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生儿当如斯乱国必此贼


    王羲之津津有味的看着姨母卫铄刚刚杜撰的王旷来信。
    王旷和王敦已经进了洛阳,下了车,进了从兄王衍的府邸。
    要说这个王衍,那可了不得,他可是东海王司马越跟前的红人。
    司马越现在身边有两个红人,一个是潘滔,一个就是他们二人的兄长王衍。
    传闻年少之时,王衍的父亲王乂那时正担任平北将军,有件公事要办,而王乂自己脱不开身,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王衍就自己去见了仆射羊祜和尚书山涛,
    应对的很从容,表述的也很精准。
    王衍走后,山涛就对羊祜讲,要是我儿子能像他这样,我就满足了。
    但羊祜却不以为然的说,此子的聪明才智都用到了错的地方,太过浮华,而没有内涵,将来如果人人都学他,那么天下就没有干实事的人了。
    乱天下的人,应该就是他吧?
    当然此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羊祜预言的威力,还在认为是山涛慧眼识珠,羊祜不过是嫉贤妒能。
    那另一位红人,潘滔也在府上。
    听说他在府上,王敦扭头就要走,被王旷拉了回来。
    “处仲兄,总不能因为一两个不想见的人,回绝了大兄的邀请吧?”
    王旷的提醒不无道理,王澄出任荆州刺史、王敦出任兖州刺史、王旷出任淮南内史、甚至是司马睿出任安东将军,都是出自王衍的“狡兔三窟”
    计划,他将王家的子弟分撒在南方的各大州,担任要职,确保了万一长安洛阳沦丧,王家依然能在。
    “处仲兄,怎么你和这个潘滔有什么恩怨吗?”
    这时候还是拎包小弟的祖逖也想借着这个机会谋一个将军的差事,施展自己一身的本领。
    “新仇旧恨吧,原先东海王本来打算封苟曦为兖州刺史的,结果这个潘滔说兖州要地,东海王应该自己干,建议东海王改封苟曦为青州刺史,可处仲兄当时已经到任。
    然后就朝令夕改,处仲兄就成了中书监,又被召回了洛阳。”
    王旷在一旁解释道。
    “那旧恨哪?”
    祖逖也是要明白一下,毕竟这个潘滔现在红得紫,自己虽说不走他的门路,但也不敢得罪。
    “这个潘阳仲,”
    王敦自己接过了话茬,“他说我目露凶光,只是还没有出豺狼的声音,说我一定会像野兽一样吃人,最终也会被人吃掉。
    当时我还是个孩子,就因为看他的样子不够恭敬,他就这么诅咒我,害得我被朋友嬉笑,说我是乡巴佬,阿黑。”
    “吆,这不是阿黑吗?你再晚点来,没有月色的话,我都看不见你的人。”
    果然潘滔似乎对王敦特别的不友好。
    “阳仲兄,不知道阳仲在与家兄商议大事,冒犯了。”
    王旷急忙拉下要暴走的王敦。
    “世弘啊,你怎么也来了呐?”
    “回阳仲兄,淮南王在洛阳,旷来汇报淮南的情况,听候王爷吩咐。”
    说是听候王爷吩咐,实际上现在淮南王祥相当于被软禁起来,这里能吩咐人的王爷,只有东海王司马越,而这种小事,一般都会交给心腹潘滔来办,所以王旷名义上是给淮南王汇报,实际上是给潘滔汇报,这也是大兄王衍为何把潘滔请来的缘故。
    “哦?你看我给忘了,世弘贤弟现在是淮南内史。
    怎么样?王爷交待的事情办得如何了?现在国有危难,刘渊、石勒、王弥群贼环伺,你不能在淮南享清福啊。
    是不是啊?夷甫?”
    潘滔的话里有话,看似在说王旷要把淮南管好,实际上在敲打王衍为王家制定的“三窟计划”
    ,他只是轻轻一出手,就把青州刺史王敦拉回洛阳,变成了中书监,破了王衍的一窟。
    至于,这个王爷,是说的哪个王爷,自然是懂得都懂,不懂的都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