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中华秘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姬贯俞二十八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一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贯俞二十年(癸亥,前4258),终年四十八岁。死后遗体葬在桥山(今陕西延安市黄陵县桥山镇),帝号贯俞,尊号黄帝。
黄帝陵位于桥山顶,占地面积一千三百亩;陵高3.6米,周长48米,陵前有明嘉庆年间立的石碑,上面有唐?手书的“桥山龙驭”四字;石碑前有一祭亭,里面立着郭沫若手书的“黄帝陵”碑;陵前南侧还有座祈仙台,是汉武帝为祭祀黄帝所筑。
帝恚文
在位起讫:前4258—前4219年。
生卒年:前4283—前4219年。
出生地:登封(今河南郑州登封市西南)。
立都:刘寨(今河南郑州新密市东南)。
年号:恚文元年(甲子,前4257)。
黄帝姜恚文,男,姓姜,名恚(hui)文,炎帝大隗氏祝融(华盖童子)后裔,因入赘于黄帝族,被推举为帝;成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九任帝。
姜恚文生于八任黄帝转茸二十年(戊戌,前4283),出生在黄河以南的登封(今河南郑州登封市西南),是炎帝祝融氏的嫡系传人,于九任黄帝贯俞十五年(戊午,前4263)入赘于黄帝族。姜恚文才华出众,足智多谋,很快成了帝贯俞的得力助手。帝贯俞最初还是让他当参谋,想点子,出主意,料理朝中一些大事,后来干脆就命他代理朝政,自己专心致志地去享受人生吃喝玩乐去了。姜恚文乘机广交朝中大臣,树立自己的威望,架空了黄帝贯俞,使姬姓的黄帝政权完全掌握在了姜姓人的手里。
公元前4258年,九任黄帝姬贯俞因纵欲过度,突然间暴病身亡,众大臣纷纷推选他为新一任黄帝,于是,姜恚文即位称帝。姬姓黄帝变成了姜姓黄帝。
姜恚文即位后,将帝都迁到了刘寨(今河南郑州新密市东南)。
姜恚文执政期间,以宽松仁德的政策治理国家,团结天下各路诸侯,深得民心。
当时中华大地上约有大小部落上万个,号称万国。这些个部落因处于不同的地域,各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的文明,有的野蛮。有的部族甚至还不会用火,仍然过着原始的野人生活,吃生肉,喝生血,男女混居,杂乱交合。以前黄帝族人称他们为蛮人,一度对他们进行灭绝性的追杀。姜恚文执政后,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使人逐渐接近他们,引导他们改变旧习,教他们用火,教他们穿衣服,还教他们捕鱼、种地,使蛮人慢慢地对中原人产生了好感,成了中原人的朋友。
姜恚文在用人上也非常明智,他施行“任人唯贤”的政策,不论出身于哪个氏族,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是德才兼备,便可以得到重用。他的这一政策赢得了各族团各部落大多数人的拥护。
姜恚文二十六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恚文三十九年(壬寅,前4219),终年六十五岁。死后遗体葬在大隗(今河南郑州新密市轩辕黄帝宫西南),帝号恚文,尊号黄帝。
帝成契
在位起讫:前4219—前4184年。
生卒年:前4246—前4184年。
出生地:大虹桥(今河南焦作市武陟县西)。
立都:洎城(今河南郑州新郑市)。
年号:成契元年(癸卯,前4218)。
黄帝姜成契,男,姓姜,名成契,又名鸿,又称大鸿氏、帝鸿氏。炎帝魁隗氏共工后裔,其先祖为首任黄帝姬芒时掌管星象和作兵书的鬼臾?(ou)。他也是因入赘于黄帝族,成为黄帝政权的重臣,后被推举为帝,成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十一任帝。
姜成契生于十任黄帝恚文十二年(乙亥,前4246),出生在沁水南岸的大鸿城。此时炎帝族因与黄帝族联姻,在中原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而黄帝本族的势力却日益衰弱,整个黄帝政权基本上控制在炎帝族手中。
公元前4219年,十任黄帝姜恚文去世后,姜成契再次被推选为异姓黄帝,号称帝鸿氏。这是姬、姜联盟,互为翁婿,以血缘关系而立的第二位异姓帝王。
姜成契执政期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开始激化,部落之间时常发生争斗。而姜成契又是个重享乐好奢华的人,即位后便大造亭台楼阁,修筑都城,给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一些穷苦人为求生存,被迫铤而走险,抢劫偷盗现象时常发生,社会环境出现了混乱局面。那些有实力的贵族集团,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借以保护自己本族的利益,提高本族的声望。
姜成契二十八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成契三十五年(丁丑,前4184),终年六十三岁。死后遗体葬在龙岗(今河南郑州新郑市南),帝号成契,尊号黄帝。
帝仡谅
在位起讫:前4184—前4140年。
生卒年:前4206—前4140年。
出生地:大隗(今河南郑州新密市东南)。
立都:洎城(今河南郑州新郑市)。
年号:仡谅元年(戊寅,前4183)。
黄帝酉仡谅,男,姓酉,名仡谅(读geliang,代用字),号缙云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第十二任帝。酉仡谅为炎帝魁隗氏后裔缙云氏的后代。他的先祖因入赘于黄帝族,被黄帝赐姓为酉,成为黄帝族人,实际上他是炎黄两家的混血儿。
酉仡谅生于十一任黄帝成契十三年(乙卯,前4206),出生在缙云氏的封地大隗。他少年时代便因才华出众而赢得本族人的赞扬,成人后以其卓越的才华进入黄帝朝中为官,很快得到了十一任黄帝成契的重用,二十岁时便成为辅政大臣。
公元前4184年,十一任黄帝姜成契去世,遗命传位给酉仡谅。于是,酉仡谅正式即位称帝,仍立都于洎城,以戊寅年(前4183)为仡谅元年。
古史记载:“少典国君之妃曰附宝者,感电光绕斗而有娠,生帝于轩辕之丘。”(《通鉴外纪》)这里所说的“帝”就是黄帝。实际上这是一位虚构的黄帝。中国旧时代的古史多数都是根据孔子所作的“黄帝氏族谱系”而记,孔子像编撰玄幻小说一样把十几代黄帝综合成一个人,并且将他神话,让他活了一百五十多岁,把中国远古时代的一切创造发明都记在他的名下,把他塑造成“人文初祖”,声称“万世皆系于黄帝”,所有中国人都是黄帝子孙。这样的历史谁会相信呢?不要说外国人不相信,恐怕任何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中国人也不会相信。
孔子和司马迁对远古历史的改造,完全是出于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是为历代统治集团的政治服务的,根本不是真实的历史。可笑的是如今还有一些中国人仍把孔子的谎言当成史实去大书特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古史中所说的轩辕丘就在今新郑市双洎河以北,但并没有一个黄帝是在这里出生的。黄帝轩辕氏政权共有两任黄帝在新郑立都,新郑如今仍存有黄帝故都天心石、风后城、风后岭、黄帝祠、嫘祖祠等古迹。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今新郑西南具茨山上有黄帝避暑宫。”如今具茨山上仍有黄帝祠,建在风后岭的南坡,三殿六配房,占地百余亩。避暑宫在风后岭的西北,山中间有黑龙潭,潭下洞中有一水晶石古床,就是当年黄帝避暑之地。
嫘祖娘娘洞在风后岭东的石壁上,传说洞内供奉的是黄帝的正妃嫘祖。据王大有先生考证,嫘祖即雷祖,也就是方雷氏、雷泽氏。其族又称雷族、雷公族。雷族与轩辕氏为婚,当在轩辕氏的早期,不可能是立都于新郑的黄帝。因此,这里的嫘祖应该是黄帝的先祖,绝不是黄帝的后妃。至于养蚕、抽丝、织帛、制衣之事,民间早已有之,古人为了尊重嫘祖,才把养蚕、抽丝、织帛的专利权授予她,尊她为始祖。
早在黄帝政权四任帝姬本执政时期,黄帝姬本蹬具茨山大封功臣,封大将军风后于主峰的峰顶,此峰始称风后岭。风后在峰顶修筑了一座古城,用来练兵和屯兵。今该城遗址犹在,此城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外城宽二米多,高... -->>
姬贯俞二十八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一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贯俞二十年(癸亥,前4258),终年四十八岁。死后遗体葬在桥山(今陕西延安市黄陵县桥山镇),帝号贯俞,尊号黄帝。
黄帝陵位于桥山顶,占地面积一千三百亩;陵高3.6米,周长48米,陵前有明嘉庆年间立的石碑,上面有唐?手书的“桥山龙驭”四字;石碑前有一祭亭,里面立着郭沫若手书的“黄帝陵”碑;陵前南侧还有座祈仙台,是汉武帝为祭祀黄帝所筑。
帝恚文
在位起讫:前4258—前4219年。
生卒年:前4283—前4219年。
出生地:登封(今河南郑州登封市西南)。
立都:刘寨(今河南郑州新密市东南)。
年号:恚文元年(甲子,前4257)。
黄帝姜恚文,男,姓姜,名恚(hui)文,炎帝大隗氏祝融(华盖童子)后裔,因入赘于黄帝族,被推举为帝;成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九任帝。
姜恚文生于八任黄帝转茸二十年(戊戌,前4283),出生在黄河以南的登封(今河南郑州登封市西南),是炎帝祝融氏的嫡系传人,于九任黄帝贯俞十五年(戊午,前4263)入赘于黄帝族。姜恚文才华出众,足智多谋,很快成了帝贯俞的得力助手。帝贯俞最初还是让他当参谋,想点子,出主意,料理朝中一些大事,后来干脆就命他代理朝政,自己专心致志地去享受人生吃喝玩乐去了。姜恚文乘机广交朝中大臣,树立自己的威望,架空了黄帝贯俞,使姬姓的黄帝政权完全掌握在了姜姓人的手里。
公元前4258年,九任黄帝姬贯俞因纵欲过度,突然间暴病身亡,众大臣纷纷推选他为新一任黄帝,于是,姜恚文即位称帝。姬姓黄帝变成了姜姓黄帝。
姜恚文即位后,将帝都迁到了刘寨(今河南郑州新密市东南)。
姜恚文执政期间,以宽松仁德的政策治理国家,团结天下各路诸侯,深得民心。
当时中华大地上约有大小部落上万个,号称万国。这些个部落因处于不同的地域,各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的文明,有的野蛮。有的部族甚至还不会用火,仍然过着原始的野人生活,吃生肉,喝生血,男女混居,杂乱交合。以前黄帝族人称他们为蛮人,一度对他们进行灭绝性的追杀。姜恚文执政后,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使人逐渐接近他们,引导他们改变旧习,教他们用火,教他们穿衣服,还教他们捕鱼、种地,使蛮人慢慢地对中原人产生了好感,成了中原人的朋友。
姜恚文在用人上也非常明智,他施行“任人唯贤”的政策,不论出身于哪个氏族,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是德才兼备,便可以得到重用。他的这一政策赢得了各族团各部落大多数人的拥护。
姜恚文二十六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恚文三十九年(壬寅,前4219),终年六十五岁。死后遗体葬在大隗(今河南郑州新密市轩辕黄帝宫西南),帝号恚文,尊号黄帝。
帝成契
在位起讫:前4219—前4184年。
生卒年:前4246—前4184年。
出生地:大虹桥(今河南焦作市武陟县西)。
立都:洎城(今河南郑州新郑市)。
年号:成契元年(癸卯,前4218)。
黄帝姜成契,男,姓姜,名成契,又名鸿,又称大鸿氏、帝鸿氏。炎帝魁隗氏共工后裔,其先祖为首任黄帝姬芒时掌管星象和作兵书的鬼臾?(ou)。他也是因入赘于黄帝族,成为黄帝政权的重臣,后被推举为帝,成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十一任帝。
姜成契生于十任黄帝恚文十二年(乙亥,前4246),出生在沁水南岸的大鸿城。此时炎帝族因与黄帝族联姻,在中原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而黄帝本族的势力却日益衰弱,整个黄帝政权基本上控制在炎帝族手中。
公元前4219年,十任黄帝姜恚文去世后,姜成契再次被推选为异姓黄帝,号称帝鸿氏。这是姬、姜联盟,互为翁婿,以血缘关系而立的第二位异姓帝王。
姜成契执政期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开始激化,部落之间时常发生争斗。而姜成契又是个重享乐好奢华的人,即位后便大造亭台楼阁,修筑都城,给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一些穷苦人为求生存,被迫铤而走险,抢劫偷盗现象时常发生,社会环境出现了混乱局面。那些有实力的贵族集团,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借以保护自己本族的利益,提高本族的声望。
姜成契二十八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成契三十五年(丁丑,前4184),终年六十三岁。死后遗体葬在龙岗(今河南郑州新郑市南),帝号成契,尊号黄帝。
帝仡谅
在位起讫:前4184—前4140年。
生卒年:前4206—前4140年。
出生地:大隗(今河南郑州新密市东南)。
立都:洎城(今河南郑州新郑市)。
年号:仡谅元年(戊寅,前4183)。
黄帝酉仡谅,男,姓酉,名仡谅(读geliang,代用字),号缙云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第十二任帝。酉仡谅为炎帝魁隗氏后裔缙云氏的后代。他的先祖因入赘于黄帝族,被黄帝赐姓为酉,成为黄帝族人,实际上他是炎黄两家的混血儿。
酉仡谅生于十一任黄帝成契十三年(乙卯,前4206),出生在缙云氏的封地大隗。他少年时代便因才华出众而赢得本族人的赞扬,成人后以其卓越的才华进入黄帝朝中为官,很快得到了十一任黄帝成契的重用,二十岁时便成为辅政大臣。
公元前4184年,十一任黄帝姜成契去世,遗命传位给酉仡谅。于是,酉仡谅正式即位称帝,仍立都于洎城,以戊寅年(前4183)为仡谅元年。
古史记载:“少典国君之妃曰附宝者,感电光绕斗而有娠,生帝于轩辕之丘。”(《通鉴外纪》)这里所说的“帝”就是黄帝。实际上这是一位虚构的黄帝。中国旧时代的古史多数都是根据孔子所作的“黄帝氏族谱系”而记,孔子像编撰玄幻小说一样把十几代黄帝综合成一个人,并且将他神话,让他活了一百五十多岁,把中国远古时代的一切创造发明都记在他的名下,把他塑造成“人文初祖”,声称“万世皆系于黄帝”,所有中国人都是黄帝子孙。这样的历史谁会相信呢?不要说外国人不相信,恐怕任何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中国人也不会相信。
孔子和司马迁对远古历史的改造,完全是出于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是为历代统治集团的政治服务的,根本不是真实的历史。可笑的是如今还有一些中国人仍把孔子的谎言当成史实去大书特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古史中所说的轩辕丘就在今新郑市双洎河以北,但并没有一个黄帝是在这里出生的。黄帝轩辕氏政权共有两任黄帝在新郑立都,新郑如今仍存有黄帝故都天心石、风后城、风后岭、黄帝祠、嫘祖祠等古迹。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今新郑西南具茨山上有黄帝避暑宫。”如今具茨山上仍有黄帝祠,建在风后岭的南坡,三殿六配房,占地百余亩。避暑宫在风后岭的西北,山中间有黑龙潭,潭下洞中有一水晶石古床,就是当年黄帝避暑之地。
嫘祖娘娘洞在风后岭东的石壁上,传说洞内供奉的是黄帝的正妃嫘祖。据王大有先生考证,嫘祖即雷祖,也就是方雷氏、雷泽氏。其族又称雷族、雷公族。雷族与轩辕氏为婚,当在轩辕氏的早期,不可能是立都于新郑的黄帝。因此,这里的嫘祖应该是黄帝的先祖,绝不是黄帝的后妃。至于养蚕、抽丝、织帛、制衣之事,民间早已有之,古人为了尊重嫘祖,才把养蚕、抽丝、织帛的专利权授予她,尊她为始祖。
早在黄帝政权四任帝姬本执政时期,黄帝姬本蹬具茨山大封功臣,封大将军风后于主峰的峰顶,此峰始称风后岭。风后在峰顶修筑了一座古城,用来练兵和屯兵。今该城遗址犹在,此城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外城宽二米多,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