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玩文学 www.5wwx.com,天崩泪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来,对我已经不再报任何希望的父亲,就将查看化验报告的“艰巨”任务交给了姐夫。我不知道姐夫有没有我那种矛盾的心理,但姐夫的办事效率绝对比我高得多。在父亲刚提出的那天早上,姐夫就查看到了。
在父亲有些迫切又有些担忧的眼神中,姐夫说出了他所看到的报告结果:“爸,你放心,报告结果显示:没有扩散,一切正常。不过医生也说了,这只是目前的技术所能查出的结果,并不代表就一定没有扩散。”
当时,我也在场,虽然心中暗叹姐夫说得太直白了,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让人欣喜的结果。
心情放松的可不止我一个。我原本以为父亲听到姐夫过于直白的后半句会有所担心的,但事实上父亲心情之愉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呵呵,你以为我是这么不通情理的吗?难道我还能要求他们用百年之后的技术来跟我检查不成?只要现在没查出来就好!”
闻言,我知道,父亲心中已然坚信自己没有扩散和复发了。这一刻,我紧张的心情才算是真正彻底地放松了下来。猛然间,一股深深的困意直冲大脑。于是,我跟刚到来没多久的母亲和姐夫知会些要注意的事项后,就赶回去休息了。
在父亲动手术的那一天,我的表弟也就是父亲的外甥就过来探望过了。后来,闻讯的亲朋好友纷纷过来探病。之前,已经提过了,由于看到别的病床上的探视者们过来没地方坐,我就特地让老婆买来了几张塑料小方凳。这为后来探视者提供了诸多便利,因为他们不再需要站立一旁了。
众多的探视者中,给父亲印象最深刻的应该要算是他的弟媳和侄子了。为什么他们的到来会给父亲带来最大的情绪波动呢?这说起来恐怕话就长了。
父亲有兄弟姐妹五人,父亲排行老二。最大的姐姐,很早就嫁人了。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父亲就成了家中的老大。事实上,父亲也勇敢地挑起了家庭长子的重担。
我奶奶过世得很早。别说是我,就连我母亲都没见过我奶奶。对于奶奶,我并没有什么感性认识,我看到的只有奶奶冰冷的遗像。我爷爷没有什么固定的职业,只以杀猪为生。在非常贫穷的七十年代,又有多少猪好杀。因此,当时我们家是非常贫穷的。贫穷到众人所拥挤的两间平房,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如果单靠爷爷,那么我们这一家就只能一直饥寒交迫下去。
我们家庭的转机在于父亲。父亲高中毕业后,就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学艺生涯。能吃苦加上悟性高,父亲很快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父亲所学主要是水电方面,并且能够进行预算,其他建筑类各工种也能略知一二。在大学生异常匮乏的七十年代,父亲这样的已经是万中无一的顶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了。最终,凭借着独当一面的能力,父亲成了建筑大队的大队长。
其实,即就是**期间,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建筑业。更何况,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改革开放大潮带动下的城市的蓬勃发展使得整个建筑业日趋繁盛了起来。身为建筑大队大队长的父亲,最为春风得意的应该就是那个时候了吧。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父亲发达之后,一众亲朋好友也跟着获益良多。比如,父亲动手术那天一直在手术室外候着的我的堂哥就是父亲带出去的。我的三个舅舅、我父亲的一众表兄、本家的一众人等、父亲表兄的子女……好些人最初都是因为父亲的关系而进入到建筑行业的。
也许,很多人对于进入建筑行业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并没有一种感性的认识。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应该是八十年代初期吧,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的工资每年是一千到两千元之间的样子。而当时,一个教师的月工资只有十几元。这可是十倍左右的差距啊!我记得,自己小学的老师曾不止一次的抱怨过自己当时为什么没选择外出打工(进入建筑行业)。
八十年代,万元户可就算是有钱人了。那时候,一个建筑工人省吃俭用奋斗个六七年,这样的目标就完全可以实现了。因此,进入到建筑行业,也就等于即将步入富人的行列。建筑业是我们那里农村人当时最最向往的美好行业。当时,父亲则就成了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进入这个美好行业的领路人。因此,那时候,父亲在当地的声望几乎一时无两。
从此,我们的家境也就开始好转,两间破败的平房被拆建成三间青砖瓦房。在现在看来,那么多人就三间屋,显然还是十分拥挤的。但,就当时我们村上来看,那已经算是比较气派的了。因为,一般人家比我们家还要挤呢!
叔叔在众兄弟姐妹中是最小的一个。后来,父亲的两个妹妹也先后出嫁了。比父亲小了将近二十岁的叔叔,实际上主要是由父亲出钱供其上学的。据母亲说,当时叔叔衣物啥的皆是由她购置并换洗。所谓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可以说在我爷爷难以支撑整个家庭的情况下,我的父母给予了叔叔最最无私的照顾。
当时父亲是发达了,但父亲所赚的钱并未进入个人的腰包,而是贡献给了整个家庭(大家庭)。两个妹妹的出嫁、又为弟弟盖了四间青砖瓦房、自己奶奶的九十九岁寿辰、弟弟的婚事……无不是父亲一手操办的。父亲不仅耗费了金钱,还耗费了无数的精力。如果不是浓浓的亲情,那么父亲绝不会如此呕心沥血。
很长一段时间,父亲都呆在北京。可以说,北京如今的繁荣,父亲也曾经做出过一定的贡献。父亲的家族观念很浓厚。在北京期间,就不时找准机会将家里人带去逛逛。当然,我也去过。但,那时候还小,只记得去过北京两次,从曾经拍过的照片中,还依稀记得自己去过故宫、爬过长城。其它的,就几乎没啥印象了。
后来,对我已经不再报任何希望的父亲,就将查看化验报告的“艰巨”任务交给了姐夫。我不知道姐夫有没有我那种矛盾的心理,但姐夫的办事效率绝对比我高得多。在父亲刚提出的那天早上,姐夫就查看到了。
在父亲有些迫切又有些担忧的眼神中,姐夫说出了他所看到的报告结果:“爸,你放心,报告结果显示:没有扩散,一切正常。不过医生也说了,这只是目前的技术所能查出的结果,并不代表就一定没有扩散。”
当时,我也在场,虽然心中暗叹姐夫说得太直白了,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让人欣喜的结果。
心情放松的可不止我一个。我原本以为父亲听到姐夫过于直白的后半句会有所担心的,但事实上父亲心情之愉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呵呵,你以为我是这么不通情理的吗?难道我还能要求他们用百年之后的技术来跟我检查不成?只要现在没查出来就好!”
闻言,我知道,父亲心中已然坚信自己没有扩散和复发了。这一刻,我紧张的心情才算是真正彻底地放松了下来。猛然间,一股深深的困意直冲大脑。于是,我跟刚到来没多久的母亲和姐夫知会些要注意的事项后,就赶回去休息了。
在父亲动手术的那一天,我的表弟也就是父亲的外甥就过来探望过了。后来,闻讯的亲朋好友纷纷过来探病。之前,已经提过了,由于看到别的病床上的探视者们过来没地方坐,我就特地让老婆买来了几张塑料小方凳。这为后来探视者提供了诸多便利,因为他们不再需要站立一旁了。
众多的探视者中,给父亲印象最深刻的应该要算是他的弟媳和侄子了。为什么他们的到来会给父亲带来最大的情绪波动呢?这说起来恐怕话就长了。
父亲有兄弟姐妹五人,父亲排行老二。最大的姐姐,很早就嫁人了。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父亲就成了家中的老大。事实上,父亲也勇敢地挑起了家庭长子的重担。
我奶奶过世得很早。别说是我,就连我母亲都没见过我奶奶。对于奶奶,我并没有什么感性认识,我看到的只有奶奶冰冷的遗像。我爷爷没有什么固定的职业,只以杀猪为生。在非常贫穷的七十年代,又有多少猪好杀。因此,当时我们家是非常贫穷的。贫穷到众人所拥挤的两间平房,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如果单靠爷爷,那么我们这一家就只能一直饥寒交迫下去。
我们家庭的转机在于父亲。父亲高中毕业后,就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学艺生涯。能吃苦加上悟性高,父亲很快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父亲所学主要是水电方面,并且能够进行预算,其他建筑类各工种也能略知一二。在大学生异常匮乏的七十年代,父亲这样的已经是万中无一的顶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了。最终,凭借着独当一面的能力,父亲成了建筑大队的大队长。
其实,即就是**期间,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建筑业。更何况,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改革开放大潮带动下的城市的蓬勃发展使得整个建筑业日趋繁盛了起来。身为建筑大队大队长的父亲,最为春风得意的应该就是那个时候了吧。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父亲发达之后,一众亲朋好友也跟着获益良多。比如,父亲动手术那天一直在手术室外候着的我的堂哥就是父亲带出去的。我的三个舅舅、我父亲的一众表兄、本家的一众人等、父亲表兄的子女……好些人最初都是因为父亲的关系而进入到建筑行业的。
也许,很多人对于进入建筑行业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并没有一种感性的认识。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应该是八十年代初期吧,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的工资每年是一千到两千元之间的样子。而当时,一个教师的月工资只有十几元。这可是十倍左右的差距啊!我记得,自己小学的老师曾不止一次的抱怨过自己当时为什么没选择外出打工(进入建筑行业)。
八十年代,万元户可就算是有钱人了。那时候,一个建筑工人省吃俭用奋斗个六七年,这样的目标就完全可以实现了。因此,进入到建筑行业,也就等于即将步入富人的行列。建筑业是我们那里农村人当时最最向往的美好行业。当时,父亲则就成了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进入这个美好行业的领路人。因此,那时候,父亲在当地的声望几乎一时无两。
从此,我们的家境也就开始好转,两间破败的平房被拆建成三间青砖瓦房。在现在看来,那么多人就三间屋,显然还是十分拥挤的。但,就当时我们村上来看,那已经算是比较气派的了。因为,一般人家比我们家还要挤呢!
叔叔在众兄弟姐妹中是最小的一个。后来,父亲的两个妹妹也先后出嫁了。比父亲小了将近二十岁的叔叔,实际上主要是由父亲出钱供其上学的。据母亲说,当时叔叔衣物啥的皆是由她购置并换洗。所谓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可以说在我爷爷难以支撑整个家庭的情况下,我的父母给予了叔叔最最无私的照顾。
当时父亲是发达了,但父亲所赚的钱并未进入个人的腰包,而是贡献给了整个家庭(大家庭)。两个妹妹的出嫁、又为弟弟盖了四间青砖瓦房、自己奶奶的九十九岁寿辰、弟弟的婚事……无不是父亲一手操办的。父亲不仅耗费了金钱,还耗费了无数的精力。如果不是浓浓的亲情,那么父亲绝不会如此呕心沥血。
很长一段时间,父亲都呆在北京。可以说,北京如今的繁荣,父亲也曾经做出过一定的贡献。父亲的家族观念很浓厚。在北京期间,就不时找准机会将家里人带去逛逛。当然,我也去过。但,那时候还小,只记得去过北京两次,从曾经拍过的照片中,还依稀记得自己去过故宫、爬过长城。其它的,就几乎没啥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