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吴越起烽烟


    元大都,忽必烈看着多份损兵折将城池沦陷的战报勃然大怒。
    去岁因宋廷的檄文,导致各地起义不断,刚被元军强硬剿灭,宋军却抓住机会黄雀在后,北上连战连捷。
    元世祖看着阶下老去的众将,只能启用兀良哈·阿术、史弼两位名将南下。
    。
    。
    杭州城的蝉鸣撕扯着暑气,新上任的元军浙西行省平章政事史弼,此刻正在帅府内训斥下属。
    史弼手中的玛瑙酒盏重重磕在檀木案上,溅出的葡萄酒在舆图上染出一片暗红。
    他的甲胄尚未卸下,肩带上还沾着晨露打湿的钱塘沙粒,络腮胡里卡着半片葡萄皮:“区区福州失守,何足惧哉?宋军不过是一群丧家犬!”
    他的靴底碾过案上摊开的《江淮布防图》,指尖划过独松关的标记,金戒指在布防图上留下一片油渍。
    忽有斥候闯入,甲胄上的铜铃叮当作响:“大人!
    宋军已过金华,旗号杂乱,似有十万之众!”
    史弼猛地站起,酒盏摔在地上砸成碎片:“慌什么?此必是宋军在虚张声势,料其主力定不在此处,谨防其声东击西!”
    他望向舆图上的“独松关”
    ,那里用朱砂标着“路狭而险,仅容单骑”
    。
    史弼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刀柄上的绿松石镶嵌,“传令下去,调五千铁骑守关,再征民夫加固城墙。
    敢有延误者,斩!”
    他的声音惊飞了梁上栖息的燕雀,窗外的蝉鸣突然噤声了一刻。
    与此同时,独松关下的竹林里,李恒翻身下马,身上铠甲已被汗水浸透,却仍捧着一卷《临安志》,书页间夹着半片竹叶。
    他指尖划过“路狭而险”
    的记载,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竹枝折断声。
    李恒回头看见韩信的玄色大氅掠过竹梢,青铜剑鞘与竹节相碰,出清越的声响。
    “元帅可是想起了当年蒙古人破临安的旧事?”
    李恒轻笑,指尖拂过书页上手绘的独松关地形图,“书中记载,此关‘两侧峭壁如刀削,中仅容单骑’,正适合用‘撒星阵’。”
    韩信点头,目光落在前方神臂弓手们的身上,正是从崖山跟随至今的百战老卒,此刻正用占城产的蚕丝擦拭弓弦,箭袋上系着的红绳在竹叶间若隐若现。
    目光扫过左侧峭壁时,现那里垂着数条野藤,叶片上还凝着晨露,“李恒你率南军在关前叫阵,五十神臂弓手绕后山,用藤索攀岩。
    记住,只射烽火台,不杀守关卒。”
    他又从袖中取出一小包赤铜粉末,递给副将,“文相自川蜀上游寄来的彝族神火,此物撒在藤索上,遇热即燃,可阻元军追击。”
    副将会意,指尖捻了捻粉末,暗红的色泽让他想起在占城码头商船上见过的赤铁矿:“元军必以为我军要正面强攻,待烽火燃起,史弼定会调杭州守军来援,那时。
    。
    。”
    “那时,张世杰的水师正好从钱塘江口登陆。”
    韩信接过话头,指尖划过舆图上的“海盐县”
    ,那里用朱砂画着征用的原蒲寿庚商队的标记,“借蒲家的火油船已伪装成运粮船,只等夜色掩护。”
    他看了看树荫的位置,随即望向竹林深处,吩咐副将带弓手们检查藤索,出的箭袋与弓弩碰撞的声音,与竹叶沙沙声交织成天然的掩护。
    申时初刻,独松关前杀声震天。
    李恒的战马踏起尘烟,手中长枪挑着元军斥候的头颅,盔甲上故意沾满泥尘,却掩不住肩甲下隐约可见的朱雀纹:“史弼!
    你爷爷在此等候你下关来战,如若怕了,今日某便烧了你的破关!”
    李恒的声音混着蝉鸣,在山谷间回荡,身后的南军士兵们背着“元军”
    粮袋,步伐凌乱却暗藏节奏,每七步便有人故意掉落箭矢,露出箭尾的红绳。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