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o章 韩信立齐
汴梁皇宫的御书房内,幼帝赵昺望着墙上的《大宋舆图》,目光落在最南端的“占城”
。
那里的朱砂标记旁,陆秀夫新题了“华夏衣冠”
四字。
“陛下,”
陆秀夫呈上奏折,“吕宋、瀛洲等地的使节已到,愿奉大宋为正朔。”
赵昺点头,忽然看见案头放着的画卷——《崖山重生图》,画中宋军战船在火海中破浪,船头立着的,正是韩信、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四人,背后是万千百姓托举的“宋”
字大旗。
“陆爱卿,”
他忽然问道,“先生在淮阴可好?”
陆秀夫笑道:“先生每日教孩童们读书种地,听说还改良了曲辕犁,淮阴的稻田,今年能一岁三熟了。”
幼帝望向窗外,瑞雪初降,覆盖了大宋都城的青石板路。
他想起在占城的那个雨夜,陆秀夫抱着他躲避元军追击,如今终于能在这新修的故北宋的宫殿里,看着百姓们安居乐业。
“传旨,”
他轻声道,“在岳王庙为先生筑韩王庙,庙内建‘三杰祠’,奉陆丞相、文丞相、张枢密使为‘复国三杰’。”
陆秀夫颔,目光落在《崖山重生图》的落款处,那里有一行小楷:“民心即天命,华夏永不灭。”
雪越下越大,却掩不住宫殿檐角的铜铃轻响。
这铃声,曾在崖山的惊涛中、在占城的椰林里、在大都的烽火中响起,如今终于化作天下太平的乐章,回荡在九州大地。
。
。
淮阴,韩信像往常一样教导完孩童们之后,只觉眼前一黑。
。
。
————————
当韩信再次睁开眼时,他现自己回到了谋士蒯通劝他自立的那夜。
只听蒯通说道,“。
。
。
当今两主之命县於足下。
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
臣原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