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意见分歧(一)
吾玩文学 www.5wwx.com,工业霸主德意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无限制潜艇战并不新鲜,至少德国高层中早就出现过这种提议,只是碍于一些国际形式没有真正的施展开来。
可是随着战争的步伐迈开了3年的步伐,人困马乏的各国都是摇摇欲坠,若是能在这个时候彻底的将对方的翻盘希望毁灭无疑就是最终的赢家。就在德意志帝国的陆军在欧洲大陆上四处征伐的时候,帝国的海军中也有一支神秘的部队在海洋上默默为帝国的扩张事业付出,这就是潜艇作战部队。
潜艇的作战大部分都是在水下进行,要是以艾德里安的眼观来看,潜艇就是一件大杀器,来无影去无踪,却总能在英法等国最忌惮的海洋补给线上下手。这样的手段其实就是破交行动,破坏敌国的海上补给道路,像英法两国现在就是在倚仗着美国的输血在苟延残喘,若是没了美国的输血,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分出胜负。这不只是物质上的打击,更是精神上的打击。
德国在东线的胜利并没有给国内的反战和厌战情绪多大的打压力度,只是暂时压下了这股声潮,若是不能尽快结束战争,人们的厌战情绪只会越来越高,最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诞生的各种奇思妙想就如遇有春笋般涌现,“无限制潜艇战”仅仅是这其中的一个思潮,也是占据绝大多数军人支持的一个思潮。就在今天,这个议案再次提上议程。上议院内,反对和支持的人各占一方,支持一方以军人为首,反对一方以政界官员为首,两方的观点都很在理,不然的话这种提案早就付诸实际。以埃里克·艾德里安在军方的声望,他也有自己的一股背后力量,虽然不太明确有哪些人会支持他,但是只要他明确表态,总会有一股势力站在他身后。这次的议会再次以没有悬念的多数表决通过,支持发动无限制潜艇战。埃里克·艾德里安也是议会主要成员,他放弃了。跟随他的人也选择了弃权。这次的决议虽然通过了,但是具体实施的环节需要他这个军事经济总办的支持,没钱,你可造不了用来破交的潜艇。会议结束后,军需总监兴登堡找到了艾德里安,两人穿过走廊来到了距离最近的皇子行宫,也就是艾德里安的军事经济部办公地点。
“你有什么顾忌吗?”兴登堡见到了投票时艾德里安选择了放弃。
“无限制潜艇战的利弊无需多言,单论现在的国内外形势,不失为一种加速战争进度的方法。可我认为这种结束方法会是以德国最终输掉这场战争结束,这是在把美国等几大中立国推倒了英法阵营,给了他们参战的借口。”埃里克·语重心长的对这位亦师亦友的老元帅说道。
接着他又说道:“意大利的参战我不奇怪,也对帝国的战争起不到多少阻碍。他们底子薄,也缺乏有利的进攻优势,凭借着地理优势,单就奥匈帝国就可以将意大利的军队压制在边界线上动弹不得。可我怕美国会因此参战,这对我们会是一种致命的打击,不要小瞧了这个远离欧洲大陆的国家,他们的实力已经远不是开战之初的实力。”埃里克·艾德里安拿刚参战不久的意大利和美国作了比较。
在这两个国家中,意大利的海军远比陆军更为关键,已经和英法两国组成了新的封锁部队,将整个地中海变成了后花园,连续多次的对罗马尼亚的支援,让马克斯·霍夫曼的推进速度慢了下来,已经陷入了胶着。反观陆军的表现,和海军形成了一种极大的反差,陆军的表现实在太差,卡波雷托战役,奥意两军损失相当,没有东线之忧的奥匈帝国将所有精锐都集中在了这块布满山脉、河流的战场,新锐的意大利军队在经过了血与火洗礼的奥匈帝国军队面前吃尽了苦头。狭窄的战场上双方的炮兵没日没夜的炮击,已经成了整个战争中布置火炮数量最密集的战场。这着实很考验士兵的心理承受压力,俗话说新兵怕炮,这在意大利的陆军身上得到了验证,每次的冲锋都在密集火炮覆盖中草草收尾。
在尝到了大战争滋味后,意大利主动向英法开口寻求支援,在英法的帮助下,一部分精锐士兵悄悄从西线战场转战意大利边境上充当起了老兵的角色,不然的话他们怕有突破的风险。有英法援助的意大利军队战斗力得到了提升,无论在防守和进攻上都开始有模有样,同样的,奥匈帝国也感受到了压力,同样在西线无法找到突破口的德军也开始想在这里找到突破口。原本西线战场随着意大利的参战,慢慢的将注意力从弹坑遍布的西线法国战场,移到了奥意两国边境。双方都想打开口子,却都是无功而获。战场又陷入了阵地战的消磨中。
埃里克·艾德里安的担忧不是特别的,也不是就他想到了,那些支持和发起无限制潜艇战的始作俑者们也有这个担忧。但是终究是两者间相隔着一个大洋的原因,这个提议还是得到了赞成。兴登堡当然知道艾德里安的担忧,可是大家都没有办法的时候,不是办法的办法就是必然的选择。除非他能从其他方向找到突破口,不然无限制潜艇战就是必然上马的事情。
艾德里安的和兴登堡的争论就在办公室开始了,兴登堡需要艾德里安支持,而不是放弃保持中立,不然他这个军事经济总办就成了这个行动的阻碍。兴登堡没想过要把艾德里安从军事经济总办的位置拿下,不是办不到,而是需要他,这就是艾德里安的价值,你明明看我不爽,却已经没法搞掉我,因为我能帮你。
可兴登堡小看了艾德里安的决心,两人的谈话最终不欢而散,艾德里安还是不支持无限制潜艇战,颇为恼怒的兴登堡摔门而走。
无限制潜艇战并不新鲜,至少德国高层中早就出现过这种提议,只是碍于一些国际形式没有真正的施展开来。
可是随着战争的步伐迈开了3年的步伐,人困马乏的各国都是摇摇欲坠,若是能在这个时候彻底的将对方的翻盘希望毁灭无疑就是最终的赢家。就在德意志帝国的陆军在欧洲大陆上四处征伐的时候,帝国的海军中也有一支神秘的部队在海洋上默默为帝国的扩张事业付出,这就是潜艇作战部队。
潜艇的作战大部分都是在水下进行,要是以艾德里安的眼观来看,潜艇就是一件大杀器,来无影去无踪,却总能在英法等国最忌惮的海洋补给线上下手。这样的手段其实就是破交行动,破坏敌国的海上补给道路,像英法两国现在就是在倚仗着美国的输血在苟延残喘,若是没了美国的输血,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分出胜负。这不只是物质上的打击,更是精神上的打击。
德国在东线的胜利并没有给国内的反战和厌战情绪多大的打压力度,只是暂时压下了这股声潮,若是不能尽快结束战争,人们的厌战情绪只会越来越高,最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诞生的各种奇思妙想就如遇有春笋般涌现,“无限制潜艇战”仅仅是这其中的一个思潮,也是占据绝大多数军人支持的一个思潮。就在今天,这个议案再次提上议程。上议院内,反对和支持的人各占一方,支持一方以军人为首,反对一方以政界官员为首,两方的观点都很在理,不然的话这种提案早就付诸实际。以埃里克·艾德里安在军方的声望,他也有自己的一股背后力量,虽然不太明确有哪些人会支持他,但是只要他明确表态,总会有一股势力站在他身后。这次的议会再次以没有悬念的多数表决通过,支持发动无限制潜艇战。埃里克·艾德里安也是议会主要成员,他放弃了。跟随他的人也选择了弃权。这次的决议虽然通过了,但是具体实施的环节需要他这个军事经济总办的支持,没钱,你可造不了用来破交的潜艇。会议结束后,军需总监兴登堡找到了艾德里安,两人穿过走廊来到了距离最近的皇子行宫,也就是艾德里安的军事经济部办公地点。
“你有什么顾忌吗?”兴登堡见到了投票时艾德里安选择了放弃。
“无限制潜艇战的利弊无需多言,单论现在的国内外形势,不失为一种加速战争进度的方法。可我认为这种结束方法会是以德国最终输掉这场战争结束,这是在把美国等几大中立国推倒了英法阵营,给了他们参战的借口。”埃里克·语重心长的对这位亦师亦友的老元帅说道。
接着他又说道:“意大利的参战我不奇怪,也对帝国的战争起不到多少阻碍。他们底子薄,也缺乏有利的进攻优势,凭借着地理优势,单就奥匈帝国就可以将意大利的军队压制在边界线上动弹不得。可我怕美国会因此参战,这对我们会是一种致命的打击,不要小瞧了这个远离欧洲大陆的国家,他们的实力已经远不是开战之初的实力。”埃里克·艾德里安拿刚参战不久的意大利和美国作了比较。
在这两个国家中,意大利的海军远比陆军更为关键,已经和英法两国组成了新的封锁部队,将整个地中海变成了后花园,连续多次的对罗马尼亚的支援,让马克斯·霍夫曼的推进速度慢了下来,已经陷入了胶着。反观陆军的表现,和海军形成了一种极大的反差,陆军的表现实在太差,卡波雷托战役,奥意两军损失相当,没有东线之忧的奥匈帝国将所有精锐都集中在了这块布满山脉、河流的战场,新锐的意大利军队在经过了血与火洗礼的奥匈帝国军队面前吃尽了苦头。狭窄的战场上双方的炮兵没日没夜的炮击,已经成了整个战争中布置火炮数量最密集的战场。这着实很考验士兵的心理承受压力,俗话说新兵怕炮,这在意大利的陆军身上得到了验证,每次的冲锋都在密集火炮覆盖中草草收尾。
在尝到了大战争滋味后,意大利主动向英法开口寻求支援,在英法的帮助下,一部分精锐士兵悄悄从西线战场转战意大利边境上充当起了老兵的角色,不然的话他们怕有突破的风险。有英法援助的意大利军队战斗力得到了提升,无论在防守和进攻上都开始有模有样,同样的,奥匈帝国也感受到了压力,同样在西线无法找到突破口的德军也开始想在这里找到突破口。原本西线战场随着意大利的参战,慢慢的将注意力从弹坑遍布的西线法国战场,移到了奥意两国边境。双方都想打开口子,却都是无功而获。战场又陷入了阵地战的消磨中。
埃里克·艾德里安的担忧不是特别的,也不是就他想到了,那些支持和发起无限制潜艇战的始作俑者们也有这个担忧。但是终究是两者间相隔着一个大洋的原因,这个提议还是得到了赞成。兴登堡当然知道艾德里安的担忧,可是大家都没有办法的时候,不是办法的办法就是必然的选择。除非他能从其他方向找到突破口,不然无限制潜艇战就是必然上马的事情。
艾德里安的和兴登堡的争论就在办公室开始了,兴登堡需要艾德里安支持,而不是放弃保持中立,不然他这个军事经济总办就成了这个行动的阻碍。兴登堡没想过要把艾德里安从军事经济总办的位置拿下,不是办不到,而是需要他,这就是艾德里安的价值,你明明看我不爽,却已经没法搞掉我,因为我能帮你。
可兴登堡小看了艾德里安的决心,两人的谈话最终不欢而散,艾德里安还是不支持无限制潜艇战,颇为恼怒的兴登堡摔门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