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战后总结


    苻坚的战略初衷,是试图以“氐族中心化”
    +“宗室分封制”
    破解多民族帝国的治理难题,本质上是对西周分封制与秦汉郡县制的折中。
    但这一战略忽视了三个核心现实:氐族人口不足以支撑“分镇天下”
    的需求、分封制无法避免地方割据的惯性、多民族治理需“融合”
    而非“压制”
    。
    最终,淝水之战的失败成为导火索,而迁徙与分封埋下的隐患彻底爆:地方氐人无力镇压叛乱,宗室诸侯各自割据,异族势力趁机复国,前秦在短短数年内土崩瓦解。
    ······
    东晋朝廷开始大肆封赏。
    谢安因功被拜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建昌县公。
    桓冲也加开府仪同三司。
    谢玄进号为安北将军,加领徐州刺史,还屯广陵,以功封东兴县侯。
    慕容德以淮阴之功,进爵为县公。
    其中最难的还是慕容冲的封赏,谢安在上奏朝廷的战争汇报时将慕容冲一顿夸。
    慕容冲作为“大迂回包抄战略”
    雏形的提出者,在谢安幕府参谋军事,虽未亲临前线,却是淮南大捷的“隐形推手”
    。
    原历史中淮南之战以谢安率北府兵将前秦军一路打出去为结束,彭、俱难率残兵返回,两人被苻坚重责。
    如今却是围歼十万,斩杀秦国主将,将领毛当残兵数十逃脱。
    问题在于慕容冲现在是辽东开国郡公、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再加上二十岁的年纪。
    没有什么可封的了,爵位,开国郡公的下一步就是王爵了,东晋没有标准意义上的国公,国公爵位是北周时期才正式确定下来的。
    不过东晋时期开国郡公就可以称呼为国公,当年慕容廆、慕容皩的燕王爵位都是托了好久、争论了好久,为了适应新的政治形式才封的。
    不然东晋可没有异姓封王的惯例。
    官职,慕容冲的身份注定了不会到地方任职,再加上都督各州军事基本上已经满员了,考虑年龄等因素,下一步除非加侍中这些。
    荣誉,已经是金紫光禄大夫了,位列诸光禄大夫之。
    加开府仪同三司也不大合适。
    对于慕容冲的封赏一直都在争论中,但是慕容冲并不在意,将来一个要造反当皇帝的人考虑其他国家给自己的赏赐做什么。
    辽东公府:
    慕容冲的生辰在九月,生辰当日还要加冠礼。
    《礼记?曲礼上》明确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动荡与思想变革交织的时代,玄学兴起、士族门阀制度鼎盛、儒家经学地位相对弱化,这些特征深刻影响了男子及冠礼的实践形态。
    魏晋时期仍以“二十岁及冠”
    为基准,但受社会动荡与家族需求影响,年龄灵活性显着增强。
    为尽早让子弟参与家族事务、联姻或入仕,士族常提前至十五至十八岁加冠。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