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奋斗在红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隔着二十几米远,看着婉转高歌的佳人,那明丽的容颜,贾环心中亦涌起万千感慨。
他要薇薇和他一起去京城,但是她不愿意去。个中的思量,细微之处,他能明白她。只是,唯有相思离别苦。
停泊在码头上准备离开金陵前往京城的大船的启程准备工作因为林千薇的到来而停下来。船上的人们都在听着歌曲。
外金川门繁华的各处码头上的人们都停顿下来,望向江边的轻舟,还有那数艘相连的画舫、停泊的楼船,码头的人群。唯有那婉转、清冽、灵动的歌声飘荡在江面上。
一曲缠绵、倾述柔情的《女儿情》唱完,在短暂的寂静之后,码头上的士子们响起震天般的叫好声、掌声。太精彩!国人表达爱情,内敛而含蓄。这首直抒情意、热烈大胆的曲子,只有林大家水平来唱,也只有她的身份来唱是合适的。
此时国朝理学占据主流。如果是良家女子当众来唱这样表达感情的曲子,肯定会有物议:不守妇德。而青楼名妓出身的林千薇来唱,在舆论根本不会受到指责。
更何况此时的送别场景,况且词曲如此动人,在码头上的都是读书人。换一个地点、时间,或许要被人骂几句:放荡不羁,当众言情;世风日下,恬不知耻。
而此情此景,一个读书人谁会大煞风景、?这是一件风流雅事,注定是要被当做名人轶闻来对待,作为才子佳人的佳话在士林中流转。
金陵府志里都要记上一笔:雍治十二年冬,贾生北返。金陵子弟相送。其时,有名妓林氏泛舟而来,婉转清歌,万人无声…
贾环心潮起伏,注目着佳人。
林千薇隔着舟船,再次开口清唱。这一次,画舫之中的名妓美人们都是曲声相和。因为,她这次唱的是有词牌的曲子: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贾环与她第一次见面是在苏州的太湖之上。那时,林千薇一身白衣士子衫,女伴男装,有着一种妖冶的美丽。贾环对晴雯说:我装个逼给你看。当着林千薇和几名士子的面,吟诵了一首明秀的绝句。诗曰:春雨楼头九节箫,何时归看浙江潮?青衫少年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人生若只如初见。或许,那一刻的相遇相见的好奇,欣赏,是这段炽烈、热情如火的感情的开始!
林千薇唱完之后,在船头微微平着气息。码头上的读书人们一片议论之声。这可是很幽怨、伤感的词啊!
这首“人生若只如初见”是纳兰容若的传世之作,饮水词的巅峰。奠定着纳兰性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贾环很随意的在与林千薇泛舟于秦淮河上时写了出来,只是想听她唱歌,听的声音。
他在题跋上写道:雍治十二年秋,与美泛舟于秦淮河上。试填新作听新曲。
而之前,这首词因为林千薇在晓梦阁中教过一些花魁唱过,在秦淮河中流传。好的诗词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但再快,和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还是有差别。
此时,林千薇在贾环的送别之时唱出,就像是公开发表,顿时在金陵、江南的文坛、士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
中散先生连声叹道:“一年多的时间,就写出三首传世佳作。才华横溢,才华横溢。”
萧幼安、李良吉等人敬服的点头。确实能让人感觉到一种叫做才华的东西在横趟着流过,溢出来的感觉。真实到不能再真实。难怪以喜好诗词闻名的林大家会倾心于他。
龙江先生忍不住感慨的高声道:“子玉贤弟,林大家如此深情,何必携美同返京师?”他心疼。他前两天要给贾环送四个歌姬,贾环说家里住不下了。生怕情多累美人。但是,美人如此深情,又如何能辜负?会后悔的啊。
贾环无奈的一笑,不是他不愿意带,而是她不愿意去!
贾环向林千薇拱手为礼,道别,而后转身,往停泊在码头的大船中走去,留下的是一个背影,情绪满怀的吟诵道:“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又是一首精品词作。谁翻乐府凄凉曲?瘦尽灯花又一宵,这是什么样的枯坐,什么样的心情?当真是写尽在深夜里心中的无奈和思念。
码头上的士林众人已经无力感叹才华之事了。都在叹息着今日之事。里面有着怎样不足为外人的隐情啊!明明是双双有意,为何要诉离别苦?真是令人忧伤。
贾环终究是走了。
看着贾环的背影,尔后在江面上缓缓前行的大船,林千薇俏脸上滚落下两行清泪。心中的哀愁如潮水覆盖了她的身心。
不去京城,是她的选择。
五年之约,贾郎,我等你来娶我。
…
…
贾环离开金陵是一件看似低调,实则金陵的权力圈都在关注的事情。然而,送别时的诗词、佳话流传出来,终究是变成金陵城内的热门话题。在士林中流传。
稍晚些的时候,这些词作、轶闻往江南地区传播。
江南士林中公认,贾环是国朝定鼎以来,最具才气的读书人。即便,他此时只有十二岁。
舆论,对贾环而言非常正面。
十一月下旬,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李良吉就曾在秦淮河上的一个聚会上训斥了几个想要借批评贾环博名声的狂生。江南的风气,历来都是敢于藐视权威、抨击权贵。
然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结果是不同的。
比如贾环,贾皇妃的弟弟,这样的身份,再在金陵指责他破坏士林的规矩,搞暗杀,简直是扯淡。现在主流的观点是认为陈家犯规在先。
再比如,以贾环才子、大诗人的身份,关于贾环和裴姨娘以及他表妹的一些香艳的传言,说到底,不过是才子佳人间的故事!羡慕可以,批评,就没几个读书人会附和。
形势的变化,大抵如此。
…
…
长夜漫漫,星光廖落。
中散先生在家中欣赏着手头贾环前些天派人送来的画卷。这是几幅人物画像。他之前向贾环“约稿”了。只是因为八月中秋节前贾环的姨娘被刺杀而中断。
中散先生五十多岁的年纪,一边欣赏,一边沉吟。
身旁的美妾添着茶,轻笑道:“老爷,贾孝廉的画技当真是神乎其技。”
“哈哈。”中散先生顿时大笑。他在士林中的名声,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方宗师的好友,读书人,还因为他的画技极其的出色。他的小妾这么说,就显得外行了。
贾子玉的素描画,独树一帜,惟肖惟妙。但要说神乎其技就言过其实了。
当然,他会帮贾子玉在士林中扬名。在画技上。
之前,陈家为首的士林打压贾子玉时,他没有说话。此时,却是可以了。算是弥补吧!
再者... -->>
隔着二十几米远,看着婉转高歌的佳人,那明丽的容颜,贾环心中亦涌起万千感慨。
他要薇薇和他一起去京城,但是她不愿意去。个中的思量,细微之处,他能明白她。只是,唯有相思离别苦。
停泊在码头上准备离开金陵前往京城的大船的启程准备工作因为林千薇的到来而停下来。船上的人们都在听着歌曲。
外金川门繁华的各处码头上的人们都停顿下来,望向江边的轻舟,还有那数艘相连的画舫、停泊的楼船,码头的人群。唯有那婉转、清冽、灵动的歌声飘荡在江面上。
一曲缠绵、倾述柔情的《女儿情》唱完,在短暂的寂静之后,码头上的士子们响起震天般的叫好声、掌声。太精彩!国人表达爱情,内敛而含蓄。这首直抒情意、热烈大胆的曲子,只有林大家水平来唱,也只有她的身份来唱是合适的。
此时国朝理学占据主流。如果是良家女子当众来唱这样表达感情的曲子,肯定会有物议:不守妇德。而青楼名妓出身的林千薇来唱,在舆论根本不会受到指责。
更何况此时的送别场景,况且词曲如此动人,在码头上的都是读书人。换一个地点、时间,或许要被人骂几句:放荡不羁,当众言情;世风日下,恬不知耻。
而此情此景,一个读书人谁会大煞风景、?这是一件风流雅事,注定是要被当做名人轶闻来对待,作为才子佳人的佳话在士林中流转。
金陵府志里都要记上一笔:雍治十二年冬,贾生北返。金陵子弟相送。其时,有名妓林氏泛舟而来,婉转清歌,万人无声…
贾环心潮起伏,注目着佳人。
林千薇隔着舟船,再次开口清唱。这一次,画舫之中的名妓美人们都是曲声相和。因为,她这次唱的是有词牌的曲子: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贾环与她第一次见面是在苏州的太湖之上。那时,林千薇一身白衣士子衫,女伴男装,有着一种妖冶的美丽。贾环对晴雯说:我装个逼给你看。当着林千薇和几名士子的面,吟诵了一首明秀的绝句。诗曰:春雨楼头九节箫,何时归看浙江潮?青衫少年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人生若只如初见。或许,那一刻的相遇相见的好奇,欣赏,是这段炽烈、热情如火的感情的开始!
林千薇唱完之后,在船头微微平着气息。码头上的读书人们一片议论之声。这可是很幽怨、伤感的词啊!
这首“人生若只如初见”是纳兰容若的传世之作,饮水词的巅峰。奠定着纳兰性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贾环很随意的在与林千薇泛舟于秦淮河上时写了出来,只是想听她唱歌,听的声音。
他在题跋上写道:雍治十二年秋,与美泛舟于秦淮河上。试填新作听新曲。
而之前,这首词因为林千薇在晓梦阁中教过一些花魁唱过,在秦淮河中流传。好的诗词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但再快,和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还是有差别。
此时,林千薇在贾环的送别之时唱出,就像是公开发表,顿时在金陵、江南的文坛、士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
中散先生连声叹道:“一年多的时间,就写出三首传世佳作。才华横溢,才华横溢。”
萧幼安、李良吉等人敬服的点头。确实能让人感觉到一种叫做才华的东西在横趟着流过,溢出来的感觉。真实到不能再真实。难怪以喜好诗词闻名的林大家会倾心于他。
龙江先生忍不住感慨的高声道:“子玉贤弟,林大家如此深情,何必携美同返京师?”他心疼。他前两天要给贾环送四个歌姬,贾环说家里住不下了。生怕情多累美人。但是,美人如此深情,又如何能辜负?会后悔的啊。
贾环无奈的一笑,不是他不愿意带,而是她不愿意去!
贾环向林千薇拱手为礼,道别,而后转身,往停泊在码头的大船中走去,留下的是一个背影,情绪满怀的吟诵道:“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又是一首精品词作。谁翻乐府凄凉曲?瘦尽灯花又一宵,这是什么样的枯坐,什么样的心情?当真是写尽在深夜里心中的无奈和思念。
码头上的士林众人已经无力感叹才华之事了。都在叹息着今日之事。里面有着怎样不足为外人的隐情啊!明明是双双有意,为何要诉离别苦?真是令人忧伤。
贾环终究是走了。
看着贾环的背影,尔后在江面上缓缓前行的大船,林千薇俏脸上滚落下两行清泪。心中的哀愁如潮水覆盖了她的身心。
不去京城,是她的选择。
五年之约,贾郎,我等你来娶我。
…
…
贾环离开金陵是一件看似低调,实则金陵的权力圈都在关注的事情。然而,送别时的诗词、佳话流传出来,终究是变成金陵城内的热门话题。在士林中流传。
稍晚些的时候,这些词作、轶闻往江南地区传播。
江南士林中公认,贾环是国朝定鼎以来,最具才气的读书人。即便,他此时只有十二岁。
舆论,对贾环而言非常正面。
十一月下旬,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李良吉就曾在秦淮河上的一个聚会上训斥了几个想要借批评贾环博名声的狂生。江南的风气,历来都是敢于藐视权威、抨击权贵。
然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结果是不同的。
比如贾环,贾皇妃的弟弟,这样的身份,再在金陵指责他破坏士林的规矩,搞暗杀,简直是扯淡。现在主流的观点是认为陈家犯规在先。
再比如,以贾环才子、大诗人的身份,关于贾环和裴姨娘以及他表妹的一些香艳的传言,说到底,不过是才子佳人间的故事!羡慕可以,批评,就没几个读书人会附和。
形势的变化,大抵如此。
…
…
长夜漫漫,星光廖落。
中散先生在家中欣赏着手头贾环前些天派人送来的画卷。这是几幅人物画像。他之前向贾环“约稿”了。只是因为八月中秋节前贾环的姨娘被刺杀而中断。
中散先生五十多岁的年纪,一边欣赏,一边沉吟。
身旁的美妾添着茶,轻笑道:“老爷,贾孝廉的画技当真是神乎其技。”
“哈哈。”中散先生顿时大笑。他在士林中的名声,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方宗师的好友,读书人,还因为他的画技极其的出色。他的小妾这么说,就显得外行了。
贾子玉的素描画,独树一帜,惟肖惟妙。但要说神乎其技就言过其实了。
当然,他会帮贾子玉在士林中扬名。在画技上。
之前,陈家为首的士林打压贾子玉时,他没有说话。此时,却是可以了。算是弥补吧!
再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