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除三患
一片落叶飘入萧照渊的掌心,枯黄中已见新芽的嫩绿,北地的冬天到了,但这些曾经过一天算一天的流民,第一次开始为来年的春播做起了准备。
萧照渊迎着北地的寒风走入安置流民的营地时,十几个孩子正围着一个瘸腿老人学艺。
老人示范着如何蜷缩身体显得更加可怜,孩子们则是模仿的惟妙惟肖。
“他们这是在”
一旁随同的北地官员询问道。
“怎么?你们不知?”
萧照渊的身影比北地的风还要冷,“他们在学怎么一辈子做乞丐!”
话音未落,四周北地官员一个个冷汗直流。
萧照渊看着众人,冷哼一声,走入大帐。
帐篷内,他翻开郭嘉统计的文册——全营七岁以上孩童七百余人,无一人识字;十五岁以上者三千,仅仅七人略通文字。
最刺眼的是备注一栏:三代不事生产,以乞为生。
“殿下,按照您之前的吩咐,我们在周边几郡布公告。
现在学堂先生与匠人们都到了。”
郭嘉掀开大帐走入,身后跟着三十几位风尘仆仆的男女。
领头的则是一位鞋底磨破,却紧紧抱着一个蓝布包袱的老者。
“老夫宋砚,携四名弟子,拜见六皇子殿下。”
老秀才伏地行礼,:“此乃《急就册》《千字文》二十册,可先供于孩童识字。”
手中包袱展开,露出里面手抄的识字课本,字迹工整如雕版一般。
萧照渊连忙扶起老者:“先生,路上见闻如何?”
“沿途村落,十室九空。”
宋砚苦笑,“听闻六殿下在北疆办理学堂,教导孩童,平定此地几十年的灾况,连县学的一些夫子都想前来了。”
次日清晨,流民营地中央支起了十顶大帐。
左边五帐挂着木牌‘蒙学堂’。
右边五帐则每座大帐都挂着一块木牌。
有纺车,铁砧等图案。
大帐前十数口大锅正熬制着稠粥,香气四溢。
“听着。”
萧照渊立于前方大声宣告,“送孩童上学堂者,领双份粥!
学手艺的,每日一份,另三文。”
流民们面面相觑。
一个满脸皱纹的妇人拽着孙女后退,“女娃娃学那些有啥用,不如跟我去城里讨”
“阿婆。”
话音未落,萧照渊出现在她眼前,从袖中掏出一块细棉布,“这是江南那边纺织娘织出的,值十五文。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