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不负如来不负卿(新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删繁就简,历史上一直遭到不少佛学家的质疑,甚至包括他自己的弟子。就如觉贤所说,大家都认为他是外国人的缘故。可是,他删繁就简,真的是汉文水平问题么?
大殿中这么多人尊罗什为师,却无一人站起为他辩护。他的龟兹弟子们虽想说什么,却因为自己也是外国人,难以辩解。我忍不住站起身,大声说道:“罗什法师为陛下著《实相论》,‘出言成章,无所删改。辞喻婉约,莫非玄奥’。这还不足以证明他的汉文水平么?”
他所翻译的流传最广的佛经,如《金刚经》、《妙法莲华经》、《佛说阿弥陀经》、《维摩诘所说经》都不止他一人翻译过。《金刚经》有七种译本,其中便有玄奘的版本,这些不同译本也都流传了下来。要说汉文水平,那玄奘的汉文水平肯定比罗什高了。但为何罗什的译文最有生命力?为何一千多年下来,人们都主动选择读罗什的译本?
他的删繁就简,真正的原因是他明了传法对象是广大民众。玄奘译经二十年,译出一千三百多卷。罗什译经时间远不如玄奘长,译作只有三百余卷。可罗什的译文直到现代依旧广为流传,而玄奘只有一部《心经》最为人所熟知。因为玄奘翻译的多是高难度的佛教理论,不是做佛理研究的人,一般不会看玄奘的译文。正如罗什所言:曲高和寡,古今殊同。
所有人都惊讶地看向我,有僧人点头同意,更有僧人眼露些许鄙夷。只因我是个女子,只因我有个尴尬的身份。我多想大声疾呼,告诉这些人未来会怎样,可我什么都不能说。
罗什对我微微摇头,暗示我不要再说了。我只得坐下,尽量让自己重新变回隐身人。他看向众僧,目光悲悯,一脸淡然:“罗什的译文究竟如何,非是一时一代人能下定论。日后,自有历史来评说。”
我平静下来,赞许地看向他。是啊,何须在意?自有历史来评说。
―――――――――――――――――注释――――――――――――――
《出三藏记集》卷十僧叡《大智释论序》说鸠摩罗什不能精通汉文:“法师于秦语大格,唯识一法,方言殊好犹隔而未通。苟言不相喻,则情无由比。不比之情,则不可以托悟怀于文表;不喻之言,亦何得委殊途于一致,理固然也。”
慧皎《高僧传 鸠摩罗什》:“每至讲说,常先自说譬,如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也。……初沙门慧叡,才识高明,常随什传写,什每为叡论西方辞体,商略同异,云:‘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
慧皎《高僧传 僧叡》:“什所翻经,叡并参正。昔竺法护出《正法华经》。《受决品》云:‘天见人,人见天’。什译经至此乃言:‘此语与西域义同,但在言过质。’叡曰:‘将非: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什喜曰:‘实然。’其领悟标出皆此类也。”
关于译场的描写,参考季羡林《佛教十五题》——《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
的删繁就简,历史上一直遭到不少佛学家的质疑,甚至包括他自己的弟子。就如觉贤所说,大家都认为他是外国人的缘故。可是,他删繁就简,真的是汉文水平问题么?
大殿中这么多人尊罗什为师,却无一人站起为他辩护。他的龟兹弟子们虽想说什么,却因为自己也是外国人,难以辩解。我忍不住站起身,大声说道:“罗什法师为陛下著《实相论》,‘出言成章,无所删改。辞喻婉约,莫非玄奥’。这还不足以证明他的汉文水平么?”
他所翻译的流传最广的佛经,如《金刚经》、《妙法莲华经》、《佛说阿弥陀经》、《维摩诘所说经》都不止他一人翻译过。《金刚经》有七种译本,其中便有玄奘的版本,这些不同译本也都流传了下来。要说汉文水平,那玄奘的汉文水平肯定比罗什高了。但为何罗什的译文最有生命力?为何一千多年下来,人们都主动选择读罗什的译本?
他的删繁就简,真正的原因是他明了传法对象是广大民众。玄奘译经二十年,译出一千三百多卷。罗什译经时间远不如玄奘长,译作只有三百余卷。可罗什的译文直到现代依旧广为流传,而玄奘只有一部《心经》最为人所熟知。因为玄奘翻译的多是高难度的佛教理论,不是做佛理研究的人,一般不会看玄奘的译文。正如罗什所言:曲高和寡,古今殊同。
所有人都惊讶地看向我,有僧人点头同意,更有僧人眼露些许鄙夷。只因我是个女子,只因我有个尴尬的身份。我多想大声疾呼,告诉这些人未来会怎样,可我什么都不能说。
罗什对我微微摇头,暗示我不要再说了。我只得坐下,尽量让自己重新变回隐身人。他看向众僧,目光悲悯,一脸淡然:“罗什的译文究竟如何,非是一时一代人能下定论。日后,自有历史来评说。”
我平静下来,赞许地看向他。是啊,何须在意?自有历史来评说。
―――――――――――――――――注释――――――――――――――
《出三藏记集》卷十僧叡《大智释论序》说鸠摩罗什不能精通汉文:“法师于秦语大格,唯识一法,方言殊好犹隔而未通。苟言不相喻,则情无由比。不比之情,则不可以托悟怀于文表;不喻之言,亦何得委殊途于一致,理固然也。”
慧皎《高僧传 鸠摩罗什》:“每至讲说,常先自说譬,如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也。……初沙门慧叡,才识高明,常随什传写,什每为叡论西方辞体,商略同异,云:‘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
慧皎《高僧传 僧叡》:“什所翻经,叡并参正。昔竺法护出《正法华经》。《受决品》云:‘天见人,人见天’。什译经至此乃言:‘此语与西域义同,但在言过质。’叡曰:‘将非: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什喜曰:‘实然。’其领悟标出皆此类也。”
关于译场的描写,参考季羡林《佛教十五题》——《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