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明朝那些事儿(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命运之神来到了朱重八的床边,将一柄剑和一把钥匙交给了他,它告诉朱重八:用剑去推翻残暴的元朝,用钥匙去打开那扇新的大门,你将建立自己的王朝,获得你应得的荣耀!
朱重八庄重地接收了这两份礼物,他没有辜负命运之神的期望。在那漫长而艰苦的岁月里,他用自己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战胜了所有的竞争者,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他不再是那个穷困潦倒的朱重八,而是重权在握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认为自己已经有足够的力量改变原先的规则,创造自己的体系。
但他错了,无论他如何强大,在历史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颗小小的棋子。
他可以影响少数人于永远,也可以影响多数人于暂时,但他无法影响多数人于永远。
毫无疑问,朱元璋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他有着卓越的军事和政治天赋,精力充沛。他执政三十一年,勤勤恳恳日夜不息地处理政务,一个天才加上勤奋,世上还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成的呢?
他相信自己能够操控一切、改变一切,他已经凭借自己的才能获得了命运之神的垂青,成为了这片广阔大地的统治者。但他并不满足,所以他按照自己的设想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社会体系和架构。他相信,就如同以往一样,他会胜利的,事情是会按照他的设想进行下去的。
可是历史规则这个对手与之前的对手都不相同,它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它没有去招惹朱元璋这位猛人,却不断地缠扰着朱元璋的子孙,而朱元璋的体系也在时间的磨砺下变得千疮百孔,最终失去了控制力和约束力,历史固执地按照自己的逻辑方式走了下去。
事实证明,在这场斗争中,朱元璋失败了。
原因何在呢?答案看起来似乎深不可测,其实很简单:
因为朱元璋只是历史的执行者,他并不是历史的创造者。
即使没有朱元璋,也会有李元璋、王元璋来完成历史的使命,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的帝国。历史是一个好客的主人,但却从不容许客人取代它的位置。历史也从来就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可以支配创造的。所谓时势造英雄,实乃至理名言。
真正支配历史的人,不是朱元璋,是稻田里辛勤劳作的老农,是官道上来往的商贾,是朝堂上进言的官员,是孤灯下苦读的学子。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注定默默无闻,都无法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们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
从古至今,从无例外。
在解构了朱元璋的体系后,让我们回到洪武时代,还有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件是必须述说的。
可怕的锦衣卫
特务政治是明朝的一个特点,其代表机构就是锦衣卫。
锦衣卫这个名字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历史概念,但明朝的人们提起这个名字却是谈虎色变。这是一个奇特的机构,它原本只是一支军队,是皇帝的亲军二十六卫之一。这些部队由皇帝本人指挥,各有各的职责。
按说亲军应该整日在皇帝身边,是个不错的职业,但你可不要以为当上亲军就能飞黄腾达,比如亲军二十六卫中的孝陵卫就是守坟的,整日只能和陵墓打交道;如果不幸被选入孝陵卫,恐怕一辈子也见不到活着的皇帝了。
相比而言,锦衣卫就厉害得多了,它是皇帝的卫队,出行时负责保卫,此外它还是仪仗队,上朝时掌管礼仪。所有锦衣卫的成员服装整齐,穿着飞鱼服,佩带绣春刀。正是由于锦衣卫承担着如此重要的职责,且都是皇帝身边的人,他们渐渐地成为了皇帝的耳目,负责打探情报和惩处大臣。
这个机构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不受任何部门的管辖,只听皇帝的指挥,其机构也比较简单,指挥使一人(正三品)为最高统帅,下设同知、佥事、镇抚各二人,千户十四人,这些是锦衣卫的高级领导。
明初加入锦衣卫的人都要进行严格审查和面试,必须保证是良民,无犯罪前科,并经过精心挑选和各种训练,顺利通过这些考验的人才能成为锦衣卫。
锦衣卫的主要职责是侦查大臣们的行动,并随时向皇帝报告;他们还掌管着“廷杖”,负责惩处违反皇帝意志的大臣。而在大臣眼中,这是一群极为可怕的人。洪武年间,如果大臣家有锦衣卫上门,他就会收拾好衣物,和家人告别,然后一去不返。
此外锦衣卫还负责收集军事情报、策反敌军高级军官的工作,如在后来的万历朝鲜之战中,锦衣卫表现得相当活跃,收集了大量日军情报,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锦衣卫的另一个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不受司法机关的管辖,可以自己抓捕犯人,并审判判刑。在逮捕犯人前,锦衣卫指挥使会发给所谓“驾帖”。大家可能在《新龙门客栈》中看到过这件东西,要说明的是,“驾帖”并不是身份证明,而是逮捕证。
锦衣卫持有此物逮捕人犯不受任何人阻拦,如有反抗,可格杀勿论。由于锦衣卫拥有几乎超越一切的权力,无论刑部还是大理寺见到锦衣卫都避而远之。
锦衣卫还有自己的监狱,称为“诏狱”,此狱名气之大,甚至超过了刑部的天牢,因为能被关进这个监狱的都绝非普通人,往往不是大忠大善就是大奸大恶。
事实证明,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确实很高,在胡惟庸和蓝玉案中,锦衣卫昼伏夜出,四处打探,以不怕杀错、只怕杀漏的精神找出了许多所谓的同党,并一一处决。这两宗案件也大大提升了锦衣卫的名声。
毫无疑问,这是一群可怕的人,他们重权在握,除皇帝外不受任何人管辖,是皇帝重要的统治工具。
但这一机构的始创者朱元璋却深刻地认识到了特务政治的危害,他知道如果放任下去,国家法律的约束性和权威性将荡然无存,于是在洪武二十六年,他命令撤销锦衣卫,并下令所有司法审判行为必须由司法机关执行(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
为了显示废除锦衣卫的决心,朱元璋还当众焚毁了锦衣卫的刑具,以示永不重开之意。
然而很多事情只要开了头,就很难收尾了。
锦衣卫这个独特的机构将在后来的明朝历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以后还会经常和它打交道的,现在就先放下吧。
一个盟友的加入
就在朱元璋逐步解决国内问题时,明帝国的东北边界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件事将对明朝后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事情的发生地是高丽王国。
高丽王国是王建于公元10世纪建立的,这个王朝取代了之前的新罗王国,一直延续下来,但这个高丽王朝与明朝的关系并不好,这是有着历史原因的。
在元朝建立之后,元统治者发兵攻打高丽,高丽最终不敌,被迫屈服蒙元。而元朝统治者按其一贯的方针政策,将本是隶属国的高丽归并为元朝的征东行省。元朝还随意废除高丽国王,其目的在于通过王室的通婚,将高丽牢牢控制在手中。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元世祖到元末,元朝皇帝先后将七位公主下嫁高丽国王。
这样看来,和亲这一招永远都是有用的,万一有一天双方打起来,只要把七姑八姨地拉出来,读一下家谱,考证出阁下是我姐姐的儿子的堂弟的邻居等等,就能把对方说得目瞪口呆,收兵回家。
元朝的目的达到了,经过长期的相亲介绍和血缘分配,三代高丽国王都带有元朝皇室血统。当然了,如果要算出到底是哪一辈的、互相之间怎么称呼还是要翻家谱的。
正因为高丽王室与元朝皇室的血统联系,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统治者被赶出中原后,高丽仍然依附于元朝。
朱元璋很明白一个稳定边界的重要性,他在明朝建立后,就派遣使臣出使高丽通报国号年号,意图与高丽建立宗藩关系。
在利害关系面前,亲戚关系是不一定管用的,事情的发展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看到元朝败退,高丽王朝国王王颛便断绝了与元朝的关系,受明朝册封,趁机摆脱了元朝的奴役。然而事情总是一波三折,高丽王朝里还有很多人是元朝统治者的亲戚,他们自然不甘心被明朝控制。于是亲元与亲明的势力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斗争。
后王颛十岁的养子江宁君辛隅继位。这位国王是倾向北元的,但他为了不得罪明朝,也派遣使者去为他的父亲请封谥号(高丽国王的谥号按例由明朝确认)。本来事情还是顺利的,明朝派遣使节林密、蔡斌前往高丽,然而此二人在从高丽归国途中被人劫道,不但随身物品被抢,人也被杀掉了。
按说这件事不一定是高丽干的,因为在自己地盘上干这些活就等于在凶案现场写下杀人者系某某,太过招摇,此事恐怕是北元派人干的。
但朱元璋岂是好得罪的?阴谋居然搞到了他的头上,怎肯罢休!他暴跳如雷,收回了给王颛的谥号,表示绝不承认辛隅的国王地位。高丽也是一肚子苦水没办法倒,只好转而向北元请封,获得了高丽国王、征东行省左丞相的封号。
至此,明朝与高丽王国决裂,双方亮出了兵刃。眼见一场大战又要开打,但刀剑虽然没得商量,带刀剑的人却是可以商量的。
高丽国王决定动手了。洪武二十年,冯胜和蓝玉率领军队打败纳哈出,控制了辽东,并在辽东设了铁岭卫都指挥使司,控制了铁岭。这是个敏感地带,因为铁岭在元朝时就是元朝和高丽之间的国界。高丽一直想占据这个缓冲地带,而明朝的军事行动无疑打乱了高丽王朝的如意算盘。
高丽国王辛隅毕竟政治经验不足,居然去找朱元璋要求获得铁岭的领土。这一要求搞得朱元璋啼笑皆非,自己打了几十年仗,就是为了几块地盘,这位少年天子居然异想天开,想找连工资都不愿意多发的朱元璋要土地。
结果可想而知,朱元璋严词拒绝了使臣。这位高丽国王也真是血气方刚,他命令调集各道军队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征伐辽东。
那么这支远征军有多少人呢?据《李朝太祖实录》,这支部队一共只有近四万人。而他们的敌人——驻守辽东的明军,刚刚打败了纳哈出的二十万元军,在北元已经被击溃、退守沙漠的情况下,高丽的远征军有什么办法和这支久经沙场的明军对抗呢?
但辛隅似乎并没有考虑太多,估计他是按照高丽军队以一当十的比例来计算战斗力的。
这样看来,辛隅对当时形势的认识是比较糊涂的,但他派去打仗的将领却并不糊涂。
至少李成桂不糊涂。
这支军队的统帅是曹敏修和李成桂,他们分任左、右军都统使。李成桂一直反对和明朝决裂,他极力劝阻未能成功。作为一名将领,他清醒地认识到攻击辽东是以卵击石,但迫于上级压力,他还是率领军队出征了。
大军到达铁岭后,李成桂并没有发动进攻,他另有打算。
这位统兵大将先做通了曹敏修的工作,然后一咬牙、一跺脚,造反了!
他带领军队打回了老家,废黜了辛隅,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这就是著名的李氏王朝。
为了争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派使臣向明朝称臣,他向朱元璋递交了国书,新人新气象,李成桂废除了高丽的称呼,这个新的王朝需要一个新的名字。
这个庄严的使命落在了朱元璋的身上,他经过慎重考虑,取“朝日鲜明之国”之意,为这个王朝确定了新的名字——朝鲜。
从此这个名字成为王国的统一称呼,并延续至今。朱元璋亲自下令:朝鲜为永不征讨之国,明和朝鲜正式以鸭绿江作为边界。而朝鲜尊明为天朝,并采用明年号,此后朝鲜的历代国王继位后都要派使臣至明朝,得到明朝皇帝的确认并赐予封号。
朱元璋和李成桂确定了明王朝和朝鲜和睦友善的关系,也立下了双方守望互助的诺言。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们都遵守了自己的承诺。
李成桂的建国举动及明朝、朝鲜和睦关系的确立,对后来明朝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促进了电视剧事业的发展。
在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一百多年后的1506年,李朝中宗继位,在他担任国王的三十八年里,有一位医官靠着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一番事业。四百多年后,这位医官的事迹被拍成了电视剧,流行一时,名《大长今》。
朝鲜成为了大明的属国,北元也被打得奄奄一息,躲到沙漠里整日吃沙子。强大的明朝终于平定了帝国的边界,自盛唐之后,经过数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原政权终于不再畏惧游牧民族的进攻,一个庞大的帝国又一次屹立起来,它用自己的实力保证这个国家的臣民可以安居乐业,经济文化可以不受干扰地持续发展。
在今天看来,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
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命运之神来到了朱重八的床边,将一柄剑和一把钥匙交给了他,它告诉朱重八:用剑去推翻残暴的元朝,用钥匙去打开那扇新的大门,你将建立自己的王朝,获得你应得的荣耀!
朱重八庄重地接收了这两份礼物,他没有辜负命运之神的期望。在那漫长而艰苦的岁月里,他用自己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战胜了所有的竞争者,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他不再是那个穷困潦倒的朱重八,而是重权在握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认为自己已经有足够的力量改变原先的规则,创造自己的体系。
但他错了,无论他如何强大,在历史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颗小小的棋子。
他可以影响少数人于永远,也可以影响多数人于暂时,但他无法影响多数人于永远。
毫无疑问,朱元璋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他有着卓越的军事和政治天赋,精力充沛。他执政三十一年,勤勤恳恳日夜不息地处理政务,一个天才加上勤奋,世上还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成的呢?
他相信自己能够操控一切、改变一切,他已经凭借自己的才能获得了命运之神的垂青,成为了这片广阔大地的统治者。但他并不满足,所以他按照自己的设想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社会体系和架构。他相信,就如同以往一样,他会胜利的,事情是会按照他的设想进行下去的。
可是历史规则这个对手与之前的对手都不相同,它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它没有去招惹朱元璋这位猛人,却不断地缠扰着朱元璋的子孙,而朱元璋的体系也在时间的磨砺下变得千疮百孔,最终失去了控制力和约束力,历史固执地按照自己的逻辑方式走了下去。
事实证明,在这场斗争中,朱元璋失败了。
原因何在呢?答案看起来似乎深不可测,其实很简单:
因为朱元璋只是历史的执行者,他并不是历史的创造者。
即使没有朱元璋,也会有李元璋、王元璋来完成历史的使命,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的帝国。历史是一个好客的主人,但却从不容许客人取代它的位置。历史也从来就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可以支配创造的。所谓时势造英雄,实乃至理名言。
真正支配历史的人,不是朱元璋,是稻田里辛勤劳作的老农,是官道上来往的商贾,是朝堂上进言的官员,是孤灯下苦读的学子。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注定默默无闻,都无法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们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
从古至今,从无例外。
在解构了朱元璋的体系后,让我们回到洪武时代,还有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件是必须述说的。
可怕的锦衣卫
特务政治是明朝的一个特点,其代表机构就是锦衣卫。
锦衣卫这个名字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历史概念,但明朝的人们提起这个名字却是谈虎色变。这是一个奇特的机构,它原本只是一支军队,是皇帝的亲军二十六卫之一。这些部队由皇帝本人指挥,各有各的职责。
按说亲军应该整日在皇帝身边,是个不错的职业,但你可不要以为当上亲军就能飞黄腾达,比如亲军二十六卫中的孝陵卫就是守坟的,整日只能和陵墓打交道;如果不幸被选入孝陵卫,恐怕一辈子也见不到活着的皇帝了。
相比而言,锦衣卫就厉害得多了,它是皇帝的卫队,出行时负责保卫,此外它还是仪仗队,上朝时掌管礼仪。所有锦衣卫的成员服装整齐,穿着飞鱼服,佩带绣春刀。正是由于锦衣卫承担着如此重要的职责,且都是皇帝身边的人,他们渐渐地成为了皇帝的耳目,负责打探情报和惩处大臣。
这个机构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不受任何部门的管辖,只听皇帝的指挥,其机构也比较简单,指挥使一人(正三品)为最高统帅,下设同知、佥事、镇抚各二人,千户十四人,这些是锦衣卫的高级领导。
明初加入锦衣卫的人都要进行严格审查和面试,必须保证是良民,无犯罪前科,并经过精心挑选和各种训练,顺利通过这些考验的人才能成为锦衣卫。
锦衣卫的主要职责是侦查大臣们的行动,并随时向皇帝报告;他们还掌管着“廷杖”,负责惩处违反皇帝意志的大臣。而在大臣眼中,这是一群极为可怕的人。洪武年间,如果大臣家有锦衣卫上门,他就会收拾好衣物,和家人告别,然后一去不返。
此外锦衣卫还负责收集军事情报、策反敌军高级军官的工作,如在后来的万历朝鲜之战中,锦衣卫表现得相当活跃,收集了大量日军情报,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锦衣卫的另一个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不受司法机关的管辖,可以自己抓捕犯人,并审判判刑。在逮捕犯人前,锦衣卫指挥使会发给所谓“驾帖”。大家可能在《新龙门客栈》中看到过这件东西,要说明的是,“驾帖”并不是身份证明,而是逮捕证。
锦衣卫持有此物逮捕人犯不受任何人阻拦,如有反抗,可格杀勿论。由于锦衣卫拥有几乎超越一切的权力,无论刑部还是大理寺见到锦衣卫都避而远之。
锦衣卫还有自己的监狱,称为“诏狱”,此狱名气之大,甚至超过了刑部的天牢,因为能被关进这个监狱的都绝非普通人,往往不是大忠大善就是大奸大恶。
事实证明,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确实很高,在胡惟庸和蓝玉案中,锦衣卫昼伏夜出,四处打探,以不怕杀错、只怕杀漏的精神找出了许多所谓的同党,并一一处决。这两宗案件也大大提升了锦衣卫的名声。
毫无疑问,这是一群可怕的人,他们重权在握,除皇帝外不受任何人管辖,是皇帝重要的统治工具。
但这一机构的始创者朱元璋却深刻地认识到了特务政治的危害,他知道如果放任下去,国家法律的约束性和权威性将荡然无存,于是在洪武二十六年,他命令撤销锦衣卫,并下令所有司法审判行为必须由司法机关执行(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
为了显示废除锦衣卫的决心,朱元璋还当众焚毁了锦衣卫的刑具,以示永不重开之意。
然而很多事情只要开了头,就很难收尾了。
锦衣卫这个独特的机构将在后来的明朝历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以后还会经常和它打交道的,现在就先放下吧。
一个盟友的加入
就在朱元璋逐步解决国内问题时,明帝国的东北边界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件事将对明朝后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事情的发生地是高丽王国。
高丽王国是王建于公元10世纪建立的,这个王朝取代了之前的新罗王国,一直延续下来,但这个高丽王朝与明朝的关系并不好,这是有着历史原因的。
在元朝建立之后,元统治者发兵攻打高丽,高丽最终不敌,被迫屈服蒙元。而元朝统治者按其一贯的方针政策,将本是隶属国的高丽归并为元朝的征东行省。元朝还随意废除高丽国王,其目的在于通过王室的通婚,将高丽牢牢控制在手中。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元世祖到元末,元朝皇帝先后将七位公主下嫁高丽国王。
这样看来,和亲这一招永远都是有用的,万一有一天双方打起来,只要把七姑八姨地拉出来,读一下家谱,考证出阁下是我姐姐的儿子的堂弟的邻居等等,就能把对方说得目瞪口呆,收兵回家。
元朝的目的达到了,经过长期的相亲介绍和血缘分配,三代高丽国王都带有元朝皇室血统。当然了,如果要算出到底是哪一辈的、互相之间怎么称呼还是要翻家谱的。
正因为高丽王室与元朝皇室的血统联系,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统治者被赶出中原后,高丽仍然依附于元朝。
朱元璋很明白一个稳定边界的重要性,他在明朝建立后,就派遣使臣出使高丽通报国号年号,意图与高丽建立宗藩关系。
在利害关系面前,亲戚关系是不一定管用的,事情的发展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看到元朝败退,高丽王朝国王王颛便断绝了与元朝的关系,受明朝册封,趁机摆脱了元朝的奴役。然而事情总是一波三折,高丽王朝里还有很多人是元朝统治者的亲戚,他们自然不甘心被明朝控制。于是亲元与亲明的势力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斗争。
后王颛十岁的养子江宁君辛隅继位。这位国王是倾向北元的,但他为了不得罪明朝,也派遣使者去为他的父亲请封谥号(高丽国王的谥号按例由明朝确认)。本来事情还是顺利的,明朝派遣使节林密、蔡斌前往高丽,然而此二人在从高丽归国途中被人劫道,不但随身物品被抢,人也被杀掉了。
按说这件事不一定是高丽干的,因为在自己地盘上干这些活就等于在凶案现场写下杀人者系某某,太过招摇,此事恐怕是北元派人干的。
但朱元璋岂是好得罪的?阴谋居然搞到了他的头上,怎肯罢休!他暴跳如雷,收回了给王颛的谥号,表示绝不承认辛隅的国王地位。高丽也是一肚子苦水没办法倒,只好转而向北元请封,获得了高丽国王、征东行省左丞相的封号。
至此,明朝与高丽王国决裂,双方亮出了兵刃。眼见一场大战又要开打,但刀剑虽然没得商量,带刀剑的人却是可以商量的。
高丽国王决定动手了。洪武二十年,冯胜和蓝玉率领军队打败纳哈出,控制了辽东,并在辽东设了铁岭卫都指挥使司,控制了铁岭。这是个敏感地带,因为铁岭在元朝时就是元朝和高丽之间的国界。高丽一直想占据这个缓冲地带,而明朝的军事行动无疑打乱了高丽王朝的如意算盘。
高丽国王辛隅毕竟政治经验不足,居然去找朱元璋要求获得铁岭的领土。这一要求搞得朱元璋啼笑皆非,自己打了几十年仗,就是为了几块地盘,这位少年天子居然异想天开,想找连工资都不愿意多发的朱元璋要土地。
结果可想而知,朱元璋严词拒绝了使臣。这位高丽国王也真是血气方刚,他命令调集各道军队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征伐辽东。
那么这支远征军有多少人呢?据《李朝太祖实录》,这支部队一共只有近四万人。而他们的敌人——驻守辽东的明军,刚刚打败了纳哈出的二十万元军,在北元已经被击溃、退守沙漠的情况下,高丽的远征军有什么办法和这支久经沙场的明军对抗呢?
但辛隅似乎并没有考虑太多,估计他是按照高丽军队以一当十的比例来计算战斗力的。
这样看来,辛隅对当时形势的认识是比较糊涂的,但他派去打仗的将领却并不糊涂。
至少李成桂不糊涂。
这支军队的统帅是曹敏修和李成桂,他们分任左、右军都统使。李成桂一直反对和明朝决裂,他极力劝阻未能成功。作为一名将领,他清醒地认识到攻击辽东是以卵击石,但迫于上级压力,他还是率领军队出征了。
大军到达铁岭后,李成桂并没有发动进攻,他另有打算。
这位统兵大将先做通了曹敏修的工作,然后一咬牙、一跺脚,造反了!
他带领军队打回了老家,废黜了辛隅,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这就是著名的李氏王朝。
为了争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派使臣向明朝称臣,他向朱元璋递交了国书,新人新气象,李成桂废除了高丽的称呼,这个新的王朝需要一个新的名字。
这个庄严的使命落在了朱元璋的身上,他经过慎重考虑,取“朝日鲜明之国”之意,为这个王朝确定了新的名字——朝鲜。
从此这个名字成为王国的统一称呼,并延续至今。朱元璋亲自下令:朝鲜为永不征讨之国,明和朝鲜正式以鸭绿江作为边界。而朝鲜尊明为天朝,并采用明年号,此后朝鲜的历代国王继位后都要派使臣至明朝,得到明朝皇帝的确认并赐予封号。
朱元璋和李成桂确定了明王朝和朝鲜和睦友善的关系,也立下了双方守望互助的诺言。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们都遵守了自己的承诺。
李成桂的建国举动及明朝、朝鲜和睦关系的确立,对后来明朝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促进了电视剧事业的发展。
在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一百多年后的1506年,李朝中宗继位,在他担任国王的三十八年里,有一位医官靠着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一番事业。四百多年后,这位医官的事迹被拍成了电视剧,流行一时,名《大长今》。
朝鲜成为了大明的属国,北元也被打得奄奄一息,躲到沙漠里整日吃沙子。强大的明朝终于平定了帝国的边界,自盛唐之后,经过数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原政权终于不再畏惧游牧民族的进攻,一个庞大的帝国又一次屹立起来,它用自己的实力保证这个国家的臣民可以安居乐业,经济文化可以不受干扰地持续发展。
在今天看来,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