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南宋如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交浅言深,确是大忌,但小子怕王爷胸无大志,因此先要问一下,免得所托非人。”张曜宗正色解释一下。
“我大宋去岁好像收入四千万贯,小子狂妄,五年后,这店三成股份就可每年贡献两百到三百万贯,王爷还是不在意吗?”
“三成股份就能值两百万贯?”赵瑗不由得对张曜宗也有点生气,真当王爷什么都不懂呢?一家小店就要年入千万贯,相当于两成半大宋岁入,这可能吗?
“好,不说这饭店的事,小子再问一句,王爷可有北驱强虏的志气?北驱强虏可有底气和把握?”
“自古王朝更替自有其道理,小子这里有篇文章,王爷可以先御览一下。”张曜宗说着自怀里拿出一张早就准备好的文章。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困因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赵瑗边看边赞,“好文章,好文章,史师,你也来看一下。立论惊奇,发人深省。”
史浩也是边看边疑惑,这么好的文章需要大智慧才能写出,面前的这个小子有那么神奇吗?会否是哪位隐士的代笔?
“王爷真的以为好吗?天地循环,万物更替自有其规则,即便朝代亦无永世之说,周朝历八百年而亡已是后无来者了。若万事可由天定,不若我们现在就向上天祈祷,让金人退去关东以北。”张曜宗冷哼说道。
韩世忠也拿过文章,看着头晕,伸手拍了张曜宗一下:“好好说,知道老夫看不得这些之乎者也,说我能听懂的话。”
“王朝兴替自有其规律,秦思周之乱在于诸侯,收天下为郡县,以法治国,亡于法学刑法严苛。汉高祖取秦之经验,分封诸侯,以同姓治天下。祸起诸侯,亡于外戚。晋亡于贵族权大,隋亡于劳民伤财,唐亡于机信外族。我大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大胆,敢妄议太祖。”赵瑗是正经的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子孙,听不得别人说太祖坏话。
“草民没有说太祖一定是错的,但是天下大事时移势移。汉武帝任命桑弘羊任大司农,推行均输平准政策,才可北驱匈奴,此时大汉开国96年。庆历三年,仁宗任命范文正(范仲淹)新政,比之大汉,大宋开国才83年,其后又有神宗王荆公(王安石)变法。何也?仁宗,神宗不知祖宗规矩吗?时移势移,北虏之威胁比之开国更甚。才有靖康之乱。”
“王欲成其大事,则不可不变。然则何变呢?”
“汉朝马政,除太仆寺之外,还鼓励民间养马,才有了武帝北征,唐朝马政得一能吏张万岁,历四十年,得马七十万六千匹,观之我朝呢?穷全国之力,皆归官营,虽无燕京之地,但还有川陕可用,但结果呢,穷万金却无可用之马,怪不得王荆公废官还民,但是民间养马的费用远高于官家收购的费用,有分到养马任务的百姓往往弃家携口逃亡,我大宋几无可用之马。唯以步卒对抗金人骑兵,八十万禁军亦不能胜。何为?起新马政,官民两条路,官则制定严苛条例,能者上,弱者下,不吝赏赐,自有新张万岁来。民间许民以利则养马积极性自会调动起来。此两者皆须大量钱财。”
“军队亦要改,厢军不堪大用,早沦做高官劳力,徒耗银响。禁军士卒毫无斗志,疏于阵仗,也不堪大用,亦改。何改之?留强汰弱,勤加训练,每日两餐改三餐,增加士卒体力,择其强将,必成强军,太祖所虑?国之不存,何虑将之?”
“大胆”赵瑗咬着牙听着,但是又不能说张曜宗说的没道理。
“然则此两事皆须大量银钱?何来?大理有铜矿... -->>
“交浅言深,确是大忌,但小子怕王爷胸无大志,因此先要问一下,免得所托非人。”张曜宗正色解释一下。
“我大宋去岁好像收入四千万贯,小子狂妄,五年后,这店三成股份就可每年贡献两百到三百万贯,王爷还是不在意吗?”
“三成股份就能值两百万贯?”赵瑗不由得对张曜宗也有点生气,真当王爷什么都不懂呢?一家小店就要年入千万贯,相当于两成半大宋岁入,这可能吗?
“好,不说这饭店的事,小子再问一句,王爷可有北驱强虏的志气?北驱强虏可有底气和把握?”
“自古王朝更替自有其道理,小子这里有篇文章,王爷可以先御览一下。”张曜宗说着自怀里拿出一张早就准备好的文章。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困因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赵瑗边看边赞,“好文章,好文章,史师,你也来看一下。立论惊奇,发人深省。”
史浩也是边看边疑惑,这么好的文章需要大智慧才能写出,面前的这个小子有那么神奇吗?会否是哪位隐士的代笔?
“王爷真的以为好吗?天地循环,万物更替自有其规则,即便朝代亦无永世之说,周朝历八百年而亡已是后无来者了。若万事可由天定,不若我们现在就向上天祈祷,让金人退去关东以北。”张曜宗冷哼说道。
韩世忠也拿过文章,看着头晕,伸手拍了张曜宗一下:“好好说,知道老夫看不得这些之乎者也,说我能听懂的话。”
“王朝兴替自有其规律,秦思周之乱在于诸侯,收天下为郡县,以法治国,亡于法学刑法严苛。汉高祖取秦之经验,分封诸侯,以同姓治天下。祸起诸侯,亡于外戚。晋亡于贵族权大,隋亡于劳民伤财,唐亡于机信外族。我大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大胆,敢妄议太祖。”赵瑗是正经的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子孙,听不得别人说太祖坏话。
“草民没有说太祖一定是错的,但是天下大事时移势移。汉武帝任命桑弘羊任大司农,推行均输平准政策,才可北驱匈奴,此时大汉开国96年。庆历三年,仁宗任命范文正(范仲淹)新政,比之大汉,大宋开国才83年,其后又有神宗王荆公(王安石)变法。何也?仁宗,神宗不知祖宗规矩吗?时移势移,北虏之威胁比之开国更甚。才有靖康之乱。”
“王欲成其大事,则不可不变。然则何变呢?”
“汉朝马政,除太仆寺之外,还鼓励民间养马,才有了武帝北征,唐朝马政得一能吏张万岁,历四十年,得马七十万六千匹,观之我朝呢?穷全国之力,皆归官营,虽无燕京之地,但还有川陕可用,但结果呢,穷万金却无可用之马,怪不得王荆公废官还民,但是民间养马的费用远高于官家收购的费用,有分到养马任务的百姓往往弃家携口逃亡,我大宋几无可用之马。唯以步卒对抗金人骑兵,八十万禁军亦不能胜。何为?起新马政,官民两条路,官则制定严苛条例,能者上,弱者下,不吝赏赐,自有新张万岁来。民间许民以利则养马积极性自会调动起来。此两者皆须大量钱财。”
“军队亦要改,厢军不堪大用,早沦做高官劳力,徒耗银响。禁军士卒毫无斗志,疏于阵仗,也不堪大用,亦改。何改之?留强汰弱,勤加训练,每日两餐改三餐,增加士卒体力,择其强将,必成强军,太祖所虑?国之不存,何虑将之?”
“大胆”赵瑗咬着牙听着,但是又不能说张曜宗说的没道理。
“然则此两事皆须大量银钱?何来?大理有铜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