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大明铁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沿岸23里!
这说的就是清江漕船厂,作为明代中后期唯一的官办漕船厂,其厂区沿运河绵延伸展,总长达23里。
永乐帝迁都北京后,随着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国家对漕粮的需求越来越大。“百官卫士仰需江南”,当时漕粮运输实行“支运法”,江南征纳的漕粮,需先经运河集中送到常盈仓,再由漕军转运北上。
由于每年要调运数百万石粮食到北京等地,因而修造漕船成为明朝的军国大计。永乐七年,平江伯陈瑄督漕时,在山阳、清河之间的运河沿岸建起了漕军各卫所造船厂房,“令各卫所官旗鳞次而居,以为造船之所”。这里地处大运河与淮水交汇处,南接长江,东近大海,为“江淮之要津,漕渠之喉吻”,对明朝的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所以船厂选址有更高层次的战略考虑,木材采办之远近,反成次要因素。久而久之,尽管清江漕船厂下设京卫、卫河、中都、直隶四个大厂,共八十个分厂,但规模最大的仍数清江漕船厂,别的不说,便是这沿岸23里的厂区,便足以证明其规模。
即便是见惯了世面,在后世见惯了大型工厂的朱明忠,同样也为眼前这庞大的船厂而惊讶。
“三代以下,国用之资莫大于漕运,漕运之器莫大于舟楫!”
置身于漕船上,看着那沿岸绵延数十里的船厂,戴苍的感叹引得朱明忠的一阵赞同。
正是由于漕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漕船是运输漕粮的重要工具,所以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漕船的修造与维护,而这规模宏大的清江漕船厂,就是明证。沿岸数十里的厂区中有千百间料棚,那些料棚之中尽是堆积如山的木料。而在厂区之间还可以看到数十艘已经停工的漕船。
“经略,目下因为漕运断绝,所以这漕船建造自然也就停了下来,想来将来几年我大明一日不复京师,这漕运自无恢复之可能,即便是军粮物资转运,便是现在的漕船即已可以使用,可这清江数千船工又岂能终日无工?若是如此,船工及其家人以及这船厂附近数万百姓又何以为食?”
戴苍一边说,一边小心谨慎的观察着经略使的表情。
“那日见经略以水机钻削铳管,所以,下官便寻思着,与其将这船厂荒废,不如于此广设水锤、水机,一来可为我忠义军制械、制铳,二来也可令这数千船工有工可做,不至于沦为饿殍……”
听着戴苍的建议,朱明忠并没有表示反对,不过这会他却只是兴趣十足看着这船厂,尽管之前就知道清河船厂的规模极大,但是却未曾想到会这么大,而更重要的是,这沿岸数十里的物料厂棚之中,堆积如山的木材正是造船所必须的原料,早在江阴时,他就曾想过造船,但是最终却因为没有充足的木料,或者说没有适合造船的,经过数年甚至十数年风干的木料,而使得造船只不过是个设想,但现在,这岸上的那些木料,却解决了这个问题。
“葭湄,这里可曾造过海船?就是遮洋船?”
内河船重要,但是海船更重要,尤其是对于一心还想拓展对外贸易以解决军费问题,拓展台湾以解决后顾之忧的朱明忠来说,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海船。
“回经略,遮洋船原本造于卫河船厂,可后皆改于清江,清江虽说不能造2000料大海船,可是却可造千料海船……”
千料海船大概多大?
过去朱明忠并不清楚,但是通过对郑成功的船队的了解,对于千料海船的尺寸和吨位也有一定的了解,其吨位大约在500吨左右,这也是大航海时代的各国贸易商船的主力吨位。就像现在英国人偏好于使用300到500吨级的小型盖伦帆船,而西班牙人则在运送财宝的船队中使用一些1200吨级的庞然巨物。而500吨左右的海船,正适合这个时代的海上贸易,不大不小,而且使用起来也极为灵活。
“千料海船可以直接通过黄河入海,经略,若是逢着水涨的时候,千五百料海船也可由此入海,不过因为千五百料海船入黄河时需要挑选丰水时,所以,这清江船厂大都造千料遮洋船……”
因为已经盯上了这座大型船厂,一心想把这座船厂变成一个水轮连绵的工厂的戴苍,自然曾多方收集过船厂的资料,对其可谓是非常了解,可他那里想到,他所说的这些恰恰是朱明忠所感兴趣的。
“千五百料海船……”
凝视着这绵延数十里的船厂,朱明忠先是思索片刻,然后说道。
“... -->>
沿岸23里!
这说的就是清江漕船厂,作为明代中后期唯一的官办漕船厂,其厂区沿运河绵延伸展,总长达23里。
永乐帝迁都北京后,随着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国家对漕粮的需求越来越大。“百官卫士仰需江南”,当时漕粮运输实行“支运法”,江南征纳的漕粮,需先经运河集中送到常盈仓,再由漕军转运北上。
由于每年要调运数百万石粮食到北京等地,因而修造漕船成为明朝的军国大计。永乐七年,平江伯陈瑄督漕时,在山阳、清河之间的运河沿岸建起了漕军各卫所造船厂房,“令各卫所官旗鳞次而居,以为造船之所”。这里地处大运河与淮水交汇处,南接长江,东近大海,为“江淮之要津,漕渠之喉吻”,对明朝的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所以船厂选址有更高层次的战略考虑,木材采办之远近,反成次要因素。久而久之,尽管清江漕船厂下设京卫、卫河、中都、直隶四个大厂,共八十个分厂,但规模最大的仍数清江漕船厂,别的不说,便是这沿岸23里的厂区,便足以证明其规模。
即便是见惯了世面,在后世见惯了大型工厂的朱明忠,同样也为眼前这庞大的船厂而惊讶。
“三代以下,国用之资莫大于漕运,漕运之器莫大于舟楫!”
置身于漕船上,看着那沿岸绵延数十里的船厂,戴苍的感叹引得朱明忠的一阵赞同。
正是由于漕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漕船是运输漕粮的重要工具,所以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漕船的修造与维护,而这规模宏大的清江漕船厂,就是明证。沿岸数十里的厂区中有千百间料棚,那些料棚之中尽是堆积如山的木料。而在厂区之间还可以看到数十艘已经停工的漕船。
“经略,目下因为漕运断绝,所以这漕船建造自然也就停了下来,想来将来几年我大明一日不复京师,这漕运自无恢复之可能,即便是军粮物资转运,便是现在的漕船即已可以使用,可这清江数千船工又岂能终日无工?若是如此,船工及其家人以及这船厂附近数万百姓又何以为食?”
戴苍一边说,一边小心谨慎的观察着经略使的表情。
“那日见经略以水机钻削铳管,所以,下官便寻思着,与其将这船厂荒废,不如于此广设水锤、水机,一来可为我忠义军制械、制铳,二来也可令这数千船工有工可做,不至于沦为饿殍……”
听着戴苍的建议,朱明忠并没有表示反对,不过这会他却只是兴趣十足看着这船厂,尽管之前就知道清河船厂的规模极大,但是却未曾想到会这么大,而更重要的是,这沿岸数十里的物料厂棚之中,堆积如山的木材正是造船所必须的原料,早在江阴时,他就曾想过造船,但是最终却因为没有充足的木料,或者说没有适合造船的,经过数年甚至十数年风干的木料,而使得造船只不过是个设想,但现在,这岸上的那些木料,却解决了这个问题。
“葭湄,这里可曾造过海船?就是遮洋船?”
内河船重要,但是海船更重要,尤其是对于一心还想拓展对外贸易以解决军费问题,拓展台湾以解决后顾之忧的朱明忠来说,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海船。
“回经略,遮洋船原本造于卫河船厂,可后皆改于清江,清江虽说不能造2000料大海船,可是却可造千料海船……”
千料海船大概多大?
过去朱明忠并不清楚,但是通过对郑成功的船队的了解,对于千料海船的尺寸和吨位也有一定的了解,其吨位大约在500吨左右,这也是大航海时代的各国贸易商船的主力吨位。就像现在英国人偏好于使用300到500吨级的小型盖伦帆船,而西班牙人则在运送财宝的船队中使用一些1200吨级的庞然巨物。而500吨左右的海船,正适合这个时代的海上贸易,不大不小,而且使用起来也极为灵活。
“千料海船可以直接通过黄河入海,经略,若是逢着水涨的时候,千五百料海船也可由此入海,不过因为千五百料海船入黄河时需要挑选丰水时,所以,这清江船厂大都造千料遮洋船……”
因为已经盯上了这座大型船厂,一心想把这座船厂变成一个水轮连绵的工厂的戴苍,自然曾多方收集过船厂的资料,对其可谓是非常了解,可他那里想到,他所说的这些恰恰是朱明忠所感兴趣的。
“千五百料海船……”
凝视着这绵延数十里的船厂,朱明忠先是思索片刻,然后说道。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