。不是没有吸引人眼球的曲折,事实上,很有。比如那与众不同的“紧箍咒”,比如王爷还是皇帝的身份谜团。所以,让人感觉缺了起伏,并不是情节本身的问题,而是情节的“节奏”。
这卷的节奏是明快的,紧凑的,但也是单调的。
比如于谦的出场,比如第一面见到那位王爷的复杂心态,比如和皇帝洞房之夜的紧张,比如……
总觉得,到了风景精彩之处,宁馨并没有刻意放慢车速,让我们稍稍看个清楚明白,而是呼啦啦持续着四十公里每小时继续向前跑。结果顺着顺着看完了,回头想想,印象却都是模糊的。走马观花,就是如此吧。
总评的话,觉得这一卷,不是工笔花鸟,而是泼墨山水……动画。宁馨的大局感很好,掌控力极强,情节紧凑开朗,又无脱线混乱之感。但是,缺了些聚焦,缺了些少少的心理描写,人物特写等,作为调料。于是终究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读着的时候跟下来很容易,读过之后,却是留不下什么了。
最后的感觉就好像是……啊,小凌当皇后了。穿越人无所不能的味道淡去了,更真实了。还有,小凌坚强耐折腾的脾性,有些出来了。别的……嗯……汗。都是些啥来着?
评皇后之卷三
第三卷,皇后一文从宫廷内外转至战场,开始近距离触摸那个特殊时代的风云。
土木堡之变,若论表述,其实这篇算不得特别出彩。并不是很恢宏,并不是很深刻,也并不是很严密。若是作为明史的一种通俗演绎话本,倒也是很看得过去的。但是,在皇后中,它毕竟只是一个讲述故事的背景,而不是故事本身。
三卷以下,皇后的风格已经明朗。那么,它所描绘的,到底是怎样一个故事呢?
原来皇后不是历史文,也不算言情文。若真算起来,倒不如说是讲述了一群古代人还有两个现代人在那个特殊时代中顺潮搏浪,彼此对手的个人经历。
若说广,它的确不曾局限于情爱。若说狭……它的着眼点,的确还是在个人。
说来倒也好笑。虽然是在女频,说这话可能会被PIA……我真觉得宁馨描写男人比描写女人出彩。
唉,为什么穿越的是一个女人,而不是一个男人呢?如果一定要皇后的话,为何小凌不是一个穿越成了女人的男人呢?好吧我知道这个主意很很很雷,很很很很不CJ,但是,如果是那样一个故事,宁馨能写得放松得多吧!
真的,小声问,难道没有人同意我,变性小凌会是个很有萌点的人物吗?
好吧,收起玩笑不说,宁馨描写男人,比描写女人要自如得多。那些什么高跟鞋啊,化妆品啊……反正碰上强调女儿情态的东西,我就觉得宁馨笔下显得有些生涩和不自如。
出场这么多人物,形象最飘忽不定,最不引人的,最后我真觉得就是小凌这个青春小女人了。反观那位被俘的穿越皇帝,寥寥几笔,便有风采,可以让人喜欢上。
这样看起来的话,倒还真是的,宁馨也许最适合写的题材是现代白领职场,那种人烟密集,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琐碎中多见勾心斗角的题材。写男人去打拼,写在旁观赏或者辅助的女人,让宁馨自己保留有一点地位的超脱,也能有比较轻松的心情的投入,想来会很漂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