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铜钱龛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跟上了薛闲他们。
“到了……”伤兵的语气听起来有些迟疑,他抬手指了指路边一间不大的土屋,一共三间屋门,两间并列,一间小屋折在一旁,约莫两间住了人,一间是灶间。
偏巧,他开口时,土屋其中的一间屋门被推了开来,一个挽着发髻面容素净的女人走了出来。她手指间勾着一枚彩绳盘成的结,结上串着一枚风干的龟背。
她理了理那绳结,踮着脚将其挂在门墙边的一枚铁钉上,又摸着龟壳,转身朝屋外望了一眼。
有那么一瞬间,薛闲甚至以为她看过来了。不过她只是蜻蜓点水般从他们所站的地方一扫而过,看向了村口的方向,而后又收了目光,理了理发髻进了灶间。
“走吧,咱们过去。”薛闲道。
结果没听见回应,转头一看,发现那伤兵有些模糊的面孔上湿漉漉的,不知何时已经泪流满面了。
他梦游似的跟着薛闲他们走到了屋门边,却并没有进灶间,而是愣愣地走到了那彩色绳结旁,似乎是想摸一摸那龟背,然而他早已没了双手,只能看着。他看了眼绳结,又转了头,穿过灶间敞着的门,看着坐在灶膛边的女人。
“这绳结是何风俗?”薛闲问道。
伤兵好半天,才压着哽咽,闷声道:“龟同归来的‘归’,是咱们这边的风俗,家里若是有人远游未归,会编这样的绳结挂着。”
一月一换,从春夏编到秋冬。
“我……”伤兵痴痴看着灶间里裹满烟火气的女人,缓了好一会儿,道,“我改主意了……军牌还是别让她瞧见了。”
他许多年没见过她了,似乎怎么也看不够。好半天,才不舍地移开目光,看向薛闲和玄悯:“劳驾二位,可否帮我将军牌埋在这屋前?”
薛闲看着他湿漉漉的脸,点了点头,“行吧,你不反悔?我们埋了可就走了,走了可就不回来了,你若是再改主意……约莫也没人能帮你了。”
“嗯……我就在这看着她和我爹娘,在门前守着。”伤兵低声道,“他们见不着军牌,就总有些盼头……”
他打了许多年的仗,铁骨铮铮,流过血和汗,但想必甚少流泪,是以他哭得面容有些狰狞,似乎在咬牙强压着不发出任何声音。
伤兵无声地站了半晌,忽地看向玄悯开口道:“我、我听说过有一种药,说是能让人把下辈子也许上,我现今这样,去找来吃了还能起作用么?”
玄悯沉吟片刻,还不曾来得及开口,薛闲已经“啧”了一声,摇头道,“你们怎的总爱把下辈子甚至下下辈子一块儿捆在一个人身上,我碰见过不止一回了,上一回同我说这话的也是个混行伍的兵,絮絮叨叨翻来覆去念了一晚上,问我有没有此类神药。但凡涉及生生死死的,多是邪物,代价可不是常人能承受的,哪有那么多便宜好事让人占了去。”
谁知那伤兵一本正经地道:“也不定的,我少年时候听村里瞿叔说过,他老家那带有种神药,若是在身上种下,可把下辈子也一并许上,并且能把对方的灾祸也一并担了……”
他见薛闲一脸不在意的模样,又连声补充道:“瞿叔老家是朗州的,那边总产些稀奇物什,说不准真——”
“别琢磨了,你用不上的。”薛闲惯来不懂委婉,说得颇为直接。
那伤兵一下子就泄了劲,垂头好半晌道,“我明白,我就是……想想。”
不过……等等。
薛闲忽然皱了眉,“嘶”了一声,道:“你方才那话我听着有些耳熟,你说你认识的那人老家在何处?”
伤兵声音模糊,以至于有些字词听起来不甚清晰,薛闲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说了什么,于是又忍不住开口确认了一遍。
“瞿叔?”伤兵一愣,茫然地重复道:“朗州啊,似乎是霞山还是什么山一带。”
朗州霞山。
有种神药,能把对方的灾祸一并担了……
这样两者碰在一起,说是巧合也未免太巧了一些。薛闲目光朝玄悯劲间瞥了一眼,又和玄悯的眸子对上了。他移开目光,冲玄悯道:“去找一找那人吧?”
能确认个具体方位或是能多问些关于“神药”的情况,兴许能早些找到玄悯身上“同寿蛛”的解法。
两人没多耽搁,应了那伤兵的请求,悄无声息地把军牌埋在了那间土屋门前。而后便循着伤兵所指的方位,往那“瞿叔”家寻去。
就在二人带着一只黑鸟去村子更深处找那瞿叔的时候,村外不远处的山道上,一条长长的车马队正驻足观望着。
不是旁人,正是去而复返的太常寺众人。
队伍领头的依旧是一对年轻的男女,一位任太卜,一位任太祝。
太祝扶了扶脸上的面具,偏头看着正在重新卜算的年轻女子,无奈道:“怎么?那人又使了什么障眼法?亦或是一夜过去,他又换了地方?”
一天不可就同一件事卜算两回,以至于他们对所寻之人的所知所解还停留在昨夜。
当时他们都已经绕上另一座山了,这才觉察出有异,于是几经波折,他们又兜转回了簸箕山。
只是这回,太卜迟迟没有开口说话,以至于太祝以为又出了岔子。
“那人倒是确实在簸箕山中,这回不会再出错了,也没有其他异数干扰,只是……”太卜迟疑了片刻,沉声道:“只是他已经死了。”
“死了?”太祝尾音上扬,颇有些诧异。
“最让我不解的倒不是这件事。”
太祝:“还有何问题?”
“你记得我先前说过,算到了一个似乎是国师的人么?”太卜答道。
“自然记得,不过那应当只是巧合。”太祝道。
“可是不巧,我所占算的结果里,他也来过这簸箕山坳,且刚离开不久。”太卜道。
一件巧是真巧,两件凑一起,那就很难用巧合来解释了。
太祝一个激灵,“不会……真的是国师吧?那人现今在何处?”
太卜抬手一指,山南边的村落在依稀的天光中安安静静地窝着,“就在这村子里。”
两人目光越过面具的双目孔洞,对视了一眼。而后太卜干脆地从马背的背囊里翻出纸笔,湿了湿笔稍的墨,提笔写了封寥寥数字的信。
太祝则默契十足地屈指吹了一声哨,唤来了一只鸽子。
那信抬头是国师,尾端敲了太卜的印,由鸽子送往法门寺。
“信送归送,咱们还是去村子确认一番为好,毕竟……事关国师啊,可不敢大意。”太祝道。
太卜点了点头:“嗯。”
跟上了薛闲他们。
“到了……”伤兵的语气听起来有些迟疑,他抬手指了指路边一间不大的土屋,一共三间屋门,两间并列,一间小屋折在一旁,约莫两间住了人,一间是灶间。
偏巧,他开口时,土屋其中的一间屋门被推了开来,一个挽着发髻面容素净的女人走了出来。她手指间勾着一枚彩绳盘成的结,结上串着一枚风干的龟背。
她理了理那绳结,踮着脚将其挂在门墙边的一枚铁钉上,又摸着龟壳,转身朝屋外望了一眼。
有那么一瞬间,薛闲甚至以为她看过来了。不过她只是蜻蜓点水般从他们所站的地方一扫而过,看向了村口的方向,而后又收了目光,理了理发髻进了灶间。
“走吧,咱们过去。”薛闲道。
结果没听见回应,转头一看,发现那伤兵有些模糊的面孔上湿漉漉的,不知何时已经泪流满面了。
他梦游似的跟着薛闲他们走到了屋门边,却并没有进灶间,而是愣愣地走到了那彩色绳结旁,似乎是想摸一摸那龟背,然而他早已没了双手,只能看着。他看了眼绳结,又转了头,穿过灶间敞着的门,看着坐在灶膛边的女人。
“这绳结是何风俗?”薛闲问道。
伤兵好半天,才压着哽咽,闷声道:“龟同归来的‘归’,是咱们这边的风俗,家里若是有人远游未归,会编这样的绳结挂着。”
一月一换,从春夏编到秋冬。
“我……”伤兵痴痴看着灶间里裹满烟火气的女人,缓了好一会儿,道,“我改主意了……军牌还是别让她瞧见了。”
他许多年没见过她了,似乎怎么也看不够。好半天,才不舍地移开目光,看向薛闲和玄悯:“劳驾二位,可否帮我将军牌埋在这屋前?”
薛闲看着他湿漉漉的脸,点了点头,“行吧,你不反悔?我们埋了可就走了,走了可就不回来了,你若是再改主意……约莫也没人能帮你了。”
“嗯……我就在这看着她和我爹娘,在门前守着。”伤兵低声道,“他们见不着军牌,就总有些盼头……”
他打了许多年的仗,铁骨铮铮,流过血和汗,但想必甚少流泪,是以他哭得面容有些狰狞,似乎在咬牙强压着不发出任何声音。
伤兵无声地站了半晌,忽地看向玄悯开口道:“我、我听说过有一种药,说是能让人把下辈子也许上,我现今这样,去找来吃了还能起作用么?”
玄悯沉吟片刻,还不曾来得及开口,薛闲已经“啧”了一声,摇头道,“你们怎的总爱把下辈子甚至下下辈子一块儿捆在一个人身上,我碰见过不止一回了,上一回同我说这话的也是个混行伍的兵,絮絮叨叨翻来覆去念了一晚上,问我有没有此类神药。但凡涉及生生死死的,多是邪物,代价可不是常人能承受的,哪有那么多便宜好事让人占了去。”
谁知那伤兵一本正经地道:“也不定的,我少年时候听村里瞿叔说过,他老家那带有种神药,若是在身上种下,可把下辈子也一并许上,并且能把对方的灾祸也一并担了……”
他见薛闲一脸不在意的模样,又连声补充道:“瞿叔老家是朗州的,那边总产些稀奇物什,说不准真——”
“别琢磨了,你用不上的。”薛闲惯来不懂委婉,说得颇为直接。
那伤兵一下子就泄了劲,垂头好半晌道,“我明白,我就是……想想。”
不过……等等。
薛闲忽然皱了眉,“嘶”了一声,道:“你方才那话我听着有些耳熟,你说你认识的那人老家在何处?”
伤兵声音模糊,以至于有些字词听起来不甚清晰,薛闲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说了什么,于是又忍不住开口确认了一遍。
“瞿叔?”伤兵一愣,茫然地重复道:“朗州啊,似乎是霞山还是什么山一带。”
朗州霞山。
有种神药,能把对方的灾祸一并担了……
这样两者碰在一起,说是巧合也未免太巧了一些。薛闲目光朝玄悯劲间瞥了一眼,又和玄悯的眸子对上了。他移开目光,冲玄悯道:“去找一找那人吧?”
能确认个具体方位或是能多问些关于“神药”的情况,兴许能早些找到玄悯身上“同寿蛛”的解法。
两人没多耽搁,应了那伤兵的请求,悄无声息地把军牌埋在了那间土屋门前。而后便循着伤兵所指的方位,往那“瞿叔”家寻去。
就在二人带着一只黑鸟去村子更深处找那瞿叔的时候,村外不远处的山道上,一条长长的车马队正驻足观望着。
不是旁人,正是去而复返的太常寺众人。
队伍领头的依旧是一对年轻的男女,一位任太卜,一位任太祝。
太祝扶了扶脸上的面具,偏头看着正在重新卜算的年轻女子,无奈道:“怎么?那人又使了什么障眼法?亦或是一夜过去,他又换了地方?”
一天不可就同一件事卜算两回,以至于他们对所寻之人的所知所解还停留在昨夜。
当时他们都已经绕上另一座山了,这才觉察出有异,于是几经波折,他们又兜转回了簸箕山。
只是这回,太卜迟迟没有开口说话,以至于太祝以为又出了岔子。
“那人倒是确实在簸箕山中,这回不会再出错了,也没有其他异数干扰,只是……”太卜迟疑了片刻,沉声道:“只是他已经死了。”
“死了?”太祝尾音上扬,颇有些诧异。
“最让我不解的倒不是这件事。”
太祝:“还有何问题?”
“你记得我先前说过,算到了一个似乎是国师的人么?”太卜答道。
“自然记得,不过那应当只是巧合。”太祝道。
“可是不巧,我所占算的结果里,他也来过这簸箕山坳,且刚离开不久。”太卜道。
一件巧是真巧,两件凑一起,那就很难用巧合来解释了。
太祝一个激灵,“不会……真的是国师吧?那人现今在何处?”
太卜抬手一指,山南边的村落在依稀的天光中安安静静地窝着,“就在这村子里。”
两人目光越过面具的双目孔洞,对视了一眼。而后太卜干脆地从马背的背囊里翻出纸笔,湿了湿笔稍的墨,提笔写了封寥寥数字的信。
太祝则默契十足地屈指吹了一声哨,唤来了一只鸽子。
那信抬头是国师,尾端敲了太卜的印,由鸽子送往法门寺。
“信送归送,咱们还是去村子确认一番为好,毕竟……事关国师啊,可不敢大意。”太祝道。
太卜点了点头:“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