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最笨却最精准的法子


    这个才是让他们头疼的。
    比如涂料,就算拿到别人的样品,用光谱仪质谱仪分析也没有用,也只能根据所含的元素推断所含的化合物。
    每一种成分的具体含量却没有办法确认。
    因为有些成分微量却起到关键作用,一旦进入复杂的环境中,就受到各种污染,进行分析的时候没法确定各种微量成分到底是最初就加进去的,还是后来污染弄上去的。
    更有甚者,有可能是敌人故意小范围喷洒来混淆判断,防止被破解。
    程时说:“好法子没有,但是笨却肯定有效的法子却有一个又。
    就是要砸很多钱。”
    那人问:“说说看。”
    程时:“其实吧,达国家对于某种涂料的最佳配比也只知道个范围。
    由于计量的误差和各种原料的纯度,就没有办法绝对精确。”
    “所以按照这种思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不断缩小范围的办法来寻找相对优化的配比。
    也就是用穷举法。
    比如涂料,知道了大概的成分和含量,就按照大概配比,以等量递增递减各种成分的方式,排列组合所有可能。
    分别测试,看看那种配比范围效果最好,然后再在这个范围内,继续缩小递增递减跨度,排列组合,再测试,缩小最佳范围直到得到满意的。
    。”
    “如果现我们得到的最佳范围有好几个,但是在这几个里面都得不到近似于先进水平的参数,那就有可能是制取方法问题。
    比如温度控制不合适,气体杂志,破坏了某种化学成分的特性,影响了晶体形成。
    那就把得到的相对满意配比的物质再用不同条件来制取,继续排列组合,总会得到满意的结果。”
    “同理,各种材料和药物都是这样。”
    “这个法子,耗时长,花费多,但是结果确定。
    这个方法还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有可能意外成果,比如得到比对方更好的,但是配比截然不同的配方。
    因为别人在研的时候,可能是只在一个范围内做试验,不像我们漫天撒网。”
    专家们听了不住点头:“说的是,说的是。
    其实这个法子以前也知道,只是没条件也没有人力这么干。”
    “其实是想想,我们要是从一开始就这么干,现在说不定都突破了。”
    “那就回去干吧。”
    吕将军等专家们都散了,拍了拍程时的肩膀:“有人想请你吃饭。”
    程时大概猜到了是谁。
    因为中午他看到吕将军跟梁厂长坐在一起吃饭。
    梁厂长听吕将军讲述的时候,表情十分丰富,从不屑到惊讶,然后不停地转头打量程时。
    大概梁厂长已经意识到程时的能力,觉得吕将军讲得不够具体,所以想把程时叫过去继续问。
    程时:“不去了,我想休息,白天说了太多话了。”
    他又不缺这口吃的,干嘛上杆子给自己找不自在。
    再说,对方心态不摆正,他费劲说那么多没有用,白白得罪人。
    吕将军:“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态度问题,请你务必赏脸。”
    程时垂眼不出声。
    吕将军:“他也是没有别的办法了。
    厂里有一千多人,一半都是从东北跟着搬到西北,一辈子都在帮咱军队,造枪。
    要是厂子倒了,他觉得对不起这帮老工人。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