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都弓骑
今天,右武卫校场再一次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年初时的武举考试,江淮武生成绩惨淡引起李隆基的不满,由此引发了二十四名边将赴江淮练兵,一晃近半年过去了,今天到了检阅成绩的日子。
右武卫校场在两天前便已收拾整齐,天刚亮,一队队羽林军便进驻校场,搜查死角,清理隐患,将观检台护卫得如铁桶一般,为大唐皇帝李隆基的到来做好准备。
天色已经大亮,各位从三品以上的朝廷高官皆已陆陆续续抵达了校场,尽管事先通知是参与检阅,但众人皆心知肚明,今天恐怕是要借此机会,定下河湟战役的调子,各位重臣几乎都已到齐了,观检台上大臣们三五成群,窃窃私语。
户部尚书张筠特地坐到了在裴宽的身边,他小声问道:“裴尚书,听说令孙前几日被杨家欺辱了,可有此事?”
裴宽重重地哼了一声,没有回答,张筠向两边看看,又压低声音道:“这件事京兆尹已经报进宫内,但圣上却没有任何表态,裴尚书,圣上的沉默回味深长啊!”
裴宽还是没有说话,他明白张筠的意思,圣上是有意放纵杨家的所为,但他不明白张筠给他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张尚书,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我不想再提它。”
张筠微微一笑,又道:“今天上午,翰林院已经开始立诏了,杨钊被封为剑南节度府长史兼姚州都督,裴尚书听说了吗?”
裴宽一怔,这件事他确实没有听说,他终于忍不住问道:“张尚书,此事可当真?”
“当然是真,最迟明天,诏书就正式下发,哎!杨家势大了。”
张筠叹息了一声,“剑南节度使郭虚已昨天被封为云南安抚使,去调解南诏内乱,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杨钊便被封为剑南节度府长史,圣上的用意,不言而喻啊!”
“张尚书的意思是说,圣上打算用杨钊为剑南节度使吗?”
张筠点点头,“或许不是现在,但最迟明年,杨钊一定是剑南节度使,而且圣上封他为的姚州都督,其用意就是让他主管南诏事务。”
裴宽冷笑一声道:“南诏的背后实际上是大唐和吐蕃的较量,他杨钊有这个能力吗?”
“我也是这样想,可圣上认为他有能力,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裴尚书,这件事你我心中有数就行了,估计有人还求之不得呢!”
说完,张筠瞥了一眼刚刚走入观检台的李林甫。
“皇帝陛下驾到!”
入口处,侍卫一声高呼,所有的大臣都一起站了起来,只见入口处涌入大群侍卫,片刻,李隆基竟身披一袭黄金铠甲走了进来,让所有在座的大臣都吃了一惊,众人面面相视,忽然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圣上穿着盔甲是向他们表达发动河湟战役的决心。
“臣等参见陛下!”
李隆基目光威严地扫了众人一眼,一摆手道:“各位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诸位爱卿想必已经看到了朕的装束,没错,朕今天既是来检阅江淮团练营的操演,同时也要借此机会和众位爱卿讨论河湟会战的安排,朕希望今天就能做出决定。”
李林甫高声迎合道:“陇右不保,关中何宁?河湟会战在开元二年便已经决定,陛下,此事不必再讨论了。”
有李隆基身着盔甲出场,又有李林甫以开元二年说事,几名有疑义的大臣皆不敢吭声,连本来想指出今年各地均遭灾荒的裴宽也沉默了,谁都看得出李隆基决心已下,所谓与大臣讨论不过是他说说罢了。
李隆基见无一人反对,他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各位爱卿均无异议,发动河湟会战大局已定,下面朕想各位爱卿商讨一下具体细节。”
他见杨慎衿欲开口,便摆摆手笑道:“不急,大家先看边将们的练兵,一边看一边慢慢商讨。”
李隆基又对陈希烈道:“左相国,可以开始了。”
“遵旨!”陈希烈匆匆跑下台去。
在校场的西门外,十二支团练营整齐排列着,他们衣甲整齐,纪律严明,整整半个时辰,一千二百人像一千两百尊雕像,纹丝不动,连十几名兵部官员都感叹不已,这是来自江淮的士兵吗?这种肃杀之气,分明只有经历过战争的边疆士兵才会有。
李庆安今天也身着一袭盔甲,腰挎高仙芝送他的横刀,后背黑色大弓,在他身后,一百名将士衣甲整齐,人人手挽长弓,斜背箭壶,一个个表情严肃,等待着即将开始的检阅,他们的战马安静地站立在主人身边,马蹄不时轻轻地踢打着地面。
这时,李庆安斜望了一眼旁边的李嗣业,恰好李嗣业也向他望来,两人目光一触,会意地点了点头,今天,不仅是二十四名边将的竞争,也是几大节度边军之间的较量。
李嗣业训练的是步卒陌刀军,虽然江淮没有陌刀,但每人皆执特地打制的大刀,刀光雪亮,杀气腾腾,
而排在最前面的,是李光弼的武进营,他训练的是枪兵,一百名士兵手握铁枪,昂首站立。
这时,鼓声隆隆地敲响了,所有的士兵目光刷地向左面的角楼望去,角楼上红旗挥动。
李光弼低低一声喝令:“上马!”
一百名枪兵翻身上马,控制住马速,缓缓地向校场西门而去,这里守卫着二十几名羽林军,见第一支队伍过来,他们纷纷向两边闪开,骑兵队越奔越快,冲进了演军校场。
随着百名骑兵奔驰进了校场,观检台上微微起了一阵骚动,士兵们控制着马速,整齐划一地向观检台奔来,忽然嘎然而止,一齐向李隆基行了军礼。
李光弼大喝一声,“出枪!”
刷地一下,百杆长枪刺出,百名骑兵演练着百枪阵,枪法精奇,如梨花飞舞,气势雄浑,无坚不摧,李隆基点了点头,对李林甫笑道:“相国,这才是江淮子弟,这才是朕的府兵精锐,看来中原腹地的府兵也并非羸弱之兵,关键还是在于将,将猛则兵强,这个李光弼不错,有点像他父亲。”
李林甫也沉吟一下道:“这几日臣一直在考虑对吐蕃的河湟之战,虽然安西取得了小勃律的大胜,但实际上是以奇兵获胜,在小勃律国基本上没有和吐蕃打一场硬战,在安西有地形之利,或许可以这样做,但东线就不一样了,吐蕃在安西失利,对怎么可能不重兵防守赤岭一线,以保住他们九曲的后勤之地,臣以为,仅凭陇右之军是不可能取得河湟的胜利,必须外调援军才行。”
李隆基微微点头,“相国说得不错,赤岭易守难攻,朕也是担心陇右兵力不足,朕准备调三万河西军和三万朔方军,支援陇右,只要能拿下赤岭,朕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愿意。”
这时,鼓声又起,安西李嗣业的大刀军入场了,一百名身高魁梧的寿春兵身披重甲,头盔严严实实地护住脸鼻,只露出一双双冷酷的眼睛,他们手握长约一丈的宽口大刀,列队成四排,如墙推进,李嗣业手执真正的陌刀,挤身于最前排。
他们动作不快,每一步重若千钧,踏出的足声如雷霆震动,一步一步向观检台走来,这种杀气凌厉的气势,使许多坐在前排的官员都脸色微变,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
李隆基一言不发,目光紧紧地注视着这支仿陌刀军的阵势,他从前也见到宫中侍卫的陌刀表演,但却没有这支军队力劈华山般的震撼,他忽然发现关键便在中间身高近一丈的李嗣业,他就是全军的阵眼,正因为有了他的存在,整支军队就仿佛有了灵魂。
“壮哉!安西军。”李隆基情不自禁地脱口而赞。
李嗣业一声低令,刀军阵转头向东,东面摆放... -->>
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都弓骑
今天,右武卫校场再一次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年初时的武举考试,江淮武生成绩惨淡引起李隆基的不满,由此引发了二十四名边将赴江淮练兵,一晃近半年过去了,今天到了检阅成绩的日子。
右武卫校场在两天前便已收拾整齐,天刚亮,一队队羽林军便进驻校场,搜查死角,清理隐患,将观检台护卫得如铁桶一般,为大唐皇帝李隆基的到来做好准备。
天色已经大亮,各位从三品以上的朝廷高官皆已陆陆续续抵达了校场,尽管事先通知是参与检阅,但众人皆心知肚明,今天恐怕是要借此机会,定下河湟战役的调子,各位重臣几乎都已到齐了,观检台上大臣们三五成群,窃窃私语。
户部尚书张筠特地坐到了在裴宽的身边,他小声问道:“裴尚书,听说令孙前几日被杨家欺辱了,可有此事?”
裴宽重重地哼了一声,没有回答,张筠向两边看看,又压低声音道:“这件事京兆尹已经报进宫内,但圣上却没有任何表态,裴尚书,圣上的沉默回味深长啊!”
裴宽还是没有说话,他明白张筠的意思,圣上是有意放纵杨家的所为,但他不明白张筠给他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张尚书,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我不想再提它。”
张筠微微一笑,又道:“今天上午,翰林院已经开始立诏了,杨钊被封为剑南节度府长史兼姚州都督,裴尚书听说了吗?”
裴宽一怔,这件事他确实没有听说,他终于忍不住问道:“张尚书,此事可当真?”
“当然是真,最迟明天,诏书就正式下发,哎!杨家势大了。”
张筠叹息了一声,“剑南节度使郭虚已昨天被封为云南安抚使,去调解南诏内乱,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杨钊便被封为剑南节度府长史,圣上的用意,不言而喻啊!”
“张尚书的意思是说,圣上打算用杨钊为剑南节度使吗?”
张筠点点头,“或许不是现在,但最迟明年,杨钊一定是剑南节度使,而且圣上封他为的姚州都督,其用意就是让他主管南诏事务。”
裴宽冷笑一声道:“南诏的背后实际上是大唐和吐蕃的较量,他杨钊有这个能力吗?”
“我也是这样想,可圣上认为他有能力,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裴尚书,这件事你我心中有数就行了,估计有人还求之不得呢!”
说完,张筠瞥了一眼刚刚走入观检台的李林甫。
“皇帝陛下驾到!”
入口处,侍卫一声高呼,所有的大臣都一起站了起来,只见入口处涌入大群侍卫,片刻,李隆基竟身披一袭黄金铠甲走了进来,让所有在座的大臣都吃了一惊,众人面面相视,忽然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圣上穿着盔甲是向他们表达发动河湟战役的决心。
“臣等参见陛下!”
李隆基目光威严地扫了众人一眼,一摆手道:“各位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诸位爱卿想必已经看到了朕的装束,没错,朕今天既是来检阅江淮团练营的操演,同时也要借此机会和众位爱卿讨论河湟会战的安排,朕希望今天就能做出决定。”
李林甫高声迎合道:“陇右不保,关中何宁?河湟会战在开元二年便已经决定,陛下,此事不必再讨论了。”
有李隆基身着盔甲出场,又有李林甫以开元二年说事,几名有疑义的大臣皆不敢吭声,连本来想指出今年各地均遭灾荒的裴宽也沉默了,谁都看得出李隆基决心已下,所谓与大臣讨论不过是他说说罢了。
李隆基见无一人反对,他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各位爱卿均无异议,发动河湟会战大局已定,下面朕想各位爱卿商讨一下具体细节。”
他见杨慎衿欲开口,便摆摆手笑道:“不急,大家先看边将们的练兵,一边看一边慢慢商讨。”
李隆基又对陈希烈道:“左相国,可以开始了。”
“遵旨!”陈希烈匆匆跑下台去。
在校场的西门外,十二支团练营整齐排列着,他们衣甲整齐,纪律严明,整整半个时辰,一千二百人像一千两百尊雕像,纹丝不动,连十几名兵部官员都感叹不已,这是来自江淮的士兵吗?这种肃杀之气,分明只有经历过战争的边疆士兵才会有。
李庆安今天也身着一袭盔甲,腰挎高仙芝送他的横刀,后背黑色大弓,在他身后,一百名将士衣甲整齐,人人手挽长弓,斜背箭壶,一个个表情严肃,等待着即将开始的检阅,他们的战马安静地站立在主人身边,马蹄不时轻轻地踢打着地面。
这时,李庆安斜望了一眼旁边的李嗣业,恰好李嗣业也向他望来,两人目光一触,会意地点了点头,今天,不仅是二十四名边将的竞争,也是几大节度边军之间的较量。
李嗣业训练的是步卒陌刀军,虽然江淮没有陌刀,但每人皆执特地打制的大刀,刀光雪亮,杀气腾腾,
而排在最前面的,是李光弼的武进营,他训练的是枪兵,一百名士兵手握铁枪,昂首站立。
这时,鼓声隆隆地敲响了,所有的士兵目光刷地向左面的角楼望去,角楼上红旗挥动。
李光弼低低一声喝令:“上马!”
一百名枪兵翻身上马,控制住马速,缓缓地向校场西门而去,这里守卫着二十几名羽林军,见第一支队伍过来,他们纷纷向两边闪开,骑兵队越奔越快,冲进了演军校场。
随着百名骑兵奔驰进了校场,观检台上微微起了一阵骚动,士兵们控制着马速,整齐划一地向观检台奔来,忽然嘎然而止,一齐向李隆基行了军礼。
李光弼大喝一声,“出枪!”
刷地一下,百杆长枪刺出,百名骑兵演练着百枪阵,枪法精奇,如梨花飞舞,气势雄浑,无坚不摧,李隆基点了点头,对李林甫笑道:“相国,这才是江淮子弟,这才是朕的府兵精锐,看来中原腹地的府兵也并非羸弱之兵,关键还是在于将,将猛则兵强,这个李光弼不错,有点像他父亲。”
李林甫也沉吟一下道:“这几日臣一直在考虑对吐蕃的河湟之战,虽然安西取得了小勃律的大胜,但实际上是以奇兵获胜,在小勃律国基本上没有和吐蕃打一场硬战,在安西有地形之利,或许可以这样做,但东线就不一样了,吐蕃在安西失利,对怎么可能不重兵防守赤岭一线,以保住他们九曲的后勤之地,臣以为,仅凭陇右之军是不可能取得河湟的胜利,必须外调援军才行。”
李隆基微微点头,“相国说得不错,赤岭易守难攻,朕也是担心陇右兵力不足,朕准备调三万河西军和三万朔方军,支援陇右,只要能拿下赤岭,朕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愿意。”
这时,鼓声又起,安西李嗣业的大刀军入场了,一百名身高魁梧的寿春兵身披重甲,头盔严严实实地护住脸鼻,只露出一双双冷酷的眼睛,他们手握长约一丈的宽口大刀,列队成四排,如墙推进,李嗣业手执真正的陌刀,挤身于最前排。
他们动作不快,每一步重若千钧,踏出的足声如雷霆震动,一步一步向观检台走来,这种杀气凌厉的气势,使许多坐在前排的官员都脸色微变,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
李隆基一言不发,目光紧紧地注视着这支仿陌刀军的阵势,他从前也见到宫中侍卫的陌刀表演,但却没有这支军队力劈华山般的震撼,他忽然发现关键便在中间身高近一丈的李嗣业,他就是全军的阵眼,正因为有了他的存在,整支军队就仿佛有了灵魂。
“壮哉!安西军。”李隆基情不自禁地脱口而赞。
李嗣业一声低令,刀军阵转头向东,东面摆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